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學校長張江英寄語高三畢業生:誌向拿雲 未來可期
2022-05-26 17:25:00
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
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 通訊員 徐劍鋒)5月26日下午,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學舉行2022屆高三學生畢業典禮,校長張江英以題“誌向拿雲 未來可期”深情寄語畢業生。
  在近3000字的寄語中,張校長圍繞兩個大的關鍵詞展開, 其一是“提早覺醒”,其二是“通過儀式”。她認為,伴隨高中三年的疫情,讓即將畢業的高三學子提早覺醒,在認識自己的同時認識了社會和世界,而覺醒的時期和頻次也有邏輯遞進關係, 即她總結的“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每次覺醒都是一次難得的成長。
  在張校長看來,對於高三學子而言,畢業典禮就是最為典型的“通過儀式”,即便因為疫情,七中“虧欠”大家很多,但七中把能給的最好的東西都給了這屆畢業生。張校長說, 她相信七中全體高三學生會經過分離、過渡而在可期的未來再度統合。“七中將目送你們山一程、水一程,記取你的青春,收藏你的過往。”
  特別是在畢業致辭的最後,張校長按照慣例送上了她對畢業生的祝福和期許。她巧妙地引用了在2003年上映的希臘喜劇電影《香料帝國》裏的經典台詞: “世界上隻有兩種人,看地圖的人和看鏡子的人,看地圖的人將要遠行,而看鏡子的人將要回家。”
  張校長以此來表達了預祝高三畢業生遠走闖蕩夢想,同時希望畢業生不忘回頭看看惦念大家的母校七中,常回家看看。
  張校長的畢業寄語中還有哪些經典話語和點燃淚點的回憶?一起來看致辭全文——
誌向拿雲 未來可期
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學校長張江英
  高中三年,疫情三年。這三年,我們一起經曆了太多的臨時決定,太多的馬上執行,太多的特事特辦;一起麵臨了太多的嚴峻時刻,太多的勇敢嚐試,太多的不安等待。如果說青春就是要有激情和汗水,憂傷和遺憾;青春就是要有成功和喜悅,挫敗和不甘;青春就是要有成長和收獲,磨難和考驗。那我們這一屆學生,堪稱年華不虛,青春完滿。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寫到:“每個人都有個覺醒期,覺醒的早晚決定了人生的高度。”用這個標準來看待我們這屆高三,集體覺醒的催化劑中多了疫情防控的壓力滲透,自我意識的提前介入和自我管理的高頻場景。我們的人生高度會因為這次疫情下集體覺醒的提早到來而再上台階。
疫情防控成了我們這三年的不間斷的任務。從武漢疫情給我們的衝擊和壓迫感,到線上授課給我們的考驗和新鮮感;從封閉隔離給我們帶來的不便和脆弱感,到零星擴散帶給我們的啟示和憤怒感;從集體注射疫苗給我們的保障和安全感,到全員核酸給我們的保護和信任感;從疫情高峰帶給我們的緊張和危機感,到病例清零帶給我們的成就和榮譽感。我們身經百戰,百感交集。 這促成了我們覺醒期的提早到來。
自我意識成了我們這三年不可逆的指向。疫情的管控節奏讓我們思考自身與內心的關係,疫情的傳播機製讓我們思考集體與個體的關係,疫情的此消彼長讓我們思考世界與中國的關係,疫情的溯源過程讓我們思考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疫情的迭代變異讓我們思考現在與未來的關係。我們活在當下,心事浩渺。這樣的集體思考和成果顯現,甚至可以追溯到文藝複興。 這同樣促成了我們覺醒期的提早到來。
 自我管理成了我們這三年不變更的方式。居家自修線上授課會讓我們無比想念課堂教學和麵對麵交流,保護綠碼關注體溫會讓我們對社交距離出行方式目的場合無比審慎,全員核酸軌跡調查會讓我們對責任和擔當有新高度的理解和感受。個體的高度自覺形成了整體的效益凸顯,個體的暫時讓渡部分權利換來了集體的長治久安,個體的獨善其身帶動了群體的群策群力。 這當然促成了我們覺醒期的提早到來。
  這是你個人的覺醒年代,這是和平時期的個體成長機遇期,這是事物曲折發展的實際體現。
  關於覺醒的時期和頻次,見仁見智,我個人比較喜歡, 人有三次覺醒,就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的說法。關於這三個層次的見解也是眾說紛紜,我的觀點是 “見自己”就是“人貴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人,能克製自己的弱點向善向上的才能稱為“貴”。人們很習慣性地樂於講發現個體的局限性,自己的不完美,我更願意強調, “見自己”是發現自己有無限可能,發掘自己的潛能,形成人生觀。“見天地”就是“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就是了解世界,與世界互動,了解世界的運行規律,了解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和作用、能動性和局限性,有了自己的深刻認知才是“獨”。