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浙江站訊(編輯 邱彬鑫 通訊員 溫大萱)“當時它自己遊到我的麵前,我用身體一下子壓住它,勉為其難地抓到了。”來自溫州大學的章奕同學向大家講述著抓住這條重達2.4斤“魚王”的經曆。坐落在溫州大學茶山校區的明心湖水草豐茂,魚兒暢遊,荷香陣陣沁人心脾。
9月28日,溫州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在明心湖邊舉行的以“明心湖畔,魚你相約”為主題的勞動教育活動,讓同學們在勞動的過程中培養吃苦耐勞的品格,提升專業技能,促進自身全麵發展。溫州大學各大學院上百名學子全程參與此次勞動教育活動。
大閘一開,明心湖水緩緩下降。岸邊的同學早已穿戴完備,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開魚咯”,湖麵瞬間熱鬧了起來。草魚、羅非魚等紛紛被同學們抓入簍中。岸邊的師生也舉起手機,記錄下這壯觀的一幕。
“開魚”未過十分鍾,已經有學生提著第一桶魚上岸了,紅色的桶中十幾條魚層層疊疊,以羅非魚和翹嘴魚為主。“有大魚!有大魚!”突然,又有同學抓到大魚,引來了陣陣歡呼和圍觀。原來是來自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兩位女生,趙楊潔和黃桐桐共同努力抓到了她們的第一條魚,一條重量約1.5斤的紅田魚:“我們以前從來沒有參與過這樣的活動,抓魚好難啊。”愛笑的女孩不會差,從未抓過魚的她們一上來就抓到了大魚。
“學院將明心湖作為勞動教育基地,生環學子結合專業開展湖水治理和生態養殖,通過半年時間的勞動,不僅讓明心湖成為同學們學以致用的勞動實踐平台,還把明心湖打造成了水質提升治理的樣板窗口,同時也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科研能力。此次活動既能讓同學們親自采集勞動的成果,收獲豐收的喜悅,也能進一步穩定專業思想,提升專業實踐能力”。溫州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黨委書記薑海燕介紹。
隨著水麵越來越低,湖底的水草逐漸露出。第二批第三批同學拿著割草刀和采藕工具依次下水,熱火朝天地忙碌,為清潔明心湖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樣的勞動教育太好了,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也非常有趣!我是來自北方的同學,今天也體驗了一把江南水鄉的勞動,很有意義!”環境工程專業的一名同學興奮地告訴記者。
“我們通過沉水植物種植等專業治水技術,已成功改善了明心湖的生態環境。此次捕魚節活動,不僅是勞動教育課,也是讓同學們參與明心湖生態環境的定期維護。”溫州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鄭向勇介紹。這次同學們捕捉的羅非魚屬於外來生物,若不及時捕捉,羅非魚冬天會凍死在湖裏,進而破壞明心湖的生態環境。湖中用以改善水質的水草、蓮藕等植物也需要定期修剪。“這是我們第一年探索將勞動教育課與水治提升治理結合的模式。這種模式也可以複製推廣到小區內湖或者城市內湖。”
溫州大學黨委副書記莊興忠介紹,溫州大學在全省高校中率先製定勞動教育實施細則,明確不少於32學時的理論和實踐課程修讀要求,指導各學院根據學科專業特色製定勞動教育實施辦法,推進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日常生活實踐相融合。
近年來,溫州大學推行新時代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十二條”,結合學生日常生活開展勞動教育實踐,優化校園實踐崗位以及依托社會實踐活動和誌願服務工作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注重拓寬勞動教育途徑,著力把勞動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創新創業、社會服務以及校園生活,充分發揮“三全育人”功能,逐步形成具有溫大特色的勞動教育體係。截至目前,溫州大學已經開展了2屆的“大學生勞動月”主題活動,200多場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1萬多名學生參與其中。
學校成立了全省首家勞動教育教研室。自2022年2月起麵向全體本科生開設的《新時代勞動教育概論》公共必修課,是省內高校中首個勞動教育理論課程。學校充分利用校內外教育資源,開發“水生態保護”、“非遺文化傳播”等9個校級大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依托基地設置勞動教育實踐課程十餘門,勞動教育課程挖掘溫州區域特色與校情校史的育人功能,融入溫州數學家之鄉、溫商創業精神、永嘉學派與耕讀文化、溫州市先進製造產業等元素特征。
(責任編輯 餘新花 趙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