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命 新征程 溫州大學組織20國華校共話黨的二十大
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 通訊員 王禕)近日,溫州大學華僑學院邀請來自五大洲20國的華文學校校長、教師,以“新使命、新征程——黨的二十大與海外華文教育”為主題,共同探討海外華文教育在新時代,更好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新使命。
會上,溫州大學華僑學院院長、溫州大學歐洲華文教育研究所所長包含麗做黨的二十大關於華文教育和文化傳承專題解讀。包含麗對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報告中有關華僑華人、華文教育相關的內容進行了總結和梳理,對報告精神與華文教育的關係進行了深層解讀。她指出,華文教育在黨和國家發展的新征程中,明確了新目標、新方向、新地位,同時也肩負了新使命。她認為,華文教育未來可期,前景美好。包含麗拋出了“新征程中如何加強和改進僑務工作”、“如何加強華裔新生代傳承傳播中華文化”等四個重要時代命題,引發了與會華文教育工作者的熱烈探討。
德國紐倫堡中文學校校長李立表示,華僑華人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華文教育是海外中華文化傳播中不可或缺的主體,華僑華人要把成就個人夢想與中國夢緊密結合起來。
加拿大蘭加拉第一國語學校教師李瑋講述了兩位華裔青少年熱愛中文學習、熱愛中華文化的故事,希望華僑華人“幸逢盛世、不負盛世”。
全美華裔青少年協會會長蔡雪玲認為,海外華文教師要擁抱和傳承偉大而優秀的中華文化,要讓自己成為一顆火種,照亮和溫暖華裔青少年中文學習之旅。
巴西德馨雙語學校校長魏萬古表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是華僑華人的一大盛事。華文教師在海外的三尺講台上繼續拿起教鞭,是意義重大的神聖事業。當別人問道“中國那麼好,為什麼要到巴西來”時,他會自豪地回應,“因為我要做一個中華文化傳播的使者,告訴大家中國的好”。
意大利羅馬中華語言學校校長蔣忠華充分肯定了溫州大學華僑學院在服務華僑華人、服務海外華文學校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她認為,華僑華人遇上了好時代,尤其是華文教育,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熱門又時髦的詞彙,因為華文教育既是教育力量又是僑力量。華文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時代的機遇,務實創新、發揮華文教育的高能效應。
法國小熊貓中文學校校長羅堅談到,法國華僑華人在黨的二十大開幕時,淩晨起來收聽收看開幕盛況,並紛紛把截圖發到群裏,與祖國同頻共振,感受祖國的強大和成果的來之不易。她領導的華文學校從幾十個家庭發展到幾百個家庭,從服務60名學生發展到幾百名學生,為中華文化在法國的傳承傳播做出了不懈努力。
西班牙華夏文化學院校長李靜表示,溫州大學是海外華文學校的精神家園,這次研討會把海外華文教育與黨的二十大緊密鏈接起來,意義非凡。擁有18年黨齡的她,在海外一直堅持繳納黨費,令人敬佩和動容。她不僅用心從事華文教育,還促成了陝西省捐贈給西班牙一座熊貓紀念碑,打通了文化交流助力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有效路徑。
德國九州中文學校校長嚴萍表示,海外華文教師要用自己的中國心,培養華裔新生代的中國心。用中國心來愛,用中國眼去看。文化是最有穿透力的,她希望用節慶、建築、音樂、舞蹈等元素向華裔青少年、乃至當地社會傳播中國文化。
印尼華裔中華樂趣學苑主席林明珠表示,因為中國越來越強大,所以學習漢語的人也越來越多。很多華裔青少年會把印尼語的名字翻譯成中文,不忘自己有中國血統,身份是華人。
南非華教國際中心校長柳玲在二十大召開前夕,就積極宣傳並號召家長、學生、老師關注二十大召開,並在學校裏組織大家共同觀看黨的二十大開幕盛況。她認為,海外華文學校雖然若小無力,但一直非常努力。華文教育要做成可落地的閉環,不僅要教育人才,也要為人才的就業謀求方案。華文學校要做企業與華二代、華三代、甚至華N代之間的橋梁。
匈牙利唐人街華文學校校長王雪已經定居匈牙利23年,她很慶幸選擇了華文教育這個好行業,更加慶幸遇到了華文教育大發展的好時機。她希望通過努力,把中華文化傳播給華裔後代、傳播給身邊更多人,形成網狀傳播模式。
加拿大多倫多私校中文項目負責人、加拿大中文教育學會會長、加拿大GTA漢語考試服務中心主任翟乃剛在多倫多生活了10年,他深刻體會到穩定繁榮才是最好的宣傳,此處無聲勝有聲;如果社會動蕩,再好的理念也沒有說服力。他希望通過中華文化的廣泛傳播,結交更多像加拿大大山這樣的“雖然是外國人,但他不是外人”的好朋友。
芬蘭芬中創新與教育協會會長、芬蘭中國語言文化中心校長梁旭認為,華僑華人隻有深深熱愛自己的祖國,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廣大海外華文教育工作者需要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引領文化的傳播。她認為海外華校不僅可以作為文化的傳承與傳播者,也可以在中外科技人才合作交流中發揮重要作用。
越南科學語言發展中心校長簡安誌感歎道,“中國是我,我是中國”、“我永永遠遠都是龍的傳人”。他始終教導華裔孩子們,“海外華人要以祖籍國為榮,一定要有愛國愛家之心”、“你們的老家在海的那邊”。
菲律賓晨光中學校長黃思華祖籍在泉州,是第三代華人。從小媽媽就給他們講中國的好,所以他喜歡中國的一切,尤其對中國曆史特別感興趣,從小就勵誌成為華文教師,把中華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他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給了海外華人信仰和感召,給了華人方向的指引和必勝的信心,給華人打了一針強心劑。在黨的二十大指引下,華文教育有了新目標、新方向、新使命。他希望用“媽媽的方法”做好文化大使,做好中菲友善大使,推動中菲友誼持久發展。
德國內卡河畔華文學堂校長丁小燕表示,華僑華人不僅要傳播好中華傳統文化,更要講好真實的、現代化中國的好故事。海外華文教師在提高自身文化素質的同時,更要關注與當地學校的合作、與當地社團和其他族裔的互動。中華文化的傳播不能局限於中國人的圈子,也要傳遞給其他族裔和當地人,爭取其他文明對中國聲音的支持。
大家紛紛表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新征程中,華文教育工作者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國際合作的參與者、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建設者定會懷抱夢想、腳踏實地,為中國夢一起來想起來、一起來幹起來。
(責任編輯 餘新花 趙洪河)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