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第40個教師節:致敬教育的引路人①劉軍:他舞起龍,在校園裏“卷”起陣陣國風
2024-09-09 12:05:00

  編者按:金秋九月,丹桂飄香,第40個教師節即將來臨。在這個充滿感恩與敬意的日子裏,我們開啟了這次特別的采訪之旅。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有一群人的身影宛如燈塔,照亮前行的路。他們是靈魂的工程師,是文明的傳播者,是經驗與智慧的傳承者,是學生成長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無論身處何方,無論教齡長短,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用教育改變世界,用愛心培育未來。此次采訪,我們把鏡頭對準藝術“點燈人”、音樂“療愈師”、課堂“變革者”這些教育引路人,深入挖掘他們的教育理念、創新實踐、成功經驗、育人心得,以及背後的感人故事,展現他們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勇立潮頭,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感受他們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執著。希望通過與他們的深入交流,展現教育的多元魅力和教育工作者的風采,展示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果,傳遞教育的力量與價值,同時,引發社會對教育問題的關注和思考,以及對教育工作者的理解與尊重,激勵更多人投身神聖而偉大的教育事業,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他舞起龍,在校園裏“卷”起陣陣國風

 “巨龍腳底下我成長/長成以後是龍的傳人/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這首廣為傳唱的《龍的傳人》,不知喚醒了多少人內心的華夏DNA。作為龍的傳人,孩子們總對這一圖騰充滿敬畏和好奇,讓人羨慕的是,杭州市錢塘實驗小學(下簡稱“錢塘實小”)的孩子們,能與“龍”親密無間。

  2019年,剛大學畢業的劉軍,成了錢塘實小一名體育老師。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舞起了學校的第一條龍。

  2年前,舞龍作為中華傳統體育類運動,被正式列入《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而此時的錢塘實小已成為杭州市首批舞龍舞獅傳承基地。

  如今,從錢塘實小畢業的每個孩子都會舞龍,不僅學校大小活動少不了舞龍隊的身影,孩子們還登上了省市級甚至國家級舞台。這條“錢塘龍”舞出了當代少年的精神氣質,刮起來了陣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風。這都得益於劉軍的堅持。


  從1條龍到20條龍,從學校到更大的舞台,劉軍作為舞龍隊的教練,既是引領方向的“龍珠”,是分量最“重”的龍頭,也是起支撐作用的龍骨,還是協調整個團隊的龍尾。

打動人心的“第一條”龍

  起初,劉軍的特長是武術,在台州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就讀期間,他跟著武術師傅學了一段時間的舞龍舞獅。畢業那年,他參加了浙江省舞龍舞獅協會的年會,前輩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深深感染了他,讓即將成為一名體育老師的他產生了新的思考:如何發揮體育教育專業的優勢,將舞龍舞獅融入小學教育?

  隨後,他前往嘉興一所舞龍文化濃厚的小學,參觀舞龍文化的建設情況,研究“龍骨”“龍衣”的結構圖與設計圖,並從動作素材、音樂創編等方麵全方位地了解舞龍課程建設。

  “那一次有了不少收獲。回去之後我就一直看視頻和資料自學,希望能有機會實踐。”此時的劉軍雖剛踏進舞龍的大門,但他相信,敢踏出第一步才能創造更多可能性。於是,他又考取了國家級一級舞龍舞獅教練員和國家級一級舞龍舞獅裁判員的相關資質,加入杭州市龍獅運動協會,參加培訓,向前輩學習......

  不久,“實踐機會”就來了。在教工大會上,劉軍帶領體育組教師舞起了錢塘實小的“第一條”龍。“這次表演用的龍是我從富陽借的,動作也是我臨時跟老師們創編的,沒想到現場效果不錯,場子一下就熱了。”他笑著說。

  2019年下半年,劉軍順利開出了舞龍社團,20個學生2條龍,“承包”了學校大小活動的熱場環節,“當時的表演水平與現在相比並不算高,但舞龍新穎的形式、熱鬧的音樂、好看的表演能夠短時間點燃全場,深受師生歡迎。”


  劉軍用舞龍的感染力打動了師生們,也打通了錢塘實小的舞龍之路。2020年,在學校的支持下,舞龍普及課順利鋪開,錢塘實小走上了“人人會舞”的騰龍之路。

人人會舞龍

  在校園裏營造了濃厚的舞龍氛圍後,劉軍抱著讓更多學生有機會參與舞龍的目標,開起了進課表的舞龍普及課。四年級學生,每周一節舞龍課,畢業後人人會舞龍。這也利於舞龍隊選擇好苗子,“一般是從5年級選人進社團,再精選男女各10人進舞龍隊。”

  舞龍技藝複雜多變,不僅需要舞者有力量,還要求具有一定的身體協調性。就拿一條16米的長龍來說,龍頭就有約8斤,一場簡單的表演至少有五六分鍾,孩子們不僅要一直舉著,還要走位和變換動作,很不容易。“剛開始,教學並不完全順利。”劉軍說。


