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訊(記者 陳顯婷)“我是1960年來大陳的,是第三批墾荒隊員。蔣經國的部隊從大陳島全麵撤退後,國家號召我們來開墾荒島,16歲的我覺得這是為國家做出貢獻的機會,懷著滿腔熱情我義無反顧就來到了這裏……”近日,浙江外國語學院“話兩岸故音”社會實踐團隊赴台州大陳島尋訪墾荒曆史,調研兩岸研學市場。團隊有幸采訪到了大陳島目前唯一常駐的老墾荒隊員高阿蓮。在聆聽墾荒隊員講述大陳墾荒故事中,揭開了本次探訪的序幕。
據介紹,大陳島是一座充滿紅色記憶的“統戰之島”。自1956年至1960年,共467名青年相繼登島墾荒,他們懷著一腔熱血,用青春和汗水將昔日滿目瘡痍的“海上荒島”建設成為了如今的“東海明珠”,鑄就了“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墾荒精神。
本次社會實踐為期四天,組員們帶著當地beplay體育手機生隊伍參觀墾荒紀念碑、青墾體驗園、拜訪墾荒隊員等,設計係列研學課程。期間還采訪到了台州市椒江區政協委員、攝影家汪江浩、台州市椒江區大陳實驗學校校長翁麗芬等心係大陳多年並作出重要貢獻的人物。同時,團隊與村委會進行了深入交流,通過為當地小朋友宣講墾荒精神、十五次黨代會精神,組員們對這座深沉的紅色記憶之島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這次尋訪,大陳島上獨特曆史文化讓我十分感慨,尤其是墾荒隊員講述的很多故事給我帶來了很深的感觸,墾荒精神真正的意義與價值遠比我之前了解到的要崇高和寶貴,希望在墾荒精神的感召下,能有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深入體會到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等品質的珍貴。作為年輕一代,要銘記和傳承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品格,展現出新一代的‘墾荒精神’。”實踐隊員汪豪傑說。
(責任編輯 餘新花 趙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