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錢老師在讀小學時就跟著長輩學習窗花、喜花等民俗類剪紙,上大學後,她便開始係統學習和研究傳統民間剪紙,畢業後也一直從事剪紙藝術研究和教學。她用一幅幅具有生命力的作品綻放出剪紙藝術的精彩。
據介紹,她已榮獲“全國剪紙藝術邀請展”銀獎、浙江省喜迎建黨百年“紅船精神”剪紙作品大賽金獎,組織策劃“浙江剪紙四十年精品展”“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剪紙精品主題展”等諸多獎項,取得這些成績的同時,作為浙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剪紙藝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的錢老師,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傳承發揚剪紙藝術。
2016年,學校藝術剪紙社成立,錢老師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延續剪紙藝術的傳承,培養剪紙的新生力量。“教學生剪紙,不隻是傳承一門技藝,更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振文化自信的過程。”因此,她不僅教學生學習剪紙的語言和技法,還教他們如何解讀傳統剪紙作品表達的內涵。
錢老師指導學生剪紙
剪紙的基本技法分為陽剪和陰剪,在作品中兩者相互印襯。“我們重點訓練的陰陽刻紙則是一種通過刀與紙麵的微妙摩擦來表現畫麵的一種剪紙方式。”錢老師介紹說。
執刀如執筆,筆有筆感,刀有刀感。在2020級美術學(師範)專業王潔看來,刀法訓練是最難的,“刻刀紮入紙麵到何種程度才能完美呈現作品,要靠個人審美能力及長期實踐積累。”剪紙技法是創作的前提,但要想真正創作出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除了剪紙功底,還要有充分的想象和造型能力。為此,在每次剪紙技藝培訓課上,錢老師都會先要求學生們對傳統作品進行臨摹和冒鉸,不斷學習、體悟傳統紋樣,再行創新。
傳統剪紙作品的創作源於生活,它傳達的是人們對民俗生活的理解、對生活之美的追求、對思想情感的寄托。“圖必有意,意必吉祥”,這是錢老師教導學生創作剪紙的“八字方針”。如綬帶鳥和桃子常被賦予“雙壽”“多壽”等寓意,喜鵲和梅花寓意“喜上眉梢”“雙喜臨門”。“隻有讀懂作品的內涵,解析其語言,才能更好地傳承發揚這門藝術。”錢老師說。
每次作品解讀,2020級美術學(師範)朱夏珩都聽得很仔細:“通過一次次作品解讀,我明白了傳統技藝創新的意義,感受工匠精神的同時也不斷學習了如何豐富作品內容。”
藝術剪紙社的榮譽牆
實踐中,藝術剪紙社的成員們將比賽作為錘煉技能的磨刀石。全國抗擊疫情剪紙精品展優秀獎、全國青少年創意剪紙大賽三等獎、浙江省喜迎建黨百年“紅船精神”剪紙作品大賽銅獎、浙江省第十七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百優團隊”……每個獎項都包含了剪紙社成員無數個日夜的琢磨與堅持不懈地努力。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他們能夠沉下心來學習剪紙,並為之日複一日地努力,讓我特別欣慰。”錢老師笑著說。
發光:藝術的承與創
創新是最好的繼承和保護。剪紙是一種傳統技藝,但錢海琴老師更喜歡花心思為它賦予現代特色。“保留傳統剪紙技藝,在表現形式上進行創新”,她打破花、鳥、魚等傳統題材的限製,更注重生活寫實。她經常和學生們在實地調研後就地取材,不斷豐富剪紙的呈現形式。
比如,在“紅色黨史”主題社會實踐中,藝術剪紙社奔赴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陳望道故居等地,以非遺剪紙為載體記錄紅色記憶,從紅色文化中尋找創作靈感,創作出剪紙作品《梅花精神永放光芒》,實踐小分隊還入選“浙江省十佳團隊”提名。
