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互動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作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地方大學師範類數學教育與基礎教育互動發展研究”(項目批準號:16YJE880001)的結項成果,《地方大學數學教育與基礎教育互動發展研究》一書突破傳統思維定勢,將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置於平等視角下,從一種新的視角審視兩者之間的互動關係,並作橫向和縱向延伸。以教育學理論和學科教學論為指導,以數學教育與基礎教育的互動關係為切入點,以國內外地方大學為研究個案,綜合運用問卷與訪談、比較與分析、歸納與演繹等方法,從靜態和動態的角度,係統地揭示了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之間互動聯係的內在機理,厘清了互動發展關係,開展了互動範例研究和基於數學學科主幹課程的互動研究,探究互動發展的機製與策略,建立了一種開放立體的互動關係模式,為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策製定、教育工作者的育人實踐、理論界人士的學術研究提供了理論借鑒與實踐參考。

該書認為,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二者在互動合作方麵存在的問題還比較明顯,人才培養的目標體係還不夠統一,互動效果還不夠理想。就數學學科教育而言,在大學、beplay體育手機教育階段單兵作戰、合作不充分的現象也同樣突出,影響了教育的係統性和完整性,導致不同教育階段在培養理念、培養內容、培養方式等方麵不夠協調統一,遏製了人才培養質量。在教育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有必要針對影響二者互動合作的機製壁壘問題及改革實踐中出現的諸多困惑作出理論回應,並進一步引領實踐的發展。該書主要闡述了以下基本理論:
一是教育互動的相關理論。(1)互動“雙主體”理論。突破傳統的教師、學生的主客體模式,把受教育者(學生)同教育者(教師)均作為具有實踐和認知能力的主體加以發展,從而喚醒雙方的主動參與意識,營造教學相長、互動雙贏的氛圍;(2)人才培養激勵相容理論。政府應調控並統籌社會、beplay體育手機和大學三方利益,提供激勵相容,推動利益方作出激勵反應,實現各方互利融合並使之利益最大化;(3)全方位互動理論。教育互動是全階段、全方位的,作為互動關係發生的平台和中介的教育思想、教育課程、教學內容、教育管理等載體工具,均是檢驗互動效果和人才培養成效的關鍵因素,各教育階段必須相互銜接、相互配合、有機互動,方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4)互動平等理論。將教育互動的雙方置於完全平等視角下加以審視,結論將更加客觀辯證,更具說理性。不應從一個主體的視角俯視另一主體,或把一個主體當作另一個主體的載體,從而片麵地割離其相互關係,等等。以上互動理論的提出,理清了教育互動的結合點。
二是係統培養的教育理論。係統梳理近代中國師範教育與基礎教育互動關係,對百餘年我國教育發展變遷史進行重新思考,提出教師教育應立足高標準、全麵性的目標,堅持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培養模式,重視實踐教學的培養手段,突出師範性與學術性有效統合的教育體係,注重本土化研究的培養方式,從而更加全麵準確地把握二者互動關係以及教師培養的係統理論。
三是教育互動機製、實踐路徑與策略體係。分別從高等教育的自我調適、基礎教育的主動融入著手,建立了宏觀調控機製、教育統合機製、校際合作機製和人才評價機製等互動發展的運行機製,以轉變理念、融合文化、完善製度作保障,構築了課程內容、教學方式、科研目標、培訓形式、校園文化等“五融合”的實踐路徑,從更新教育理念、完善選拔機製、滲透課程內容、貫通教學方法、多元評價方式、提高隊伍素質等方麵構建了完整的教育互動策略體係。
四是“分層多元”的數學教師職前培養模式。以模式構建理論為指導,圍繞學生個體差異和發展需求,構建了“分層多元”的數學教師職前培養模式,即堅持四年一貫製,實施分段教學,從第三學年開始,設置若幹課程模塊,供學生自主選擇修讀,對有誌從教者集中接受教育專業訓練,引導學生學好數學基礎課程,分階段、分步驟地提高從業技能,豐富數學教師職前培養的實踐路徑,提高分層多元的培養效果。
五是學科主幹課程的互動理論。突出地方大學數學教育的師範性,從學科教學論的高度,對大學主幹課程與基礎教育課程的互動關係作係統梳理,提出了有效互動的相關理論,如高等數學與基礎教育課程互動銜接方麵,主要有高觀點下的高等數學弱化策略、初等數學升華策略、雙向建構策略等;基於初等數學的高等數學宏觀教學策略、了解差異“固弱補脫”策略、縮減交疊內容策略等,為實現二者的互動發展與協調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路徑。
該書觀點新穎,論證詳實,結構嚴謹,體係完整,填補了國內關於教育互動發展研究的空白,也得到了相關專家的肯定和認可。一方麵,該書係統地研討了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地方大學數學教育與基礎教育的互動發展關係,闡釋了教育互動的相關理論,揭示了現代教育的內涵、本質特征和社會價值,總結了互動發展規律,極大地豐富了數學教育理論體係,為推動教育互動發展提供了理論借鑒。另一方麵,立足於地方大學和數學學科主幹課程實際,探討了地方大學數學教育與基礎教育的互動模式、互動策略和實踐路徑,構建了政府、學校、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運行機製,為加快數學學科教育的專業發展和特色發展提供了實踐路徑。
識別下方二維碼,查看書籍具體內容

摘自:地方大學數學教育與基礎教育互動發展研究,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作者:杜彥武,臨沂大學教授,從事“課程與教學論”“數學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