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五融入五覆蓋五聯動”工作體係 寧波財經學院探索三全育人新路徑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如何“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讓“大思政課”在青年學子中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近年來,寧波財經學院將“三全育人”融入學校發展規劃、部門職能、培養方案、個人職責和考核評價,過程覆蓋學生入學前到畢業後五個階段,在校內聯動大思政課協同中心、課程思政中心、生活思政中心、網絡思政中心、心理健康教育與谘詢中心五個中心,構建了“五融入五覆蓋五聯動”的三全育人體係,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大學生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和各個環節,推動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到細微處,引導學生鑄就理想信念、掌握豐富知識、錘煉高尚品格。
人人參與育人:構建育人“共同體”
學生在哪裏,思想政治教育的舞台就在哪裏。今年清明節前,宿管阿姨章優芬教“00後”做青團。去年,她和水電工、管道工等10餘位校工受聘成為學校生活思政實踐中心指導老師,成為學校立德樹人的重要力量。

讓校工成為“生活思政導師”,是寧財院“三全育人”中的創新做法。四年前,寧財院就出台了“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等相關配套政策,確定了黨政雙組長領導,七部門牽頭、十個專項小組“一體化推進”路徑,將思政工作從思政教師“單打鼓”變成全員“大合唱”,並著重強化建設領導幹部、思政黨務及輔導員、專業教師與學業導師、以生活導師為主的後勤服務人員、招生與就業導師、以學生黨員和軍訓教導員為主的學生群體、校友等七支育人“主力軍”,在不同場域發揮著不同的育人功能。
在寧財院,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承擔著重要的軍訓和國防教育任務,這支成立於2008年,以退役大學生為主體的教導隊,采取“軍學結合,以學為主”的形式,實現了軍訓育人功能的最大化,曾被寧波軍區作為高校常態推進國防教育的模式進行推廣。
高校思政工作,全員參與是基礎,提升育人能力是根本。寧財院持續加強專兼職思政隊伍的理論學習,開展思政育人大調研大討論,以“雙創”價值為引領,提煉形成圍繞“文化傳承、時代使命、地方特色、學校特點”的課程思政“四維-32育人元素”指南。
“我們經曆了七年的探索與實踐,形成了‘頂層設計—製度推進—元素指南—四全融入—教師提升—政策保障’的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實施模式,通過‘全專業、全課程、全課堂、全實踐’,將思政育人元素有效融入各個主要教學環節。”寧財院教務處處長李繼芳說,從新教師入職培訓到青年教師成長提升工程,再到專項課程思政能力提升,學校全麵提升教師的思政育人意識和能力,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落實落細和成效提升。“比如人文學院的鄭果老師,身兼‘浙江省見義勇為一等功’‘浙江好人’‘浙江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她不僅將優秀品質融入課程,更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為課程思政提供了生動範例。”李繼芳說。
“我們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打造學生成長全過程、教學管理全鏈條、縱橫交錯全覆蓋的育人體係,讓‘思政味’鹽溶於水,真正做到學生愛聽、受用、真信。”寧波財經學院黨委副書記吳勇說。
時時實現育人:貫通育人“時空鏈”
生動的曆史場景讓思政課的麵貌煥然一新。2021年,隨著電影《長津湖》的熱播,寧財學子為烈士修遺物的事跡為眾人所知。寧財院人文學院師生利用文物修複專業特長,組成“甬城文保”實踐團,開展“我為烈士修遺物”活動。師生修複長津湖戰役中犧牲的汪文才烈士遺像,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00後”學子在尋訪烈士家屬、修複紅色文物、宣講英雄故事的過程中,實現了黨史學習的情感認同、理性思考和行動自覺。

學校將立德樹人貫通於辦學全過程、教師教學全過程和學生成長全過程,覆蓋學生入學直至畢業全時段,並根據大學生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和發展重點,各有側重地開展思政教育。
具體來說,寧財院把思政教育劃分為五個階段:新生入學前在社交媒體“圈、群”中開展大學生涯規劃討論,用“名師名生”的榜樣事跡示範激勵,宣傳寧波和學校文化;大一新生圍繞始業教育和學涯規劃,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規則意識、價值觀塑造意識;大二、大三重點強化價值觀教育、專業認同教育,引導學生增強使命擔當意識、投身專業的從業意識;大四重點強化專業知識應用教育、人生選擇教育,理性麵對職業選擇;學生畢業後學校還搭建平台對校友事業進行幫扶和支持。在這五個階段,寧財院分別通過專業課、講座競賽社團活動、社會實踐和網絡空間四個課堂,開展課內外師生互動、線上線下聯動、校內外協同的思政教育。