近日在紹興市柯岩街道葉家堰調研時,團隊成員利用專業優勢服務柯岩街道非遺文化傳播和鄉村振興的做法贏得了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王晨陽司長的點讚和肯定。2020級美術學(師範)專業李杭雨說:“在實踐活動中,既輸出了剪紙技藝和文化,也深化了自己對剪紙藝術的認識,對推動非遺剪紙的‘品牌性’和‘共享性’有了新的思考。”
王晨陽司長與團隊指導老師交談
團隊成員參加暑期社會實踐
為了讓剪紙的形式更加多樣,錢老師還研究出意象剪紙法,在原有的拚色剪紙上加入藝術化、意象化的內容。除了彩色拚貼、撕紙、單色剪紙、染色剪紙等常規剪紙作品外,她和同學們還衍生出了剪紙紋樣的絲巾、背包、日曆等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文創產品,讓剪紙這項古老藝術融入新鮮血液,煥發出勃勃生機。
“將剪紙與生活相結合,於生活中體驗剪紙文化的魅力。”副社長君子蘭說。他們在嚐試將傳統剪紙藝術與現代時尚潮流有機融合,推出時尚化、大眾化視覺的新興文化創意設計。目前,他們的文創作品在浙江美術館、杭州工藝美術館等展館內均有展陳。
社團成員在杭州工藝美術館展陳的部分作品
讓剪紙“動”起來,“走”出去,更好地講好民間剪紙藝術的故事,是錢老師和藝術剪紙社孜孜不倦追逐的目標。他們與非遺剪紙傳承人麵對麵交流,依托新媒體平台開設非遺剪紙公益課,舉辦非遺剪紙藝術展、公益活動,開展主題社會實踐......此外,錢老師還把自己多年來摸索出的剪紙技藝編輯成《一紙一語》,作為剪紙教學為大家提供參考。
社團成員向剪紙藝術家學習剪紙技法
在建黨百年之際,藝術剪紙社與杭州市文化館、杭州市濱江區社會發展局、壹群公益發展中心聯合舉辦“傳承紅色基因,堅守紅色根脈”——禮讚建黨百年非遺剪紙藝術展。《紅船在“浙”,黨領前行》《頌黨恩》《讀百年黨史,尋紅色記憶》......他們把對祖國、對黨的一片赤誠融入百幅非遺剪紙藝術作品中,回溯紅色記憶,獻禮建黨百年華誕。作品還先後在湖州、麗水、寧波等地進行了巡展。
2020級美術學(師範)專業張開漁是展覽的主創之一,她表示,希望通過作品傳遞中國共產黨成立和新中國誕生這兩段“紅色記憶”,在創作過程中,她心中的自豪感和歸屬感油然而生,更堅定做新時代具有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的新青年。
社團舉辦禮讚建黨百年非遺剪紙藝術展
當得知有機會為杭州亞運會服務時,藝術剪紙社的同學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精心將祝福融進一筆一畫、一剪一刻中。經過2個多月的精心打磨,吳山廣場、西湖十景、京杭大運河……這些杭州印象生動地呈現在迎亞運長卷刻紙作品上。
“因為作品有3米長,從設計到實施難度都比較大,每刻完一部分還得想方設法保護它。”副社長屠斯語說。吳山、城隍閣、河坊街……這些杭城古跡是屠斯語最想裝進剪紙作品裏的風景,杭州亞運會讓她有機會展示“杭州韻味”,“創作的過程讓我對杭州的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地了解,我想讓更多國際友人了解悠久的杭城文化。”
社團成員在杭州寶龍藝術中心展陳的部分作品
隨著藝術剪紙社的剪紙作品頻頻推出,社團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媒體報道已有40餘篇。談到未來的計劃,錢海琴老師坦言:“我想多做一些田野考察,讓學生了解藝人創作的環境,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創新剪紙藝術。”接下來,藝術剪紙社將拓展合作渠道,在文化傳播、公益服務等方麵持續發力,在傳承創新中“剪”出文化自信,在美好生活中“剪”出中國故事。
(責任編輯 餘新花 趙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