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 通訊員 徐劍鋒)8月31日下午,杭州第七中學舉行2022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典禮,校長張江英為全校師生作了題為《愛達未來》的開學致辭。
每個新學期伊始,張校長都會照例“談未來”。她先從近日熱議的任正非的講話談起,闡明了人類社會需要未雨綢繆,要有危機意識,不能盲目自信,躺平啃老,進而引發了關於“悲觀與消極”的思考。
張校長認為,低端的悲觀與消極,放棄努力和停止追求就可以獲得,而高階的悲觀與消極則需要高瞻遠矚或者悲天憫人的情懷。
這一次新學期“談未來”,張校長立足“人類命運共同體”應當共創未來這一主題,從“認識未來”“創造未來”“共享未來”“定義未來”四方麵出發,提出了自己的幾點看法和理解。
她表示,我們和前賢與後代因為“未來”這個詞彙而緊密聯接,我們共享未來,未來把整個人類的正義力量聚合在自己的光芒之下,讓人們前赴後繼,一往無前;我們正在經曆的一切都是迎接未來的練習,我們所有的積累都是指向未來的準備,我們所有的付出都是創造未來的努力。
最讓記者印象深刻的是,張校長在“定義未來”部分提到的內容,“我們定義的未來就是我們能夠通過努力實現的目標,我們通過個體的自我實現,更好地促成未來的發展,掌握未來,擁有未來。”張校長說,每一代人努力的方向都關於未來,每個階段的規劃也都指向未來,而未來意味著美好和希望。
“七中誠勤愛的校訓就是精英的自我要求,它的每個備注都是關於未來的籌劃。今天各位在校,當以未來為己任,勤奮努力,不負韶華。”張校長鼓勵說。
讓我們一同品讀張校長的致辭全文,找找關於“未來”的含義。
愛達未來
杭州第七中學校長 張江英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下午好!
新學期伊始,照例談未來。前幾天,華為任正非的一篇內部講話,“要將寒氣傳遞給每一個人”,引發了對未來經濟形勢悲觀的討論。其實,任正非更想表達的是,要未雨綢繆,要有危機意識,要有主動調整的準備和措施,才能避免企業困境,才能擁有未來。盲目樂觀,隨波逐流,得過且過,躺平啃老隻能被淘汰。
悲觀是不需要練習的人類天賦,消極是不需要演練的人類特長。低端的悲觀與消極,放棄努力和停止追求就可以獲得;高階的悲觀與消極則需要高瞻遠矚或者悲天憫人的情懷。對未來的悲喜,則存乎一心,見仁見智。錢鍾書說,“目光放遠,萬事皆悲”,林語堂說,“目光放遠一點,你就不傷心了”,就是這個道理。悲喜自渡,得失在我,顧隨所說的“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以悲觀之心情過樂觀之生活”,被認為是比較理想的處世哲學,也是很多人向往的人生境界。
當西方政客叫囂按下核按鈕是首相的重要職責,“釋放核毀滅”成為決策選項的時候,雖然清醒的人們知道這是競選的時候為了拉選票的歇斯底裏,是政客們展示強硬施政手段而故弄玄虛的權謀花招,但正直善良的人們心裏一定充滿了失落與不安,這種不負責任的言論是屬於把整個人類的未來作為籌碼放到政治賭桌上的瘋狂投機行為。沒落帝國走夜路唱歌壯膽的滑稽可笑的行為昭示了他們清楚,未來的舞台留給他們的時間和空間已經不多,未來對他們而言是失去的和不確定的。而這種不確定性在近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都是有跡可循的。
而我們的主張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解決人類未來問題的最佳解藥,理應成為全球治理的共識。英國詩人約翰·多恩在《喪鍾為誰而鳴》中寫到:“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如果海浪衝掉了一塊岩石,歐洲就變少。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每個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傷,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所以,不要問喪鍾為誰而鳴,它為你而鳴。”創造未來需要全人類共同努力,摧毀未來隻要瘋子的玉石俱焚。未來如此脆弱,如此容易失去,也正是有人悲觀的原因,但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人類攜手,共創未來,同擔風雨,共享機遇,民胞物與,避免人類的自戕行為,規避非理性的決策機製。為此,我們需要充分意識到以下幾點。
