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山東:支持具備條件的高校開展本碩、本碩博師範生培養模式試點
2024-09-07 11:04
山東省教育廳
作者:

  近日,山東省教育廳等5部門出台《關於推進師範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其中提到,支持具備條件的高校開展本碩、本碩博師範生培養模式試點,實現本科、研究生教育整體設計、一體化培養。

  具體內容如下:

 一、建設高質量師範教育體係

  1.辦好師範類院校。將師範類專業占比不低於30%或師範生數量占比不低於30%的學校納入師範類院校重點支持範圍,推動師範類院校把辦好師範教育作為首要職責,明確辦學定位,突出培養特色,成為師範教育人才培養改革、教師教育研究的引領性骨幹力量。加大對師範類院校的支持力度,在招生計劃、項目安排、資金分配等方麵給予傾斜,重點支持師範類院校學科專業建設、教師教育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以及教學科研設施建設等。

  2.建強師範類專業。嚴格師範類專業設置,加強新設師範類專業審核。根據未來師資需求、專業認證結果、專業發展水平考核結果等,持續調整優化師範類專業布局結構,合理確定招生規模。辦好一批師範類優勢特色專業,到2027年建設50個左右省級重點師範類專業給予支持,引導高校加大對師範類專業的建設和投入。重點加強職業技術師範教育專業建設,支持師範大學、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聯合培養職教師資,支持師範類院校按規定免試招收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獲得者,與職業院校聯合培養職教師資。建立師範類專業紅黃牌製度,對就業率較低或專業認證一級監測不達標的,實施專業預警和退出機製。

  3.提升師範培養層次。采取合並、更名等多種方式,到2025年底不再設置中等師範學校。逐步壓縮師範教育專科層次培養規模,穩步提高本科層次培養質量,著力加大研究生層次培養力度。到2027年本科及以上師範生數占全省師範生總數90%及以上,其中Ⅰ、Ⅱ類高校培養的師範生數占比不低於60%。支持具備條件的高水平綜合大學為beplay體育手機(包括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下同)培養研究生層次優秀教師,支持教學質量高、辦學條件優的高校擴大教育碩士、教育博士招生規模,形成師範生培養以師範類院校為主體、高水平綜合大學重點參與的師範教育體係。

  4.搭建協同育人機製。推進地方政府、高等學校、教科研機構、行業企業、beplay體育手機校“五位一體”協同培養師範生,高校與beplay體育手機、行業企業等建設長期穩定優質的師範生教育實踐基地、專業實踐基地。支持10個省級教師教育創新發展共同體建設,以高等學校牽頭打造優質教師教育平台。各級教育部門要注重發揮教師發展機構的作用,做好校地銜接,積極開展實習支教和置換培訓。beplay體育手機要將接納師範生教育實踐作為應盡義務和重要責任,教育主管部門要將beplay體育手機接納師範生教育實踐作為辦學質量考核、評先評優的重要內容。各級教育部門和beplay體育手機要將指導師範生教育實踐納入教師考核範圍,作為beplay體育手機教師評獎評優的重要依據。

 二、提升師範生培養質量

  5.加強師德養成教育。大力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高校定期組織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優秀校長、教師走進大學講堂,開展教育家精神宣講,增強師範生的教師職業認同度和使命感。將師德教育放在師範生培養的首要位置,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作為首要任務和重點內容,把思想政治表現及師德養成情況作為師範生評獎評優、畢業考核的前置條件。高校製定師範生師德養成實施方案,根據教師職業能力標準設置師德教育必修課程和實踐教育活動。省級研製師範生師德教育課程綱要,將法律法規、教育政策、優秀傳統文化、師德規範、警示教育等作為必修內容。

  6.完善人才培養方案。高校緊密對接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突出創新精神培育和跨學科教學能力培養,優化學科專業課程、教師教育課程與公共通識課程結構,進一步完善師範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師教育課程應突出課程標準、班級與課堂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方法、家校溝通、數字素養、融合教育等內容,加大對國家和我省教育改革發展形勢的解讀。專業課程應體現學科前沿知識、最新成果、技術標準等,貼近實際應用。開齊開足師範類專業實驗(技能)課程,確保理工科師範生熟練掌握未來擬任教學科、對應行業企業的主要實驗和操作技能。省級開展優秀師範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征集推廣,培育一批教師教育類省級教材。

  7.改進教育培養模式。實施未來優秀師資培養計劃,支持具備條件的高校開展本碩、本碩博師範生培養模式試點,實現本科、研究生教育整體設計、一體化培養。繼續實施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支持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開展專本貫通幼兒師資培養。完善師範生公費教育,優化過程管理、創新激勵機製,探索實行麵向在校優秀師範生定向遴選。實施師範生“雙導師”培養製度,吸引優秀beplay體育手機教師、教科研人員、企業技術人員擔任師範生校外導師,到2025年,實現20%以上的教師教育課程由高校專任教師與校外導師聯合教授。在省級教育規劃課題中設立師範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探索中學教育、小學教育、學前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等卓越教師培養模式改革。

