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訊(編輯 張可寧)4月13日上午8點,杭州勝藍實驗中學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啟開學第一課。李建飛校長做《後疫情時代,我們中學生的責任與擔當》的開學致辭,勉勵孩子們潛行向學、錘煉內心、感恩生活,以全新的姿態迎接新學期的到來。隨後,各班舉行“心懷感恩、做更好的自己”主題班會,同學們暢談戰疫英雄、思政課感受,分享自己的長處和努力目標,班主任老師點評總結,教育孩子們心懷感恩,朝著既定目標,做更好的自己。
後疫情時代,我們中學生的責任和擔當
中國教科院杭州勝藍實驗中學 李建飛
親愛的孩子們:
今天,我們終於開學了。親眼目睹校園的玉蘭、杏梅謝了,櫻花、桃花又開了。說真的,從來沒有哪個春天,哪個學期,讓我們如此期待。在這個超長版的寒假裏,我們經曆了別樣的居家生活,享受了特別的親情陪伴,也見證了一場悲壯的人民戰爭和一個偉大的時代。
麵對肆虐的疫情,我們可能都緊張、擔憂過,焦慮、沮喪過, 但是更多的是讓我們無數次熱淚盈眶的感動。在感動的故事裏,很多都是90後的青年,僅援鄂醫護大軍中,就有1.2萬。他們是醫生、護士,是社工、誌願者、建設者。一位剛滿20歲的小夥在接受采訪時說,“穿上防護服我就不是孩子了”。是啊,正是這樣一群被稱為孩子的年輕人,一夜之間褪去臉上的青澀,扛起保家衛國的重擔。在他們稚嫩的臉上寫著不僅是青春,更是責任和擔當。
後疫情時代, 作為當代的中學生,我們的責任和擔當體現在哪裏?我想與同學們談三點。
第一,潛心向學。我始終認為,讀書、學習是改變命運、通往未來的希望之路。無論你們來自哪裏,家庭背景、家庭條件怎麼樣,甚至曾經怎樣叛逆、又怎樣頹廢過,最後的最後,我們仍然要走一條普通人走的路,考進高中,考進大學。等你們學有所成,那就是實現抱負、報效國家的時候。這次寒假,居家學習、勞動、鍛煉,我們已經完成一次“生活考卷”。再過一段時間我們就要麵臨一模、中考,這是我們人生的又一次大考。
我們看到疫情之下的另一種景象,危機過後,各行各業複工複產,都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對於我們同學來說,當務之急,要潛下心來學習,迅速回歸專注於學習的狀態。學有餘力的孩子還要抓緊時間回顧舊知識,進行查漏補缺;提前預習,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放眼目標,重拾自主學習的八大習慣要求。學校最近在紫荊長廊收集了一批戰疫英雄、一批優秀學子的事跡,包括之前我在晨會說的武昌方艙醫院“夢開始的教室”和那個稱為“屋頂教室”的小通、小付都在其中,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第二,錘煉內心。成長的過程都半是伴隨痛苦的,就像種子衝破外殼,你想要的任何收獲都需要一個強大的內心。我們要在乎自己的學業成績,更要在乎自己的內心修煉。陀思妥耶夫斯基說,“如若你想征服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我們學校提出的育人目標“自然、自主、自信”六個字,其實指向的就是做更好的自己。一個自然的人,內心幹淨如清澈的山水,善良而美好;一個自主的人,內心有一張規劃圖,會自律、會反省、會完善。一個自信的人,內心有一張安靜的書桌,沉著而熱情,從容麵對各種挑戰。自然、自主、自信的核心就是自律,當我們真正做到了自律,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即便考試沒考好也不要緊,重要的是是否知道原因,是否有直麵失敗的勇氣和奮起直追的毅力。我校剛布置好的“慎獨亭”,期待孩子們有空去坐坐。
第三,感恩生活。我們要學會感恩,感恩生活給予我們的一切。魯迅先生說過:“隻要青春還在,我就不會悲哀。縱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陽終究還會重新回來。” 縱然生活苦澀,也要懷揣希望。即使麵臨困難和挫折,也要向下紮根,向陽生長,讓生命不斷增值、發光。疫情之後,我們仍然要注重科學防護,堅持有規律的作息,不沉迷電子遊戲;堅持適量運動,做到勞逸結合;堅持養成個人衛生習慣。最近我校出台一日衛生習慣八條,我們要熟記於心、自覺於行。這不僅是對自己個人負責,也是對國家、家庭、社會負責。即便疫情徹底褪去,我們可以摘下口罩的時候,也不能忘記自己的責任。
正如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中所說的,“暴風雨結束後,你不會記得自己是怎樣活下來的,你甚至不確定暴風雨真的結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當你穿過了暴風雨,你早已不再是原來那個人。”我想,從最初的驚愕恐慌,到冷靜麵對、科學應對,經曆了眼前的這樣一場風雨,我相信孩子們不僅收獲了學習、生活,而且收獲了成長中的責任和擔當。潛心向學,錘煉內心,感恩生活,是後疫情時代,我們中學生有所擔當、有所作為的重要體現。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讓我們感受到的不僅是明媚的春光,還有燦爛的你們、奔跑的你們、心想事成的你們!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