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齊魯·情係中華” 2023年海峽兩岸文化創意體驗營圓滿成功
2023年6月30日-7月4日,由山東師範大學主辦的“相約齊魯·情係中華”2023年海峽兩岸文化創意體驗營成功舉行。此次活動獲批2023年山東省對台交流重點項目,來自中國文化大學、高雄科技大學和淡江大學的13名師生與山東師範大學的15名師生共同參與。魯台兩地優秀青年齊聚一堂,以文會友,暢述情誼,借助文化溯源與交流,齊力打造魯台青年文化創意體驗精品項目。
在開營儀式上,山東師範大學副校長許雙慶對來訪師生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魯台青年文化交流活動是兩岸青年交流的一項盛事,“相約齊魯·情係中華”2023年海峽兩岸文化創意體驗營是疫情後山東師範大學與台灣高校的首次交流,希望魯台青年們在感受齊魯文化,領略齊魯大地風土人情的同時,攜手共促兩岸文化教育交流邁上新台階!

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係主任王翔鬱教授表示非常高興能夠來到山東師範大學,並指出此次體驗營是十分珍貴的交流機會,希望能夠與山東師大在文化創意方麵加強交流與學習,也歡迎山東師大師生到台灣進行訪學交流。隨後,台灣學生代表陳威達、林詠晴向學校表示感謝,表達了台灣青年對齊魯大地風土人情等的向往之情,他們期待能夠通過此次活動,深入體驗獨具特色的齊魯文化。山東師大學生代表趙睿智、劉力賓向前來參加活動的台灣師生表達了誠摯的歡迎,並期待與台灣的同學們攜手領略齊魯大地的風采,在觀點交流中碰撞出文化創意的火花。
此次海峽兩岸文化創意體驗營活動為期5天,地點為濟南、曲阜與泰安三地。在體驗齊魯文化的研學之旅中,兩岸師生通過多接觸、深交流,在開拓視野中促進共知、共識、共融。

博物館裏尋新知
源遠流長的齊魯文化代表著山東的精神根基,承托著這片土地日新月異的發展。7月1日,體驗營師生首先前往山東省博物館,重點參觀了“海岱日新——山東曆史文化陳列”展區。該展區以山東地區的“六十餘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三千年齊魯文化史、一百年奮鬥史”為展覽主軸,生動形象地將山東地區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呈現在體驗營師生麵前。在聲、光、電等創新科技手段的助推下,齊魯大地厚重的文化底蘊與獨特的人文情懷在此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引來眾人的嘖嘖讚歎。

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係二年級學生陳威達表示,對此次博物館之行感到非常震撼,山東省博物館的建築麵積、展覽規模及館藏文物數量相比於之前所見的博物館都更勝一籌,同時也融入了現代化的科技影像手段,於參觀者而言跳出了傳統博物館單一陳展的枯燥感受,在生動有趣的氛圍中走近曆史文化,開拓自身視野。
隨後,師生一行人前往膠濟鐵路博物館。這幢百年古建築洗盡鉛華,在飛速發展的濟南重獲新生。通過對四個主題展區和四個專題展區的參觀學習,師生們重溫了膠濟鐵路變遷史,並於此深入學習了自近代以來我國百餘年的鐵路建設史,在觸及彼此情感共鳴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日新月異的中國湧動著的複興偉力。

泉城山水煥新意
大明湖與趵突泉是濟南“泉”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代表與體現。穿梭在泉城夏日的湖光山色與老商埠的市井煙火中,體驗營師生不僅加深了對濟南名士文化的了解,更在長街燈火中見證了泉城的新生。“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濟南這座群山環抱的小城,以它獨特的溫馨感與特有的文化底蘊,給台灣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山東師大文學院文學與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研究生趙睿智表示,作為土生土長的山東人,很榮幸能夠通過此次活動將泉城濟南的魅力展現給台灣師生,無論是衣襟飄揚的辛棄疾、李清照等濟南名士,還是泉眼下湧動著的老濟南故事,都是如泉水般綿延不絕的文化根脈,期待著更多人到此尋覓。