人們很容易講起宇宙無窮,生命短暫,我倒更願意重複胡適的說法,“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人是萬物的尺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認識你自己,改造這世界,形成世界觀。“見眾生”就是豐子愷的說法“我恨不得有一艘大船,盡載了石門灣和世界一切眾生,開到永遠太平的地方。”不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無奈認知,不是眾生皆苦的苦痛表述,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奮鬥目標,是為了庶民的勝利的勇於犧牲。適彼樂土、共赴前程才是“太平”,為人類共同願景不懈努力,樹立價值觀。
  被疫情壓縮得扁平的生活和界限化的生存空間,以及不斷出現的問題和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以密集的拷問和現象級的壓力讓我們的覺醒提前到來。
 覺醒就是成長。
  周國平曾說“人生有三次成長,一次是意識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的時候,一次是再怎麼努力都無能為力的時候,一次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並享受平凡的時候。”我覺得他更強調的是認識上的成長,沒有自我否定不是進步,沒有拚命努力過不是成長,沒有主動和解就不會成熟。知其不可而為之,盡人事而聽天命,“委乎天而待用者也”才是高級的成長結果。每次成長都是生命的禮儀。
  我在杭州第七中學120周年校慶典禮上提到了 法國學者阿諾德·範·吉納普的“通過儀式”,又稱“過渡禮儀”“生命禮儀”。他認為,“通過儀式”是“伴隨著每一次地點、狀況、社會地位以及年齡的改變而舉行的儀式”,“任何社會中的個人生活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從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過渡的序列”。通過儀式的舉行並不僅限於文化規定的生命轉折,它還可以伴隨從一種狀態轉向另一種狀態時所發生的任何變化,節日的慶典即可被視作通過儀式。 通過儀式有三個階段:分離,個人從原先的生活脈絡中分離出來;過渡,個人發生最戲劇性的身份地位變化;再統合,個人以新的身份地位加入團體成為其成員。
  在中學階段,大概沒有比畢業典禮更有儀式感和代入感的通過儀式了。你們馬上就將從七中同學變成七中校友了,疫情的三年裏,學校好像還欠你們一次大規模的文藝彙演,我們好像還欠你們一次隆重的校運動會,校園好像還欠你們一次轟動的美術作品展,老師們好像還欠你們一次像樣的春遊,七中好像還欠你們一次完整的高中生活。但我們明明有著每一天都沒有虛度的過往,有著每一幕都清晰的印記,有著確鑿的今生今世的證據。我們隻有虧欠沒有歉疚,因為七中已經盡力拿出最好的給你們了,這所剛剛慶祝了120年校慶的學校,將把自己近年來最好的學生送上考場,接受人生的考驗。 虧欠未來可補,期待你們在疫情結束之後,再回母校,七中也將因為你的優秀而更加輝煌,期待再相逢,期待重逢不遠,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這次畢業典禮,我們彙聚了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召集了夢想、信心和力量,我們數說了遺憾、挫敗和不甘。我們再次見證了誠勤愛給我們的富足和成就,再次感覺到了誠勤愛給我們的感召和啟發。 我們全體高三學生會經過分離、過渡而在可期的未來再度統合。流光轉瞬,信念彌堅;世事紛繁,底色不遷。我們可能有“拚搏於無人問津之地,砥礪於挫折叢生之中”的過往,但我們“冀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熒燭末光增輝日月”,因為我們是七中人,每天都是更好的自己。
  七中會記住你們每一張可愛笑臉,記住你們在這裏的高光瞬間,記掛你們的喜怒哀樂,目送你們山一程、水一程。七中記取了你的青春,收藏了你的過往。
  即將畢業之際,讓我們心存感激,感激母校對我們的培養,感激父母、師長、保安、宿管阿姨及食堂工作人員的付出,感激一切真善美的事物對我們的滋養。
  照例,我也要送出對大家的期許和祝福以結束我的發言。
  電影《香料帝國》裏有個角色說:
“世界上隻有兩種人,看地圖的人和看鏡子的人,看地圖的人將要遠行,而看鏡子的人將要回家。”
  同學們,在你們看著地圖,即將到世界各地一展抱負的時候,我願你們也常看看鏡子,七中在等你回家。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 餘新花 趙洪河)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SRC-358981171 2021-09-02 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