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厚植“三農情懷”,勇擔強農興農之使命,心懷“國之大者”,堪當民族複興之大任。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熱忱歡迎有誌青年投身強農興農事業,勇攀農業科技高峰,讓夢想的種子在農學院這片沃土茁壯成長,共同守護農業中國“芯”!
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孔令讓
泰山學者攀登計劃專家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曆史可以追溯至1906年成立的山東高等農業學堂,湧現出餘鬆烈、李晴祺等一大批名師大家,培養出李振聲、朱兆良、山侖、李培武等一批“兩院院士”和頂尖人才。
如今,山東農業大農林學科在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排名前200名,國內排第7位;作物學入選山東省“高峰學科”建設,最新農業科學ESI全球排名居前1.618‰,農學專業、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進入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名單。
學院現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山東省重點學科2個;擁有作物生物學國家實驗室、農業部作物生理生態與耕作綜合重點實驗室、國家小麥改良中心山東泰安分中心、國家黃淮海轉基因小麥中試和產業化基地、黃淮海區域玉米技術創新中心等12個國家級省部級科技創新平台。

學院先後為國家培養了以李振聲、山侖、李培武等院士為傑出代表的各類優秀人才13000餘人;先後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各類成果獎80多項,其中李晴祺教授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楊景林教授獲國家教學成果特等獎,孔令讓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入選2021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
2021年,新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3項,各類科研項目總經費1300多萬元。發表學術論文105篇,其中SCI收錄72篇,高影響因子論文33篇。
近年,學院科研團隊先後克隆並解析小麥抗赤黴病主效基因、解析小麥生態適應性進化機製、克隆玉米抗紋枯病基因、克隆小麥抗條鏽病基因、克隆小麥太穀核不育基因等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科學》、《美國科學院院報》、《自然·遺傳學》、《自然·通訊》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


近年來,學院累計審定小麥、玉米、花生、棉花等新品種70多個,獲新品種保護權45項。其中小麥新品種山農30和山農29在2019年、“山農28號”在2020年連續刷新全國冬小麥單產最高紀錄;學院每年選派200餘人次的專家教授深入農業生產一線,助力鄉村振興。

百名黨員專家聯百村活動
學院獲得“山東省科技興農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先後選送60餘人次到國外攻讀博士學位或進行博士後研究;100餘人次赴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國家考察、合作研究或訪問交流;與美國、英國等十幾個國家的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或合作關係。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
·山東省首批品牌專業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
·山東省首批品牌專業
·擁有本碩博貫通的完整人才培養體係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山東省品牌專業
·山東農業大學植物生產類優勢特色專業
·擁有本碩博貫通的完整人才培養體係
·國家級特色專業
·擁有本碩博貫通的完整人才培養體係
·山東農業大學植物生產類優勢特色專業
·擁有本碩博貫通的人才培養體係

一項項成果的問世
一組組數據的證明
向大家訴說著
山東農大農學人奮進、求實的精神姿態
這裏你將遇見對標世界水準的科學研究水平
這裏擁有著無數催人奮進的農學故事
來農學,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歡迎同學們報考農學院!
實現心中的強農夢、中國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