誌願服務是學校實踐育人的一張金名片。學校把誌願服務貫穿整個大學階段,連續多年誌願服務時長位居寧波高校第一名。在去年的第十九屆杭州亞運會期間,寧財院327名師生成為誌願者,將青春夢融入中國夢,學校也成為寧波高校中唯一獲評“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浙江省先進集體”。
“學校建立了‘五位一體’的社會實踐育人模式與全鏈條式的創新創業育人體係,我們鼓勵師生深入社區,積極投身科研探索與社會實踐,以此推動科研與實踐育人的雙向協同發展。”吳勇說。
隨著數字化的發展,學校堅持價值引領,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全過程,打造形成了“我為烈士修遺物”“甬紅往事”“我的亞運故事”“閃閃發光的寧財青年”“薑老師說”等一批優質網絡思政微課和文化作品,構建多維網絡育人矩陣,實現網絡育人從“相加”到“相融”。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還格外注重朋輩引領,積極培育知行新說“00後”青年宣講員,大力開展“後浪”青年talker理論宣講等活動。去年,寧財學子黃宇在浙江省“八八戰略在身邊”宣講大賽中獲特等獎。
處處聯動育人:打造育人“生態網”
“全方位育人”要求高校將立德樹人內化於辦學各領域、滲透進教學各環節、作用於人才培養各方麵。寧財院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融合,通過整合聯動大思政課協同中心、課程思政中心、生活思政中心、網絡思政中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與谘詢中心等多方資源,精心構建了包括課程育人、心理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等在內的十大育人項目,在校園內所有“教育場”滲透思政教育。
4月中旬,寧波財經學院師生在中興社區開展了一場關愛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記憶花園”思政課,攜手鄞州第二實驗小學的同學們與祖輩共同參與,通過樹葉花瓣印染活動,深化了親情,也讓患者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這是寧財院推動大beplay体育手机思政一體化的生動實踐,讓思政教育更加貼近生活、深入人心。
開門辦思政,學在天地間。寧財院將豐富的社會資源轉化為學生價值觀教育的豐厚滋養,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師資”,做好“大思政課”,創建了一批校內外思政實踐教育基地,推出了一係列特色鮮明的優質思政教學資源,打造了美好生活學院思政實踐教育創新品牌。
今年讀書月期間,學校黨委書記王春潮以視頻方式向全校同學推薦了《恰同學少年》一書。堅持給學生薦書,開書單,寧財院已堅持了快20年,這是該校貫穿學生大學四年“與書同行”閱讀成長計劃中的一個環節,也是學校打造書香校園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學校深入推進“陽明文化、紅鷹文化、創業文化、人本文化”四個特色校本文化建設。學校文化品牌項目“陽明講堂”成為浙江省高校文化育人示範載體,“沉浸式黨史學習教育中心”成為校園網紅打卡點,“真人圖書館”“閱讀馬拉鬆”成為書香味十足的精神大餐。
作為浙江省“三全育人”心理育人重點支持高校,學校堅持育心與育德相結合,積極構建以學生參與型、體驗式為特色的教育體係,完善發展性谘詢與障礙性谘詢相結合的谘詢服務體係,落實四查三報的危機預防與幹預體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今年5月,學校的“黨群服務中心· 一站式學生社區服務中心”落成使用,這個全新的服務中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務的便捷場所,也為黨群工作提供了一個更加貼近學生、服務學生的平台。
通過整合校內外育人資源,寧財院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了校內校外、課上課下、線上線下多層次、多維度的育人格局,在豐富多元的活動與師生互動中,真正實現了對學生的潛移默化與全方位育人。
通過建立大思政格局,寧財院不斷增強思政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切實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教育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代代相傳,為培養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貢獻寧財力量。(通訊員:葛紅軍 王軼群)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