  解決體力和力量的限製問題是第一道關。劉軍告訴記者,對一般的小學生來說,能舉起來並舉穩龍身就是一項挑戰,每一屆學生一開始隻能顫顫巍巍地舉起杆子。挑選合適的動作則是第二道關。在教學過程中,他發現有很多動作看似適合小學生,但實際上對大多數人來說難度過大。

  對此,他首先通過合理科學的組隊讓盡可能多的孩子先適應自己的位置。在這個過程中,力量、身高、體型、身體協調性、思維靈活度等都是他考量的因素。諸如思維敏捷、擅長記走位的孩子適合做“龍珠”,力氣最大、最高的孩子適合挑起大梁當“龍頭”,個子小但反應敏捷的孩子則適合當龍尾......另外,對於五六年級的孩子,特別是正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女孩,他會根據身高和體力的變化,及時調整位置。

  在教學實踐中,劉軍精選出了一些更適合小學生的動作,總結出了一套更易於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實施精細化教學。這樣一來,動作的難度下來了,與學生的適配度上去了,舞龍整體呈現的效果也就出來了。

把舞龍搬上大課間

  近兩年,一個個帶著“中華傳統文化”“舞龍”“杭州市錢塘實驗小學”話題的視頻在一個個人視頻號上持續更新,有時一周更新五六條。這位高產“博主”就是劉軍。

  每節課最後,他都會留時間給孩子們展示,就當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全班表演。創編環節孩子們很用心,創意十足,“他們會編出各式各樣的動作,還能擺出蝴蝶形、五角星形等造型。”“第一次拿龍練習”“遊龍之曲線行進”“第一個月彙總小組合”......劉軍會為孩子們的視頻配上簡短的文案,“班主任和家長們都能看到孩子們的學習成果,這也是一次展示機會。”


  “站上‘舞台’,麵對觀眾,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力都得到了顯著提升。”劉軍認為,作為極具觀賞性的運動,舞龍能夠展現學生風采,並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榮譽感。因此,劉軍在教學過程中,會盡可能地創造多樣化的展示機會。


  除了課堂展示、小組比賽,布置特別的“課後作業”也是他的妙招之一。

  比起其他科目,舞龍要求場地、道具和團隊,缺一不可,但學習和複習新內容都集中在一周一節的舞龍課上不太現實。為此,劉軍嚐將舞龍融入大課間,一道別樣的風景吸引了師生的關注。據介紹,每周都有近二十分鍾的“課後作業”被搬上大課間,每天有3個班的孩子化身12條色彩斑斕的“龍”穿梭在校園,在全校師生麵前展示。

  劉軍說,這樣的作業既起到了課後複習鞏固的作用,也給了同學們展現的機會,一舉多得。未來,他還將帶領同學們結合大課間的音樂和口令,為這份“作業”錦上添花。

走上更廣的舞台

  “展示牆已經擺不下了”。在錢塘實小的大門廳裏,劉軍驕傲地向記者介紹著一個個獎杯、獎牌和一張張獎狀,“今年的獎杯特別好看,很精致。”


  今年,錢塘實小舞龍隊在國家級比賽中迎來了新突破——拿下了女子競速舞龍第一名,同時獲得團體總分第三名。此前,舞龍隊已獲得市級比賽3個一等獎和1個二等獎,以及在省級比賽4個一等獎和1個二等獎。“除了比賽獲獎,一步步實現‘讓孩子有更多展示機會’的目標也讓我很有成就感。”

  不僅如此,舞龍隊還經常受邀外出參演,諸如社區的元宵展演,濱江區首屆籃球比賽開幕式、濱江區非遺展示活動,以及杭州市全民運動會開幕式等,孩子們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


  從班級到全校再到校外,從市賽到省賽再到國賽,錢塘實小舞龍隊一步一台階,年年有突破。本著“讓孩子有更多展示機會”的初心,劉軍帶著舞龍隊不斷邁向新的更大的舞台,由他牽頭開發的校本課程《龍舞錢塘》也被評為杭州市義務教育精品課程,他也多次受邀交流分享課程的建設經驗與成果。

不僅精“技”也通“藝”

  在劉軍看來,舞龍課的實施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而這份責任感與信念感也促使他在教學過程中格外細致、嚴謹和全麵——讓學舞龍的孩子不僅精“技”,也通“藝”。

  今年年初,錢塘實小的舞龍隊穿著漢服來了一場舞龍與舞蹈相結合的表演,該視頻還被“濱江教育發布”作為特別的龍年賀詞,為濱江教育畫上喜氣洋洋的新年第一筆。

  去年年底,一場名為“龍舞錢塘,傳承非遺”的活動在錢塘實小開展,全體四年級同學盡展才藝和創意,用書法、繪畫、手工、合唱、小報和講故事等方式展現他們心中的“龍”,多角度挖掘、多形式闡釋舞龍的文化內涵。


