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正值芳華,模擬一場“人生告別會”,把儒家“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積極生命觀和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向死而生”用情景劇的方式得以呈現,激發“00後”學子對生命的感悟。這是浙江省思政名師、寧波財經學院薑帆老師在清明這樣一個慎終追遠的節日裏,想要帶給學生的生命感悟。
4月4日下午,寧波財經學院21級商務英語1班35名同學參加了一場特別的人生告別會。
35名學生參加了一場特別的人生告別會
“高高的青山上,萱草花開放,采一朵送給我小小的姑娘……”
伴隨著《萱草花》的音樂,“李雙雙”的人生告別會拉開了帷幕。22歲的“李雙雙”因胰腺癌晚期,生命進入倒計時。在人生的最後時刻,她請來“父母”、“男朋友”、“閨蜜”舉行了一場人生告別會。
這個《非誠勿擾2》上的經典劇情,搬進了寧波財經學院的生命教育課堂。6名大學生自編自導自演了這樣一場人生告別會,其餘同學既是觀眾,也是演員。
告別會上,作為“李雙雙”的同學,每個人上前與“雙雙”擁抱,走上講台在黑板上簽下自己的名字。這樣一個簡單的設計,就將台下的同學“代入”到劇情中,沉浸式感受同學“李雙雙”的離去。
之後,李雙雙的“親友”上台發言。
“自從你出生,我和你媽媽唯一的願望便是希望你能夠一直健康快樂,平安的長大……”“雙雙爸爸”強忍淚水道出樸素的願望,生命的離去對於至親,是巨大的災難。
“沒有遇見你之前,我沒有想過結婚,遇到你之後,我沒有再考慮過別人……”雙雙的“男友”嘉豪牽著她的手表白,隨生命凋零的還有美好的愛情。
“三亞好美啊”“嘉陵江的晚風好舒服”“上海東方明珠我來了”……“摯友”舒婷曾與“雙雙”相約未來十年一起看遍美好河山,而在這場一場人生告別會上,“摯友”隻能用手機錄下她的聲音,帶著她的聲音獨自完成約定……
20多分鍾的人生告別會,樸素真摯的話語讓在場學生感同身受,泣不成聲。隨後,大家又上台與“雙雙”擁抱,並唱響了《夜空中最亮的星》。
該項目已有10年用“告別”潤澤溫暖生命
人生告別會後,薑帆老師拋出三個問題:我們該怎樣麵對逝去的親友?該如何去理解生命?人死如燈滅,活著有什麼意義?……以此啟發同學們探討對生死的看法。
“每個人都是社會生命體,我們常說人有三次死亡,真正的死亡是被所有人遺忘。我們要去努力做對他人、對社會有價值的人,這樣才能無怨無悔,讓我們真正走出‘死亡恐懼’,找到自己的價值。”薑帆老師用器官捐獻者的故事道出了她對生命的理解,
通過交流,同學們也對生命有了新認識、對生死有了新思考。雙雙父親的扮演者楊星宇同學也說:“告別會讓我沉浸式地體驗了生死別離的痛苦,其實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我們有彼此愛著的人,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父母、感恩父母。”
據了解,薑帆老師的“人生告別會”實踐項目已有10年,兩萬餘名學生參加。這是師生組成學習共同體“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思政實踐學習項目。與此同時,寧波財經學院也是省內較早開設生命教育相關課程的高校,近年來已在校內開展了舉辦人生告別會、給十年前和十年後的自己寫一封信、課程教學專題相關講座合計30餘次,有效改善了大學生群體中對生命認識的不足、對死亡的恐懼,引導學生樹立起了健康、正確的生命觀。
“正如我在課堂總結時與孩子們交流的:曆經這個項目之後,你會發現外在的聲音影響不了你堅定的內心,你會明白愛如清風明月照進你的靈魂,你會願意為你的所愛、所願投以生命力的東西一起攀到心靈的高崗,你會發現生命的意義在更高更廣的天地裏,你會把無窮的遠方和無數的人納入和你有關的生活,你在長大,你終將長成!”浙江省思政名師、課程授課老師薑帆課後久久不能平靜,在朋友圈曬出感言,收獲眾多點讚。
“以告別會、情景劇等實踐形式來喚醒、激勵、潤澤、溫暖生命,將是一項係統教育,破除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死亡的避諱,幫助學生真正認識生死的客觀規律,探尋人生的價值所在,是我們不斷前行的目標。”薑帆說。(通訊員:徐凱陽 王冬曉 攝影:徐凱陽)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