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守望相助的意義,是如此深邃和廣博。它具有堅實的手和炙熱的心,可以使漂泊四方的靈魂,緊緊擁抱在一起。魯迅先生說過:“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華夏兒女最大的智慧,便是將遠方與他人都放在心間,在披荊斬棘中實現生命的價值,在無悔奉獻中獲得極致的喜悅。守望相助,直抵遠方——這是一場目光與星光的相遇,也是一次愛心和善心的接力。杭州師範大學一行19名師生作為誌願者來到貴州從江縣古坪鄉高武村開展為期19天的支教活動已落下帷幕。這是杭師大師生支教團隊來到黔東南州從江縣高武村的第五年,他們為山區的孩子播下奮鬥不懈的理想信念,用心靈溝通心靈,讓青春點亮青春,搭建起一座黔杭兩地的“連心橋”。
彙演圓滿成功合照
心係學生發展,匡助素能教育
本次支教在課程設置上,采用文化課與素能課並舉的方式進行授課,課程種類多達24類。包括教授語文、數學、英語等基礎課程,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向學生講解錯題難題。音樂、舞蹈、口才等素能課的設置,是在傳統課程之外,關注與陪伴孩子們身心的快樂成長、助力學生全麵發展。在支教活動即將結束之際,為了給孩子們有一個展現自己的舞台,增加他們的自信,也為了展示支教老師們的素能教學成果,來自杭州師範大學的支教老師們和高武村的孩子們共同演繹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文藝彙演。
搭建語言橋梁,創建和諧祖國
“書同文,語同音”曆來是中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推廣普及普通話有利於增進各民族各地區的交流,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然而,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由於環境的影響和條件的製約,說好普通話對於當地孩子來說實屬不易。因此杭州師範大學的“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小分隊的成員們從孩子們的興趣和水平出發,通過兩種方式讓孩子循序漸進學習普通話。一、培養孩子們使用普通話的習慣:隻有習慣培養好了,孩子們普通話的水平才能有質的飛躍。對於少數民族地區的孩子來說,說普通話的意識並不是很強,因此要讓他們有時刻說普通話的習慣。支教老師們要求學生們在上課時必須使用普通話對話,並且采用普通話較好的學生與較弱的學生配對的方式,讓他們在日常生活和玩耍中也進行普通話的鍛煉。二、設置多種課程促進學生的普通話。口才課和戲劇課的設立旨在在授課過程中增加學生們對發音的興趣及糾正孩子們的語音問題。支教老師們在相關課程的開始都會以口部操的方式引入課堂,口部操通過嘴部動作提高發音能力,許多同學從剛開始因害羞不想做到後麵開始比賽誰的動作最標準。訓練普通話的課堂需要師生之間的互動才能把效果達到極致,因此支教老師們設置了一係列的活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比如進行繞口令比拚,表演相關耳熟能詳的電影片段等。
眷注青年進步,共繪七彩未來
此次支教活動中,杭州師範大學“百城石榴紅”少數民族成長與就業小分隊的成員們也參與進來。石榴紅小分隊不僅僅在學業上進行基礎學科輔導和創新課程開發,還會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心理健康問題跟蹤。支教老師們利用周末時間入戶家訪,充分傾聽孩子的聲音,了解孩子真實的情況,為每一個孩子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專門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明確前進目標,激發學習動力。支教老師黃今典在談及職業生涯規劃課的意義時說到:“這個社會麵臨著許多的選擇,而我們用怎麼的方式過自己的一生是需要規劃的。看清生涯發展的全局就能夠預見許多問題,才有能力去掌控自己的生活,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探詢民族瑰寶,築牢文化陣地
黔東南的非遺資源燦若繁星,杭州師範大學耕遠文化團隊組織誌願者隊伍,在文化傳播的同時開展實地調研活動,深入了解黔東南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並將在調研基礎上進行挖掘、梳理,提煉與現代人文精神契合的文化內核,進行創造性轉化,形成音頻、視頻、繪本、圖書等多載體的聯動轉化,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此次支教活動正巧遇上苗寨的秋千節,團隊成員們走街串巷,拍下節日的相關影像,入戶采訪村裏的長輩,了解秋千節的曆史和習俗。
隊員們講授豐富多樣的課程
支教長效機製的實現,需要年複一年的堅持。為了讓更多的孩子能夠走出大山,並且在走出大山以後能夠反哺家鄉,餘杭塘河邊的杭州師範大學與都柳江畔的高武村結下“十年之約”。自2017年杭州師範大學開展“溫暖黔行”支教活動,今年已是第五個年頭。“正是因為有種種的感受和體驗,讓我們把這項工作、這份實踐一堅持就堅持了5年,在那個時候我們和高武村也達成了一個共識,我們希望這份約定可以一直用10年來做一個階段性的總結,但是我相信10年不僅僅是一個終結,而更好的它應該是一個起點。”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黨委副書記錢珊如是說。
杭師大人文學院黨委書記和從江縣穀坪鄉領導共同出席會議並觀看表演
教育的真諦是以真心換真心,支教老師與孩子們的情感交流不能隻停留在課堂之上。老師們在每天放學後都會與孩子們一起走2.5公裏的山路護送他們回家,並利用周末時間入戶家訪,充分傾聽孩子的聲音,了解孩子真實的情況,為每一個孩子建立心理健康檔案……。
分別前學生來送雞蛋
“老師,這顆紅雞蛋送給你,你不要忘了我”“老師,我們的情感就像村裏在建的風雨橋……明年你一定還要來教我哦”。在離別之際,孩子們送給支教老師們一顆顆代表祝福的蛋,一聲聲再見也牽動著所有支教老師的心。支教團隊帶隊老師劉華章說:“我們走進大山是為了更多的孩子能夠走出大山,通過教育為這裏的孩子點一盞燈、開一扇窗,讓這裏的下一代有致富振興的‘金剛鑽’。”這座溝通黔杭兩地“連心橋”必會承載著無數的期望延至遠方,連接著孩子的夢想之路、連接鄉村發展的振興之路。
文藝彙演表演曲目《愛你》
“教育是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陣風吹開一朵花,一個心靈喚醒另一個心靈。”這次意義頗豐的支教之旅,傳遞著人文學子的心靈絮語,嗬護著黔東南山區孩子們的稚嫩新苗。時代青年茂風華,傳承精神譜新章。“惜取少年時”,值此百卉萌動、利刃新發之期,勇擔時代重任,以螢燭末光增輝鄉村教育,用赤子情懷補益黔地風光,乃青春之姿、吾輩之幸。未來,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支教小隊也將篤實前行,用大學生的力量助力鄉村振興,以守望相助的情懷書寫青春華章。
(責任編輯 餘新花 趙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