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專家齊聚探討“雙減”時代家長何為 第二屆全國教育科普論壇在杭師大舉辦
2022-07-03 13:23:00
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

 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為配合落實“雙減”政策和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7月2日,以“‘雙減’時代,家長何為”為主題的第二屆全國教育科普論壇在杭師大舉辦。論壇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教育文摘周報社、杭州師範大學經亨頤教育學院承辦。論壇以“京杭同步,雙線混合”的方式舉行,在為期一天半的議程中,全國各地關注和觀看網絡直播人次突破10萬。

  隨著“雙減”工作紮實推進,beplay體育手機校外學科類培訓大幅壓減、校內服務有效提升。伴隨學生發展空間的解放,如何更加合理地安排學生的學習生活,是“雙減”後家庭教育、家校共育麵臨的新課題和新挑戰。
  本次論壇從家庭育德、家庭育體、家庭育心、家校協同等角度,探討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引導家長樹立新時代教育觀和人才觀,促進家校協同育人,落實家庭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鄧傳淮在致辭中強調,辦好家庭教育要做到“五個一”:即凝聚“推動家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共識,圍繞“家庭德育”的一個根本,用好“辦好家庭教育具有獨特優勢的學校”這一渠道,建立“在教育法律法規中融入家庭教育元素”的一套製度,營造“家校社協同育人”的一個環境,推動家庭教育不斷邁上新台階。
  本次論壇彙聚多元學科視角,由多方協同開展科普。主論壇設置了專題報告和主題報告。在專題報告環節,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武向平提出,科學教育與其它學科類課程一樣,都是一種養成性教育,教會孩子們像科學家那樣去思考,搭建科學、技術、社會、人文、藝術等全方位和多視角的知識體係,培育適宜未來科技精英成長的土壤和環境。我國科學教育起步較晚,尚未形成完備的體係,但前景廣闊,未來可期。
  主題報告共三場,在“家庭教育為人生奠基”的主題報告環節,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副院長、教授鄭金洲提出,家庭教育從表現形態上講,不能簡單理解為家長對孩子的單向教育(正哺),其中也包括孩子對家長的“反向教育”(反哺),還包括家長之間、孩子之間的互鑒互學(並哺)。未來的家庭教育應該是將“正哺”“反哺”“並哺”有機融合在一起,構建起家庭教育“互哺”的新格局,推進家庭成員之間的結伴成長、共同發展。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研究員張豐提出,家長要重視學習品質對學生學業進步的影響;加強勞動實踐教育是提升學習品質的一條路徑;減少作業量固然重要,但改善學習體驗更是關鍵;較好的運動健康、興趣愛好與人際關係指數有利於緩解學生的學業負擔感受;家長教育期望與子女期望一致時學生學業發展狀況最好,其期望偏低比偏高更有利於子女取得好成績。中國政法大學未成年人事務治理與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法學博士苑寧寧提出,為保障未成年人受到良好的家庭監護,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家庭教育促進法從不同維度對父母的職責作出了規定和指引。在家庭教育環節,為消除和避免養而不教、教而不當等問題,法律要求父母應主動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科學育人,做好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師。
  在“家校協同促進學生發展”的主題報告環節,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教授石中英提出,家庭的價值觀建設和價值觀教育對於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關重要。父母要深刻認識孩子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意義,加強自身的價值觀修養,引導孩子處理好價值觀學習中的知行合一問題,指導孩子正確處理價值觀分歧和衝突,幫助孩子從小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信念。北京師範大學婚姻家庭研究與谘詢中心主任、教授方曉義提出,自“家師合作”提出起,盡管稱謂不斷發展變化,但都強調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促進學生發展。伴隨對學校和家庭作用認識的深化,研究者提出了家校合作的不同模式,並有很多理論和實證研究都指出或揭示了家校合作對學生發展的作用。家師關係對高中生發展具有更為重要的作用,而且具有性別和班級差異。杭州師範大學教授、特級教師王崧舟提出,“雙減”的本質是價值的再抉擇、再管理,致力於學生閱讀素養的發展無疑是最有價值的舉措,而親子朗讀則是促進閱讀素養最有效的舉措之一。親子朗讀需要按照兒童的認知規律,選擇最適合該年齡段朗讀的讀物,並以便捷、高效的方式落實親子朗讀。通過厚植朗讀素養,為閱讀素養賦能,進而為立德樹人奠基。
  在“守護親子身心健康”的主題報告環節,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蘇彥捷提出,家長教育焦慮的內容在學業成就的基礎上,孩子的綜合素質及學習態度成為家長焦慮的核心內容。除了以往談論很多的教育資源稀缺、階層分化之外,政策影響與對教育的高期待是家長的教育焦慮比較突出的可能因素。在這些結果的基礎上,從發展心理學的視角討論可能的應對。暨南大學伯明翰大學聯合學院院長、教授王春超提出,提高父母陪伴時間對促進兒童能力發展至關重要;針對父母對孩子能力可塑性信念的幹預措施能有效提高父母的時間投入並促進孩子能力發展;親子交流和陪伴對孩子非認知能力發展具有持久的影響,幹預研究實施三年後,親子視頻通話項目對孩子的開放性和神經質依舊有顯著影響,課後輔導項目的影響則不顯著。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於素梅提出,學生在學校應得到體育教師的專業指導,實現科學有效的鍛煉;家長應指導與陪伴孩子進行科學鍛煉,根據動作技能學習的“窗口期”給孩子選擇最適宜的運動。家長高質量陪伴孩子進行科學鍛煉是孩子成長的需要,也是家長協同學校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義不容辭的責任。
  3日上午,來自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中國教科院、中國兒童中心、首都師範大學、嘉興市教育局、杭州第六中學、杭州公益中學、杭州勝利小學、杭州錢學森學校的代表圍繞“家校共育”主題開展圓桌論壇,具體探討了新時代家校共育背景、影響因素、富有成效的做法、存在的問題等。
(責任編輯 餘新花 趙洪河)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