首先,認識未來。未來可以是一個漫長的時間單位,也可以是短時即至的下周下月。未來的主體可以是浩渺宇宙,星辰大海,也可以是獨立個體,天地渺矣獨留我。未來可以是科學幻想、醫學昌明、增強現實、智能生活、元宇宙,也可能是餓殍遍地、饑荒連年、戰火紛飛、災疫頻頻、核危機。未來具有不確定性和可塑性,具有人類期盼的慣性和人類善意的指向性。人們不如意的時候寄望未來,希望屆時有所改觀,未來沒有人再有自己的辛苦際遇;人們意氣風發的時候展望未來,希望未來與自己的努力密切相關。民不聊生的時候,人們覺得應該呼喚未來,變革當下,所以才有“苟富貴毋相忘”的鏗鏘言語;承平日久的時候,人們覺得應該設計未來,千秋萬代,天下我有,所以才有自稱始皇帝的嬴政。他們想要的未來,在曆史的煙雲中灰飛煙滅,更適合人類生存的時代和世界已經到來。經過了漫長的中世紀的黑暗,人們對照向往的光明,摸索出了他們設計的未來模樣。
其次,創造未來。我們被時代裹挾,與時代同行,享受著時代的福利,也感受著時代的無能為力。我們憧憬未來的醫學能讓新冠肺炎被消滅,讓猴痘和艾滋病不再是恐怖病症,當然我們更清楚的是,彼時的人們也許會被新的病症威脅,但我們很明確,那個時候人們定有更好的防範未知的辦法和能力,有更好的保護自己和延長生命的舉措,人們的身體將得到了更好照料。分工更細致,智能化程度更高,人們的素質也會更高,社會整體更進步,人們生存的各項權益得到更好地保護。這些,都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努力創造,立足今天,創造未來,是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未來,是我們共同期盼的未來。天藍水清,風和日麗需要我們去創造;國泰民安,弊絕風清需要我們去創造;一日千裏,日將月就需要我們去創造。那樣,我們的未來在我們的手上,我們的課堂就有了明確的目標,我們的校園就有了清晰的定位,我們的教育就有了持續的動力。我們正在經曆的一切都是迎接未來的練習,我們所有的積累都是指向未來的準備,我們所有的付出都是創造未來的努力。
第三,共享未來。個體的未來是有限而短暫的,整個人類的未來是無限而發展的。隻有把個人的未來和人類的未來結合起來才會有真正的發展和進步,才會擁有屬於時代和整個人類的明天,也才會是正向和有價值的未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無數個體正向的未來結合為整個人類的壓倒邪惡的光明前景,也就是我們的未來。未來不可阻擋,但光明的未來卻可因人為的原因而減緩到來的速度。曾經的人們呼喊平等和自由,呼籲消除種族歧視,呼喚性別平等。今天這些關於未來的設想都在艱難地實現,正在逐步變為現實。我們的前輩曾經高喊民族獨立,曾“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曾憤怒於“華北之大竟然放不下一張安定的書桌”,曾渴望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時至今日,我們國家的發展讓這些誌向和憤怒都變成了進步的動力,今天的發展達成了前輩們對未來的渴盼。他們為之奮鬥的未來成為了我們的現在,我們為後代拚下一個未來,未來成為了人類綿延不絕的理想,成為了人們殞身不恤的奮鬥目標,成為了人們孜孜以求的美好願望。我們和前賢與後代因為“未來”這個詞彙而緊密聯接,我們共享未來,未來把整個人類的正義力量聚合在自己的光芒之下,讓人們前赴後繼,一往無前。
第四,定義未來。個體的未來,涉及人生規劃,生涯認知,奮鬥目標,自我實現;群體的未來,涉及族群發展,共同願景,協同互助,共同進退。社會的發展,涉及製度建設,價值信守,觀念更新,移風易俗;國家的發展,涉及經濟進步,科技發達,國防強大,凝聚向心。人類的發展,涉及扶危濟困,互通有無,平等相待,融合發展。我們定義的未來就是我們能夠通過努力實現的目標,我們通過個體的自我實現,更好地促成未來的發展,掌握未來,擁有未來。每一代人努力的方向都關於未來,每個階段的規劃也都指向未來。而未來意味著美好和希望。如果要給出未來的方向,我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地平線的位置或是浩渺的太空,那裏總會有新的目標和發現,意味著每一代人能見的關於未來的空域在擴大,可能性在提升,也意味著我們在把未來推向更可控和更不可知。有資格定義未來的是這個群體的精英,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七中誠勤愛的校訓就是精英的自我要求,它的每個備注都是關於未來的籌劃。今天各位在校,當以未來為己任,勤奮努力,不負韶華。
各位同學,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說,“能者縱橫天下,庸人踽踽獨行。”願七中能人輩出,再現榮光。
最後,我用杭州亞運會的口號結束我的講話,Heart to heart,@Future.
(責任編輯 餘新花 趙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