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歐亞學院:2024密蘇裏教學周|移動工具報道的藝術和技術

隨著媒體融合的不斷推進,使用移動設備完成專業新聞報道的需求日益增加。麵對日趨複雜的媒介環境和傳媒生態變革,傳媒從業者學會使用移動設備製作符合專業水準的新聞報道,隨時隨地講好新聞故事,已經成為應對當前傳媒業務需求的一項核心能力。
2024年4月8日-4月13日,以“移動工具報道的藝術和技術”為主題的2024密蘇裏教學周在西安歐亞學院文化傳媒學院舉辦。分院特邀美國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史蒂夫·賴斯(Steve Rice)、環球交流項目中心中國合作項目部主任章於炎博士,以教授講座與學生工坊相結合的形式,帶領大家探討移動新聞報道的藝術和技術,了解移動設備在新聞報道中的應用,從而更靈活地應對變化的新聞傳播環境。
本期課程中,賴斯副教授和章於炎博士,通過“利用手機等移動設備也可以做出好新聞”“移動設備新聞報道的聲音采集”“移動設備攝像”“新聞和新聞特寫中的故事構建”“音視頻剪輯”五個講座和“學生移動新聞采訪計劃預討論”“學生作品雛形展示彙報與輔導(上、下)”“學生作品彙報”四個學生工作坊,教會學生在無法使用或不使用傳統單反數碼相機的情況下,僅憑移動設備製作符合專業新聞水準作品的能力。
授課專家

Steve Rice
史蒂夫·賴斯
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媒體融合係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移動新聞報道、多媒體報道等,曾在《邁阿密先驅報》負責圖像工作,獲得兩項普利策新聞獎。

章於炎博士
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環球交流項目中心中國合作項目部主任。研究方向為媒體融合、媒體集團管理、媒體經濟學和國際新聞學。曾任《廣州日報》政文部副主任、《廣州英文早報》副主編和廣州日報集團辦公室副主任。
講座一 | 觸手可及的移動設備也能做出好新聞
移動設備是做出好新聞的重要工具——更快、更優、更智能。賴斯副教授講解了移動新聞報道的基礎、移動設備上拍攝和編輯應用程序以及相關編輯軟件,同時通過視覺圖像直觀闡述了新聞敘事的內涵,強調了新聞工作中的客觀性、真實性和公正性,深入探討了新聞工作者在采訪過程中應具備的職業素養,包括調動受訪者思緒、平衡多元觀點的能力等。


談到新聞的價值,賴斯副教授通過案例探討了細節在傳遞新聞價值中的重要性以及“新聞衝突性”的概念,並指出,“新聞特寫”作為新聞體現的重要一環,在新聞產出的各個階段都要求對攝影鏡頭和機位進行精心設計,以確保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和畫麵的生動性。在拍攝過程中,應優先使用橫向鏡頭,並盡可能接近“受訪對象”,以增強報道的現場感和真實感。
講座二|音畫共生:新聞報道中的聲音采集新思路
“虛假新聞比沒有新聞更可怕。”音頻在新聞報道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能為讀者或聽眾提供更為直觀和生動的感受,還能增強報道的可信度和權威性。音頻新聞的基本要素包含主持人的音軌、記者的音軌、受訪者講話的精彩片段以及同期聲。賴斯副教授著重介紹了目前IOS係統中一款專業且複雜的音頻軟件Ferrite,它不僅可以用於音頻錄製,還可以用於錄音文件的後期剪輯。

講座三|鏡頭下的真實新聞故事
新聞故事特寫是有計劃性的,情景是有現場性的,在使用移動設備拍攝新聞特寫的過程中,創作者需通過鏡頭向觀眾傳達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確保觀眾可以從故事講述者那裏得到一些思考。
“鏡頭是富有感情的”,賴斯副教授強調,新聞視頻創作人需要有良好的鏡頭組織意識,將細膩豐富的情感與神態動作巧妙地結合起來,呈現給觀眾並產生共情效果。例如,展示正在說話的人,用切換鏡頭的方式拍攝他們講述的事情;展示正在移動中的人,用由遠及近的鏡頭拍攝他們的動作過程。
講座四|新聞敘事:故事構思與創作的藝術
講故事是一門藝術。談及新聞敘事,賴斯副教授提到三幕結構,它將敘事分為“設置、對抗和解決”,為觀眾提供一個有凝聚力和引人入勝的結構。章於炎博士也強調,新聞製作者不僅是信息的傳遞者,更要成為故事的講述者,創造出觸動人心的內容。
一個好的故事需要有吸引人的角色,這些角色通過他們的經曆和成長來推動故事的發展。通過對角色深入地剖析和展示,故事的敘述就能夠引起共鳴,讓人們記住並傳播這些信息。課程還通過導演、製片人、攝影師、音效師和剪輯師的角色分工和協作流程,展示新聞生產的各個環節,揭示一個成功故事背後的團隊協作力量。

講座五|揭秘視頻新聞製作:賦予混亂以秩序
談及視頻新聞編輯,章於炎博士提出,視頻新聞編輯的核心在於信息的篩選與整合。把握故事的主線,圍繞故事框架的開展,去關注和思考故事主角所處的環境對自身性格塑造產生了何種影響。賴斯副教授則以哥倫比亞廣告公司精彩的編輯手法為例,從敘事結構的風格、聲音處理和色彩搭配三個方向,深度解析了宇航功臣的輝煌曆史及其視頻新聞編輯的奧秘,分享了關於視頻過渡、環境空間與時間相互變換的技巧、色彩中冷暖對比的應用,就如何更好地帶動觀眾情感問題,引發了深刻思考。
“鏡頭轉場是至關重要的”,賴斯副教授通過多個視頻,突出展示了轉場鏡頭的重要性,提供了轉接鏡頭整合的方法,運用直切、疊化以及漸隱的方式,使每個轉場鏡頭都有意義。

工作坊|學生作品展示與指導
在賴斯副教授和章於炎博士對小組項目的1v1輔導下,4月12日,同學們2024密蘇裏教學周成果初現,二位老師在觀看大家作品後進行了點評,並給出了指導建議。

學生工作坊的彙報內容由選題背景和意義、采訪過程的困難和解決方案、視頻展示、收獲總結4個部分構成。
小組彙報中,1-10組的作品主題分別為:
寵物救助
走進活字印刷
90º青年養成計劃
西安二次元濃度提高,二次元在中國的大眾化
消失的‘蹦蹦’
傳承·花饃
藝術路演·聲繪華章
茶文化
楊寶林·模型木旋品
商業觀察·西安宜家薈萃
通過工作坊實踐,同學們更能充分理解分工協作的重要性,無論是新聞素養和新聞敏感度的培養,還是移動設備的使用能力,都得到了錘煉與提升。


“密蘇裏教學周”作為西安歐亞學院文化傳媒學院和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聯合推出的國際化特色活動,旨在為學生提供與國際接軌的學習體驗。15年來,從初次國際化嚐試,到形成分院的國際化特色活動,走出了一條具有歐亞特色的國際化新聞教育發展路徑。2024年密蘇裏教學周活動,不僅是一次教學交流,更是2016年“移動信息傳播的技術與藝術”主題課程的2.0升級版本,為文化傳媒學院探索在地國際化新思路增添了動能。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