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訊 (實習編輯 魯少辛)要養成“改變思維”,就要在心裏牢記
我們希望通過循序漸進的豐富的內容和有溫度可實感的參與體驗,逐步讓孩子的精神內核萌芽生長,實現孩子身心腦靈均衡發展,形成健全的人格,最終釋放孩子的天賦潛能。
“自我領導力”教育的總體架構是觀(思維)—為(行為)—得(結果),主張從思維開始改變,進而改變行為,最終帶來結果的改變。
從行為上,我們除了教導“七個習慣”和領導力原則,學校還致力於構建領導力環境、賦予師生領導力角色,在各項活動中實踐領導力。
但我們也深知,“學校改革的中心在於課堂”,真正意義上的教育革命是靜悄悄的,是從一間間教室裏萌生出來的。
“自我領導力”教育最終要落實到與學生的學業係統相結合,這也是學校推行“自我領導力”教育的難點。
天地是一所有著美好使命願景的學校,作為這所學校的校長,我一直在思考,孩子們應該追尋怎樣的學習?
它不是淺表性的學習,不是應試性的學習,也不是單純性的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而是一種體驗式學習。
體驗式學習應該是一種深度學習,應該是知、情、行三維介入的學習,哲學上說就是一種通過參與、體驗而獲得生命的直接經驗的學習。
直接經驗需要通過多感官參與習得。
這種學習對知識的需求狀態是可持續的,麵向未來的,是整體學習素養(核心品格和關鍵能力)的提升,指向學會學習和實踐應用,即擁有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很重要的一點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在學習過程中的學教互動與教學相長。
因此,從學生學習思維發展的角度來看,教學應遵循先學後教再思辨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自我領導力”的教育思維,善於賦能授權地教學,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設定學習目標、靈活使用領導力工具,促進學生協同學習、有效互動。
同時還要關注社會情感體驗、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重視基於大腦的學習的指導性策略、審辯式思維等。
“自我領導力”教育相信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天賦潛能、堅信每個孩子都能主導自己的學習,這樣的思維,讓老師們大膽地去賦能孩子,不斷通過孩子的參與體驗來提升孩子的“自我領導力”,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自我領導力”教育提倡賦能授權的教學法,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領導力教學法
賦能授權的教學的基礎是師生之間建立深厚的信任關係, 我們在每個班級、年級辦公室都建立了情感賬戶,這幫助了師生之間、老師之間努力發現彼此的好,感知自己的好,這種彼此的欣賞和喜歡讓深厚的信任建立起來
在此基礎上,領導力教學法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教師主導整個課堂的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了促發學生主導的共同學習,有效促進了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
為了讓老師們的創意可以持續發酵,碰撞出新的智慧,每周一次討論,每月一次教研,每學期一次“創課大會”,就特別讓人期待。
這讓好的想法彼此激發,形成更多的團隊智慧,最終形成一種天地獨有的集體創課、協同反思機製,形成強大的課程研發能力。
為美麗課堂“創課”,為美麗學生“深學”,在課程研發和課堂學習中努力提升領導力,我們達成了以下共識。
遵循規律
好的學習,就是順應規律的學習。
核心素養理念下的教與學,高度關注學習素養的提升。因此,各學科的領導力教學法是“教之有法又教無定法”,其最主要的思維方式是相信每個學生有獨特的天賦和無限潛能,學生在老師的啟發指導下主導自己的學習,相信學生通過“體驗式學習”可以找到適合的“打開學習的方式”。
教育的本質在於“引導”和“喚醒”,在於“發展”和“成全”。
“深入淺出”是教者的智慧和能力,把教者預設的目標與孩子的需求聯係,讓教順應學。
融化邊界
充滿領導力的課堂是一個融合課堂。同科融合,滋潤課堂;旁科融合,另辟蹊徑;全科融合,成就大家。融合式的體驗式學習,是發現式學習、項目學習、現象教學。
充滿領導力的課堂,是一個動態生成的課堂,好玩,鼓勵學生發現、找到自我,對課堂的環境、課堂關係、學科元素進行高階的自我思考與學習。
它指向學力,多元發展,尊重差異;它來自學科,又不囿於學科,多姿多彩。
充滿領導力的課堂探索的是新的教育生態,彌補單科教學的不足,點燃全科星火燎原之勢,燎原的是學習張力、生活味道、全人成長,讓課堂走進心靈。
學生需要秧田式生長與立體化發展並存,教師需要基於真實教學情境研究的深度思考力,學校需要積累教研文化之後的科學梳理。
自由生長,內生發展,課堂永遠是主陣地。
希望朝氣蓬勃、陽光向上的天地人更具學習力和領導力,在教育教學生長中,獲取教育教學的智慧,讓天地的孩子成長得更加幸福和美好。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