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博物館新館隆重開館
5月16日,在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博物館新館開館儀式在長清校區隆重舉行。原文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中國文聯原副主席董偉,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理事長、中國文聯原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左中一,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省文物局局長王磊,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山東省文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名譽院長潘魯生共同為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博物館新館揭牌。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黨委書記王曉娟在致辭中對潘魯生教授無私捐贈民藝館的高尚情懷表示敬意和感謝。她說,博物館新館開館使用,不僅是山東工藝美院的盛事,也是中國工藝美術界的盛事。博物館捐建者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用實際行動踐行辦學初心使命,他們的無私風範和崇高精神境界,堪為後學之楷模,是大學文化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必將滋養、啟迪和引領一代代山工藝人接續奮鬥、躬耕前行。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將依托博物館群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統籌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傳承,加強民藝的挖掘闡釋傳播,推動現代藝術設計教育創新發展,在中國民藝傳習方麵進一步探索創新,建設更高質量更具特色的高水平藝術與設計大學。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邱運華致辭。他表示,多年來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在民間文藝的教育傳習方麵做出了寶貴嚐試和有益實踐,堅守民藝在設計教育中的基礎與核心地位,將民藝作為設計之源,在人才培養、科研創作、社會服務、文化傳承中發揮基礎與提升作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博物館新館以高校為依托,建設以民間工藝和中華傳統美學為主題的博物館,並結合自身教育優勢開展教學和研究,這種傳習模式為民間文藝進校園開辟了新的實踐路徑,探索了新的教育思路,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引領作用。博物館新館的建立,將為在校師生和廣大社會人士開啟一場震撼人心的民藝之旅,提供豐富的民間文化知識和藝術思考。

山東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李文生代表山東省教育廳致辭。他對博物館開館表示祝賀。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的一係列重要論述為我們推進文化傳承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依托設計學、民間文藝學等優勢學科建設,全景式展現中國工藝美術與設計文脈,演繹傳統生活方式,倡揚中華美學精神。博物館的藏品來自兩位原校領導孫長林先生、潘魯生先生的個人捐獻。他們學術為民、藏藝興教的崇高精神和甘為人梯、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讓人敬佩。博物館的建成開館,是文化“兩創”實踐路徑的積極探索。

院長董占軍主持儀式。出席活動的領導和嘉賓還有才大穎、薑慧、呂品田、譚好哲、郭線廬、何潔、杭間、汪大偉、李海濤、呂少卿、孫黎海、張夫也、安德明、萬建中、林繼富、吳元新、孫建君、朱啟臻、王娟、潘路、邢鴻雁、喬曉光、唐緒祥、李勇、肖貴田、李春園、張娜娜、田建、盧朝輝、陳宇、潘妍利、魯元良、白傳之、郭煒、曹景德、李嫣然;家鄉代表鹿展、田繼雷、孫元濤、孔繁星、王金科、朱衍芳、程軍偉、侯福常等;校領導韓世春、張豔霞、孫大剛、韓文濤、穀朝勇、苗新民、許磊、孫磊、安峰,省直單位、縣區相關協會部門單位負責人以及教育界、文化藝術界、媒體界的朋友。

據悉,新館由古代工藝收藏館、民藝館和現代設計館三部分組成,建築總麵積2萬餘平方米,是山東省首家曆史性全景式展現中國工藝美術與設計文脈的重要平台,被文旅部、中國民協、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文旅廳等多個部門單位授予傳統文化研究基地、教育教學基地等稱號。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