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9月,國家發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下簡稱: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提出,要培養“全麵發展的人”。一年的時光,讓我們再思考:到底怎樣才是“全麵發展的人”?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提出“培養全麵和諧發展的人”。有人說,“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人,就是“全麵發展的人”,長期以來我們也一直是這樣認為的。有一年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烏克蘭教科院學術總幹事蘇霍姆林斯卡婭到我們學校訪問時,我曾就這一問題專門請教於她。卡婭說,在蘇霍姆林斯基那裏,“全麵和諧發展的人”就是富有個性化的人——“這一個”就是“這一個”,而不是“那一個”。所謂“全麵發展的人”,絕不是一群高度同質化的、共性的人,而是富有個性化的人。
但是,今天這樣千篇一律的學校,高度同質化的課程,幾乎一樣的培養模式,必然培養出更多的、高度同質化的、共性的人。我們已經麵對一個迅猛發展的信息化時代;而未來的社會,必然是一個更加快速、更加多元、更加開放、更加創新的社會,不論從事什麼職業,都需要富有個性和創造的人。國家新高考改革的方向,也指明了今後選拔人才方式,不再僅僅局限於高考分數,還要求具有特長、個性。
有人說,今後,贏得語文者贏高考;我認為,還要加一條:贏得特長者贏人生。那麼,如何培養個性化的人、以適應未來的社會?
第一,發現兒童的愛好。由於每一個人其遺傳基因、智力結構和生活環境不一樣,就像每一片不一樣的樹葉,每一個孩子也是不一樣的。如果讓一群一年級的孩子到沙灘上玩,我們就會發現,有的孩子馬上就組織起人蓋房子,有的獨自挖一口井,有的無所適從,還有的東張西望……按照美國學者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每個人的八個智能是不一樣齊的,有的在語言上見長,有的在數學上突出,有的會唱歌,有的不愛運動……總之,每個孩子總會有自己的愛好,這是一個先天的智能。
但是,兒童不會自己告訴我們他們的先天智能,這需要依靠教師、家長去發現的。如何發現?這就需要我們為孩子提供不同的生活場景領域,並在這些領域中不斷地去嚐試,總會發現一個孩子持續的幾個方麵的愛好。
第二,培養兒童的興趣。一旦發現一個孩子喜歡做某一件事情,如特別喜歡講故事,或者對唱歌具有稟賦,我們成人就要提供一定的課程資源和支持條件,鼓勵孩子不斷地在這個領域去嚐試、探索、體驗、感悟。慢慢地,孩子就會對某一個領域的事情越來越感興趣;再慢慢地,這個興趣就會培養起來,並且會用一生的時間樂此不疲地去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母校——北京八一學校時,還津津樂道地談起當年踢足球的往事,直到今天中央把振興beplay体育手机足球教育作為一個重點改革領域,我們仍然發現一個兒童時期培養起來的興趣如何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可能,一些孩子在某個時期會出現厭煩這個領域的事情,那是我們的培養方式出了問題,就要及時地改變教育方法,以適應孩子的興趣需求。因為,保護好孩子的興趣、發展孩子的興趣特別重要。
第三,挖掘兒童的潛能。據腦科學家研究,普通人僅僅才使用了大腦的4%,有高達96%的潛力還沒有被開發,即便像愛因斯坦那樣的天才也隻用了大腦能力的10%左右。而日本教授七田真博士經過40年研究發現,5歲前孩子的“間腦”(大腦的一部分,位於中腦之上,尾狀核和內囊的內側,是除嗅覺外一切感覺衝動傳向大腦皮層的轉換站,編者注。)多數是沒有關閉的。近年來,馬來西亞華裔科學家TomHar通過更深入的研究發現,隻要通過“間腦”啟動課程,6-15歲間的孩子也可有效地開啟大腦內深層的“間腦”記憶回路。一個人表現出來的興趣是外顯性的,而其背後是大腦中潛能的力量。一個人大腦的潛力是無限的,就像一片處女地,有待於開墾。而如何挖掘一個孩子的潛能,就需要我們提供課程,讓孩子在相應的課程中深入地、持續地、有效地學習,其潛能就會慢慢地釋放出來,達到一個專業的高度。郎朗就是從小發現了對鋼琴的天賦,家長堅持不懈地進行培養而成為鋼琴王子的。
第四,發展兒童的特長。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特長是指一個人特別擅長的技能或特有的工作經驗。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特長就是一個人的“才能”。我認為特長是區分“這個人”與“那個人”不同的重要才能,也是一個人個性化的重要標誌。
一個人的潛能挖掘出來之後,就會與眾不同,就形成了自己的特長。法國作家莫泊桑小時候很聰明,想拜福樓拜為文學導師。福樓拜就問他有什麼特長,莫泊桑說,上午用2個小時來讀書寫作,用另2個小時來學習彈鋼琴,下午則用1小時向鄰居學習修理汽車,用3小時練習踢足球,晚上去燒烤店學習怎樣製作燒鵝,星期天則去鄉下種菜。福樓拜說,我每天上午用四個小時來讀書寫作,下午用四個小時來讀書寫作,晚上用四個小時來讀書寫作———我就是一個特長:讀書寫作!莫泊桑明白了一個道理:專心致誌地做一件事才有可能成功!
中國古語雲:“縱有良田萬頃,不如一技在身。”今天也有一句話:“千招會不如一招絕。”任何人往往其一切成就都建立在最擅長的一點上。正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長,才構成了我們這個豐富多彩的社會。一個人貢獻給社會的都是其特長,一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也是靠自己的特長,因而擁有特長的人才更有可能擁有一生的幸福。
我兒童時期讀了大量的小說,最大的愛好就是文學,最大的夢想就是做一個作家。到了中學,就以文科見長,作文常常被當作範文掛在牆上供同學參考。到了大學讀的是中文係,更如魚得水,泡在圖書館裏大約閱讀了200多部中外名著,然後便開始了創作。工作以後不論做機關工作、做學校管理,業餘時間創作一直不輟,出版小說、散文,加入省級作家協會,樂此不疲,正是受益於兒童時期的愛好、興趣。也正是這一寫作的特長,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教育、發現兒童、辦好學校。
基於理論和經驗,玉泉小學一直以來堅持開發《適性課程》,即適應每一個兒童天性愛好的課程。每年大約要開出120個左右的社團才能滿足2800名玉泉學子不同的選擇需求,目的就是通過不同的課程選擇與嚐試,讓每一個孩子發現自己的愛好、興趣和特長,最終發展成為一個“全麵發展的人”。
從發現愛好,到培養興趣,再到挖掘潛能,最後形成特長,才能培養出富有個性化的學生,才能造就出適應未來的公民,才能讓每一個孩子擁有幸福人生———我認為這是今天學校的新使命。
(文/高峰 作者係北京市海澱區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附屬玉泉小學校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