除濟南的自然景觀外,體驗營師生也來到了濟南的老商埠,探尋百年商埠的變遷史,叩響曆史塵埃背後緊掩的門扉。體驗營的師生參觀了創意“咖啡集市”,了解“舊城改造”規劃背後的煥活與新生。傳承與發展,創意與創新……不同的元素與創意在這裏碰撞,“老商埠”也成為了舊城區文化的獨特坐標。在曆史中叩問時代,在“舊局”中開辟新局,一代代濟南建設者不約而同地維護著城市根脈,泉城的文化形象也通過新媒體從曆史中款款走來,而這連同曆史與當代泉城的橋梁,便寓意著文化的交流、碰撞與創新。
孔孟之鄉覓傳承
7月2日至3日,體驗營師生來到“東方聖城”曲阜,探訪尼山聖境和“三孔”(孔廟、孔府、孔林)的淵遠曆史,體味儒家文化的深妙之處。除了對儒家的“仁”“禮”等核心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外,眾師生還親身體驗了尼山聖境的大型演出及燈光秀活動,驚異於數字化、科技化的儒家文化傳播新形式。不論是《金聲玉振》演出中采用的全息投影技術,還是以儒學符號為中心題材的燈光秀,都能夠讓兩岸青年從中深切感受到傳統文化在與先進科技碰撞後煥發的全新魅力。


《金聲玉振》演出結束後,海峽兩岸青年針對此次觀演進行親身體驗的分享交流。高雄科技大學金融訊息學係二年級研究生張郡庭說:“在我看過的眾多舞台劇表演裏,《金聲玉振》算得上極為特別,最讓我感到驚豔的是整個舞台的燈光和舞美,像現場版的古裝劇,效果與我之前在英國看的歌劇魅影舞台劇相比完全不輸,熒幕上的文字也能夠有效輔助我們了解劇情。”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係四年級學生李宜芳說:“這真的是一台精美的歌舞劇,故事銜接流暢自然,情節推進的節奏控製近乎完美,演出主題與景區特色十分貼合,也有著創意的升降舞台與敬業專業的演員們,我個人真的有被這些震撼到。”
泰山之巔訪古跡
7月4日,體驗營的師生們來到泰山。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沿著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足跡直至明清,探尋文人墨客吟詠題刻的遺跡,體驗營師生們最終登上泰山之巔叩問曆史,聆聽來自時空深處關於“國泰民安”的祈願與回聲。在曆史足音與今人腳步的交織中,相信在登臨絕頂覽眾山之時,師生們收獲的不僅是震撼與感動,更有關於文化保護與傳承的經驗和思考。

在攀登泰山的旅途中,兩岸青年也在同行的交談過程中進一步增進了對彼此的了解。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係二年級學生陳怡潔說:“我印象裏的山東是一個四季分明的遙遠之地,非常有幸在這次活動中了解到山東的曆史背景和人文風情,也真正抵達了孟子說的‘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裏麵的泰山,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到這美麗且富有人情味的山東。”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大一學生王錦培對此也感觸頗多:“在活動過程中看到山東各地的文創產品時,我會將其背後的故事內涵解釋給台灣朋友們聽,同時我也了解到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涉及領域廣泛,文創產品的形式與種類也多種多樣,期待著未來有機會能夠去親身體驗學習。”
通過5天文化創意體驗營的參觀學習活動,兩岸師生在齊魯大地種下了友誼的種子。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大二學生吳昕蕊表示,非常幸運能夠與台灣朋友相識相知,與他們交談就仿佛置身於充滿熱情與活力的寶島,也希望兩岸青年的友誼能夠延續下去。淡江大學國際企業學係二年級學生陳宣伶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感謝此次活動過程中山東師範大學眾師生的照顧,即使我們到了這座陌生的城市,也有了賓至如歸的感覺。”

文脈賡續,血脈相融,百川異源,終歸於海。此次海峽兩岸文化創意體驗營深化了兩岸青年對於同祖同根、血濃於水的曆史文化認同,使其感受到了齊魯大地的風土人情,體會到了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魅力。在最後的送別時刻,兩岸師生依依不舍,均表示希望能夠在未來加強交流與學習,在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構築兩岸青年交流的堅實橋梁。(文稿:趙睿智、吳昕蕊、張浩淼 攝影:王釗、趙睿智)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