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作協副主席潘向黎帶來了“關於設置高校‘間隔年’的建議”,她希望通過設置“間隔年”,讓青年學子更好地明確人生目標。
間隔年(Gap year)在國際上是指青年在學習期間及畢業工作之前,異地或異國旅行或做一些與自己專業相關的臨時工作、誌願者工作,並利用這段時間開拓視野、學習生存技能、增進自我了解,從而明確人生規劃、更好地融入社會。
“但目前,間隔年的概念在我國尚未被接受,存在多方麵障礙和限製。”為此,潘向黎從製度推廣、政策保障、平台建立三個方麵給出建議。
首先,高校可根據自身教學理念和特色及當地社會大環境,自主設置“間隔年”。同時發揮一流大學的引領作用,先行先試,積累可靠案例和模式,並逐步在更大範圍內推廣。還可借鑒和吸收國外間隔年相關做法,借鑒大學生支教等項目已有的經驗,簡化申請辦理流程,並為畢業當年選擇間隔年的學生保留學籍和應屆身份,有助於學生就學、實踐、就業間的順暢銜接。
其次,建立相關公益組織機構平台,以網站等形式提供間隔年活動信息,公開支持間隔年的大學名錄,指導製訂間隔年計劃,邀請專家提供間隔年建議,並加強與海內外同類機構對接,互通信息、互換項目。
“平台可通過紀錄片、訪談、推薦書籍等形式介紹間隔年的優秀案例、海內外最新動向。逐步形成集共享信息、專業谘詢、中介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交流平台,營造更加開放、自主的青年成長大環境。” 潘向黎補充。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