  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還誕生了不少優秀作品,最特別的當屬一條獨一無二的“龍”。這件龍衣由學生們合力繪製,由一幅幅富含傳統元素的畫作組成,長達36米,要25名舞者才能舞起。

  “學習傳統武術的經曆讓我有強烈的文化自豪感和傳承的信念,因此我不僅想教給孩子們舞龍這項技能,更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樣在與‘龍’相伴的過程中既能內化團結、堅韌、勤勉等精神,又能增長和增強傳統文化知識和文7化自信,感受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精神。”他堅定地說。

強大的精神力量

  為豐富《龍舞錢塘》課程的內涵,劉軍還想了很多辦法。一個標準、有力的抱拳禮是舞龍課開始的標誌。在他看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儀式和禮節高度注重,行禮看似簡單,卻是必不可缺的第一課,“我想讓同學們在一開始就明白,舞龍不是普通的一種表演,文化貫穿於舞龍的方方麵麵。”


  這種“禮”不僅對人還對“龍”。“開學前我們會先把所有龍都檢修一遍,平時上課或訓練,我也會告訴孩子們如何拿放,如何愛惜。”他輕撫著舞龍道具說,“愛惜並珍視陪伴自己的道具也是舞龍人要具備的基本意識之一。”

  劉軍對待舞龍的情感與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們,學生們的精神也感染著他。體育訓練是平凡而枯燥的,無數次的重複練習、精進對孩子們來說是巨大的磨煉。通過小組展示、小隊間的比賽、引導反思改進和引發創新思考等方式,劉軍的舞龍課形成了從訓練到展示競爭,到有思考進步,再回到訓練的良性循環,孩子們在快樂與汗水中慢慢地形成了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寶貴品質。

  “每次孩子們在台上表演,坐在台下的我都很緊張,但他們總能給我驚喜。”劉軍提到了一件讓他印象極其深刻的事。在一次演出中,龍尾的杆子突然斷裂,劉軍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兒,但10號位的小女孩反應迅速,用手舉著龍尾堅持完成了4分多鍾的表演。

  劉軍說,像這個小姑娘一樣,有著極強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的孩子還有很多,這就是舞龍作為團隊性活動的魅力,一個舞龍小隊就是一條不可拆分的“龍”,缺一不可。不僅如此,他還看到舞龍帶給孩子們的變化:性格內斂的孩子更願意打開心扉結交朋友;有失誤其他隊員們能包容和鼓勵;手上磨出泡了也堅持訓練......“學過舞龍後,孩子們的責任心、團隊意識、意誌力等都有明顯提升,社交能力、審美能力、藝術創造力和舞台表現力也都慢慢增強。”

校園舞龍路還很長

  作為錢塘實小舞龍課的創始人,97年的青年教師劉軍一直有著極其堅定的信念。他坦言,他曾作為一名“孤勇者”將舞龍帶進了校園,學校的支持是他前進和創新的底氣。

  到新課標將舞龍作為中華傳統體育類運動納入,課程的開發才有了更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這些支持是我克服‘孤獨感’與疲憊感的動力來源,不僅是新課標的變化,近年來市級、省級體育局官方‘蓋章’舉辦的舞龍舞獅比賽,也在不斷推著我和舞龍隊的孩子們往前走。”


  為讓舞龍舞獅在錢塘實小甚至更多學校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劉軍肯吃苦,不畏難,踏實鑽研,勤勉上進,用自己的力量為青少年與中國傳統運動創造鏈接。現在,錢塘實小的舞龍普及課主要由劉軍授課,聘請了中國舞龍健將協助教學,幫助舞龍隊學習更高難度的動作,還聘請了浙江省舞龍協會會長王基明、台州學院羅錫文和覃宇德博士為學術顧問。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劉軍還在繼續探索大單元教學,圍繞舞龍,搭建技能、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等相互關聯、邏輯清晰的完整的教學單元。

  “舞龍舞獅不分家”。目前,作為浙江省龍獅運動協會會員、杭州市龍獅運動協會理事,劉軍正牽頭成立區級龍獅運動協會,他走訪了不少beplay體育手機和幼兒園,收獲頗豐。“舞龍舞獅其實可以創意地結合很多形式,例如有幼兒園將輪滑和舞龍結合,比如有單人就能表演的舞獅操,再比如現在流行的彩帶龍等,這些都能激發孩子對舞龍舞獅的興趣。”

  在校園推廣舞龍不在於拿到多少成績,而在於讓中國傳統運動滲透到青少年的成長中,“隻有讓孩子們了解、感興趣,我們才能繼續把這項中國人的運動教下去,傳下去。”劉軍說。(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頻道;作者:陳顯婷 占塵雪)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