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是黨領導財政工作長期堅持的思想,是預算收支安排應遵循的基本原則。財政部陝西監管局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持續將黨中央關於“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和“過緊日子”要求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到財政監管全過程,作表率、行簡約、倡簡樸、嚴把關、硬約束,當好“鐵公雞”、打好“鐵算盤”,真正把錢花在刀刃上,更好提升公共財政供給和服務水平,切實把“緊日子”過成“好日子”。
一、作表率,帶頭壓減預算支出。監管局作為財政部派出機構,是落實黨中央財經工作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推動者,是維護國家財經秩序捍衛者,更是嚴守財經紀律的先行者。財政部陝西監管局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覺悟,將黨中央關於“過緊日子”的相關要求落在實處、走在前列。一方麵,厲行勤儉節約,嚴格支出管理,在保證機關基本運行的前提下,精打細算,逐年壓減非急需剛性支出。2020年決算“三公經費”較上年下降63%;2021年繼續壓減支出,部分項目支出壓減比例達到44%.另一方麵,結合文明單位、模範機關、文明家庭創建等活動,引導幹部職工牢固樹立“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和“過緊日子”的思想,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以及“過緊日子”的重要論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用實際行動做厲行節約的示範者、社會新風的倡導者和傳統美德的踐行者。
二、行簡約,統籌謀劃監管工作。強化統籌謀劃大型會議、專題培訓、日常出差等年度工作計劃,壓減非必要的大型會議、外出審核事項和人員規模。對於確需外出審核、核查或調研的事項,堅持推行“1+X”工作模式,即:在同一外出地點整合打包審核時間要求相對集中的項目,兼顧日常監管事項,切實發揮外出監管最大效能。如:在開展部門決算編製審核中,同時對預算單位預算執行、授權支付問題整改、國有資產、政府采購、會計核算、銀行賬戶管理等情況進行審核;在開展城鄉居民醫保補助資金審核中,兼顧開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補助資金審核和就業補助資金調研,調研縣(區)財政直達資金管理情況、基層財政運行、基層“三保”、陝西“財政雲”預算管理一體化推進等情況。今年,陝西監管局還探索建立了“財政直達聯係點製度”,通過非現場形式定期收集和分析評估黨中央關於財經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基層一線的落實情況,在局內共享審核調研成果,推進審核調研成果利用最大化,進一步減少外出頻次和對基層工作影響,避免監管成果碎片化、片麵化。
三、倡簡樸,預算審核有保有壓。堅持將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精神貫徹於人員基礎信息、新增資產配置和項目支出等屬地中央預算單位部門預算編製審核中,從預算管理源頭落實“過緊日子”要求。一方麵,全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雙一流”建設項目等國家重大戰略任務項目所需經費及新增資產計劃需求;另一方麵,不折不扣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堅持從嚴從緊、能壓則壓原則,在資料審核並與單位充分溝通的基礎上,積極倡導樹立節約型預算管理理念,有效杜絕“在編不在崗”“吃空餉”等現象,大力壓減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和新增資產配置計劃需求,核減2022年新增車輛購置計劃數、項目當年支出資金、通用設備和大型專用設備購置計劃數分別占預算單位上報各項項目需求的48.52%、18.71%和12.77%,有力推動了預算單位逐步構建起“過緊日子”的長效機製和大型科研儀器設備資源共享機製,進一步減少了財政資金非必要支出,提升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四、嚴把關,執行監管從嚴從緊。在預算執行監管中,堅持將把好經費支出的“口子”作為抓好落實“過緊日子”要求的重要關口,把“三公”經費、會議費、培訓費、食堂費用、物業費、工會經費、獎金、津貼補貼等支出作為監控重點,並關注上年度結轉結餘資金執行進度,堅決製止和糾正不必要、不合規的預算支出,同時不斷拓展監控範圍,防止不符合“過緊日子”要求的相關支出從其他渠道列支。如:在深入推進中央直達資金監控中,通過製發直達資金監控工作函詢單,及時糾正違規使用資金,相關問題引起陝西省政府和財政部高度重視;在開展中央預算單位財政授權支付資金動態中,嚴格核實監控預警提示信息,合理提出問題處理意見,主動跟蹤問題整改落實,及時退回或糾正違規支付資金,著力維護了部門預算管理的嚴肅性;在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執行監控中,組成兩個工作組分別對商洛市、安康市部分轉移支付資金進行重點監管,督促陝西省各級財政加快中央轉移支付預算執行進度,推進2021年轉移支付資金預算執行監管擴點拓麵工作,嚴防財政資金被擠占挪用和“跑冒滴漏”、“趴窩沉睡”。
五、硬約束,績效評價提質增效。堅持將落實“過緊日子”相關要求貫穿於績效評價中,按照“花錢要問效,無效要問責”的原則,在對項目績效結果作出客觀評價的同時,關注項目資金預算、支出和結轉結餘等情況,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預算執行調整的重要依據,讓績效評價真正融入預算編製、執行和決算全鏈條閉環管理,成為增強財政資金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2021年,財政部陝西監管局組織完成了四項重點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績效評價,以及對2個縣的61個扶貧項目績效自評結果的抽審。對績效評價或抽審中發現的低效無效或者未完成績效自評的項目,建議上級財政部門壓減資金、調整或取消項目,上報的多篇信息獲得省部級領導批示和被上級部門采用,有力推進了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強化了評價結果剛性約束,讓績效管理成為提升項目管理和資金管理水平的“壓力泵”。同時,對納入績效評價結果應用跟蹤機製和中央預算單位部門預算編製審核中的多個項目績效情況,及時跟進督促問題整改落實,切實打通影響資金績效預算執行的“腸梗阻”,有效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財政資金使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