  8.強化學生教育實踐。高校要建設師範生教育教學技能實訓平台,強化“三字一話”等教學技能訓練。在教育實踐環節開設校內模擬訓練,考核通過方可進行教育實習。職業教育類專業要深化校企合作,強化企業實踐,提升專業技能。加強教育實踐過程管理和科學評價,建立師範生教育實踐基地和優秀指導教師專家庫,探索開展駐校(園)、駐企式師範生培養。省級每年舉辦師範類學生從業技能大賽。

  9.健全質量評價體係。做好師範教育招生就業、專業認證、師資隊伍水平、課堂教學質量、教科研成果、技能大賽等多維度信息數據采集、整理與分析,定期開展高校師範生培養質量監測和評價,發布《師範生培養質量年度報告》,重點以培養優秀beplay體育手機教師的工作成效作為評價師範類高校辦學水平和專業建設情況的關鍵指標。評價結果納入高校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作為師範類專業布局調整優化、招生計劃安排的重要依據。

 三、建強教師教育師資隊伍

  10.加大師資引育力度。加大國內外教師教育領域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選拔培育一批優秀專業課教師從事教師教育課程研究工作,支持每個師範類專業原則上按照50:1的生師比配備具有博士學位或副教授以上職稱的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專職教師。依托部屬師範大學等高水平師範大學,為師範院校定向培養博士層次教師教育師資。規範教師教育類教師聘用和職稱評聘條件設置,不得將國(境)外學習經曆作為限製性條件。加大實踐導師聘任力度,聘請基礎教育名師名校長、技能大師、能工巧匠等擔任師範院校等兼職教師,將beplay體育手機教師為師範生授課計入課時量,納入績效考核範圍

  11.增強職業吸引力。加強教師教育師資特別是課程與教學論師資的評價與管理,在職稱評聘、業績考核、績效工資分配等方麵體現教師教育工作特點,可單列標準、分類考核。建立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教師到beplay體育手機校、行業企業掛職鍛煉製度,支持開展課堂教學、學校管理、科學研究、校本教研等活動。支持教師開展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到2027年,立項資助500項左右省級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遴選建設300門左右教師教育類省級優質課程,鼓勵高校、beplay體育手機校、教研機構、企業單位協作開展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12.支持提升專業水平。2027年前,每年選派50名教師教育教師赴境外開展教師教育、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等相關內容的研修,提高理論水平、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舉辦教師教育骨幹教師能力提升省級培訓,落實《教師教育課程標準》,每5年完成不少於10天的集中培訓,每3年到教科研機構、beplay體育手機實踐累計不少於6個月。高校要組織課程與教學論教師分期分批赴國內一流師範大學開展訪學研修。

四、充分借力信息技術優勢

  13.加強數字化環境建設。推動師範院校建立數學、科技、工程類教育中心,加強師範生科學教育、工程教育。支持校地、校校、校企協同建設適應教育改革發展需要、功能齊全、設施設備先進的教師教育實訓中心、未來教師智慧教育中心、師範類學科教學實驗室等,探索建立大中小幼一體化、虛實結合的師範教育學習和教研空間。推進數字技術與師範類專業建設深度融合,推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師範教育教學和管理中的應用,探索實施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的師範教育,加快師範類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14.突出數字素養教育。對照《教師數字素養》教育行業標準,定期為教師教育師資提供數字技術和教育教學融合的專業培訓,全麵提升教師利用數字技術優化、創新和變革師範教育的意識、能力和責任。優化師範生數字素養類課程建設,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將數字知識、技術等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改革,將數字技術應用能力納入師範生教育實踐考核評價內容。麵向高校開放省級“一師一優課”、優質課、精品課等教學資源,建立省級師範教育優質課程資源庫、教育教學案例庫。

 五、健全師範教育發展保障

  15.強化組織領導。師範類院校要將辦好師範教育、培養基礎教育優秀教師作為第一要務,納入學校事業發展規劃,在師資建設上優先考慮,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資源配置上優先滿足。高校黨委常委會(委員會)或校長辦公會每年至少專題研究一次師範教育工作,建強教師教育學院,集中優勢資源加強師範專業建設。各市教育(教體)局支持師範教育工作,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創新開展教師職前職後培養。成立省級教師教育谘詢專家委員會和學科教學專家委員會,為教師教育重大決策和學科聯合教研提供有力支撐。

  16.落實激勵措施。高校設立教育實踐專項經費,職業技術師範專業單設企業實踐專項經費,用於實習基地學校(企業)及指導教師勞務補助。省級每2年推介一批高校與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學校聯合教研優秀團隊,推廣一批師範教育典型案例。在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立項、教學成果比賽申報等設立師範教育專項,在評先樹優、項目申報、計劃分配等工作中向師範教育傾斜。積極推進師範類專業認證,結合認證結果,實行差異化生均撥款製度。

  17.凝聚工作合力。各高校、教育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密切合作,共同為師範教育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在項目申報、計劃分配、資金投入等方麵向師範院校、師範專業、師範教育工作傾斜,要加大對師範教育的宣傳力度,吸引樂教適教的優秀人才報考師範類專業。機構編製部門負責按規定將公費師範生納入機構編製實名製管理。發展改革部門要將師範院校建設納入教育強國推進工程、省級重點項目支持範圍。財政部門加大對師範教育相關工作的資金保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配合教育部門做好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有關工作。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