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四年朝九晚九!” 對於普通人而言,這需要多大的熱情來支撐?
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博二(碩博連讀)女同學汪俊帆現已發表16篇論文,7篇一作SCI論文中3篇top,一篇熱點(年引用150次以上),還有在投一作top論文2篇。同學調侃她是“發論文大戶”。
王俊帆將自己的科研成績“秘訣”,總結為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她的研究領域很熱門,是自動駕駛中的“視覺識別”;地利,杭電是電子信息特色高校,她所在的實驗室與零跑汽車、華銳捷等企業有深度合作;人和,她的導師高明煜教授深耕行業三十餘年,對她很鼓勵、很包容,共同完成好多有意思的研究課題。
據了解,王俊帆是浙江省裝備電子重點實驗室成員,她的主要研究領域為智能感知、車路協同。“自動駕駛,對智能識別目標物要求很高。我就是主要研究傳感器和算法的。同行業、產業前沿結合得深,這個領域的研究太讓人興奮了。”王俊帆說。
她告訴記者,她目前最滿意的論文,就是剛在中國科學院一區Top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上發表的一篇將元宇宙與智能交通係統結合的論文。其中,通過引入元宇宙,解決實際交通目標檢測識別中,真實數據建立成本高的問題,因而提高了測試訓練的安全性。“實際上,用元宇宙建立真實的交通環境,比如隨時可以下雨,而真實的訓練環境中下雨要看天。元宇宙環境就不會受到真實天氣情況影響,所以應用前景巨大。”王俊帆說。
麵對身邊人的溢美之詞,比如“王俊帆的科研成果,兩三個博士都畢業了”這樣的讚美,王俊帆表示,還是希望在產業一線發現更多痛點問題,多做一些讓科研成果更好落地的事。“其實我是I人,在實驗室裏會感覺比較舒服,今後還是希望增強溝通能力,更多與一線人員溝通,提升科研工作的針對性和成果轉化,更好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她謙虛地說。
有人問王俊帆,“作為95後,如此高的科研產出的秘訣”,她舉了導師高明煜老師常說的一個例子,“就好比長跑,跑之前不敢想,甚至有點怕,但硬著頭皮開跑,跑著跑著雖然感到很累,但堅持跑到撞線,就會特別佩服自己,信心也會增長。”
“越是做難的事情,回報越大。”王俊帆在采訪中反複說。她還告訴記者,有時她也會累,累了就不要勉強自己,該休息就休息,“周日我也會爬爬山、做瑜伽,放空自己,我的體會是會工作的人也懂得休息,懂得休息的人也善於工作。”(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頻道;作者:程振偉、洪盈盈、劉妃)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