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全國注冊護士總數已經達到445萬,數據背後是中國護理教育發展的縮影
    2020-10-27
    中國教育報
    作者:
    關注掌上高考
    

      2019年全國注冊護士總數已經達到445萬,數據背後是中國護理教育發展的縮影

    從協和看中國護理高等教育百年

      2020年,對全球護理行業的從業者來說顯得特殊。這一年,在護理先驅南丁格爾誕辰200周年之際,暴發了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作為抗擊疫情的中間力量,無數護理人員秉承著濟世救人的行業理念走在了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同時也讓新時代護理人才培養和護理專業發展成為當前教育熱點之一。

      100年前,北京協和醫學院護士學校的正式成立,開啟了我國護理高等教育的先河。以此為開端,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注冊護士總數已經達到445萬,每千人口護士數達到3.2人,護士在衛生技術領域的比例上升到44%……數據背後是中國護理教育發展的縮影。百年護理專業發展,經曆哪些跌宕起伏?站在新的百年變局下,怎樣進一步開拓創新?

      2020年9月28日,北京協和醫學院舉辦“協和護理教育新百年——護理教育的時代性和前瞻性”研討會,全國護理界專家齊聚一堂,回顧護理教育百年曆程,共謀未來發展思路和舉措。

    百年傳承中堅守卓越

      如果說,有一些高等院校從創立之初,就站在了行業教育的最前沿,那麼北京協和醫學院護士學校一定名列其中。追求卓越從一開始就是這所學校烙在成長基因裏的文化印記。

      長期以來,護理被認為是一門門檻極低的低端行業。直至1860年,弗洛倫斯·南丁格爾在倫敦的聖多馬醫院開辦第一所近代護士學校,現代化護理學才真正實現從學徒製培養向學曆教育轉變。

      中國的現代護理教育起步並不晚。1917年9月,一批在北美醫學教育革命中成長起來的學者來到中國,成立了北京協和醫學院。他們以新興的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為標準,立誌把這所醫學院打造成為超越約翰·霍普金斯的全球醫學教育典範。

      因此,籌建一所與醫學院培養目標相匹配的護士學校成為擺在他們麵前的東方夢想。

      但在當時,全球的護理學作為醫學的重要分支剛剛起步。1901年,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為護理學院開辦了預科班課程;但直至1916年,耶魯大學才成立了5年製的護理學專業。

      “開風氣之先,是當時協和人的真實寫照。”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院士介紹說,當時,年僅28歲的沃安娜得到了北京協和醫學院護士學校校長的邀請。這個艱巨的任務擺在了年輕的沃安娜麵前。沃安娜果斷摒棄了當時通行的若幹陳腐習慣,製定了護校的協和標準、協和課程、協和製度。因此,1920年協和護校一經成立,就迅速站在了全國乃至全球護理學的前沿。

      自建校伊始,北京協和醫學院長期麵臨的另一大挑戰是教育理念的問題:要數量還是要質量?

      協和護校在這一問題上尤為謹慎。學校一直維持著“寧缺毋濫”的高標準。截至新中國成立,也僅僅畢業了263人。但畢業生絕大部分人都成為全國護理學界的骨幹力量。

      隨著1952年國家推進教育改革,協和高等護理教育停辦。此後的護理教育,仿照蘇聯改為中專培養模式。然而協和人追求卓越的文化傳統,在這一時期未曾泯滅。黃人健、劉淑媛、劉華平……一批傑出的協和護理人才為共和國護理行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大地之時,我國的護理專業也迎來了新的變化。1985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護理係成立,協和高等護理教育得以恢複;1996年協和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成立,宣告了中國第一所護理學院正式誕生,更標誌著協和護理教育發展的新的裏程碑。

      “進入新時代,護理學院的發展呈現出蓬勃的新氣象。”現任護理學院院長李崢自豪地介紹說,2015年基礎護理學係、臨床護理學係和社區護理學係相繼成立;2017年,協和護理學院所在的臨床醫學學科群進入院校“雙一流”學科建設名單。2019年,經教育部批準,“卓越護理人才貫通培養改革實驗班”正式招生,引領護理教育改革進入新階段。

    家國守望中淬煉初心

      “協和護理的百年應該說是和祖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百年。”李崢介紹說,無論在戰火連天的戰場,還是在我們曆次抗疫的最前線,協和護理人始終奮戰在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最需要的地方,把自己的事業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同頻共振。

      “回顧協和護校曆史,家國情懷、民族大義在協和人身上體現得尤為突出。”王辰介紹說,1937年,抗日戰爭全麵爆發,不少師生從校門走向戰場。典型代表就是中國戰時救護的創始人周美玉,她牽頭製定了一整套針對士兵的戰時救護體係,救助了無數在保家衛國中受傷的士兵。此外,針對戰爭引起的霍亂、傷寒等次生疫情問題,她們建立了一係列救治和防護舉措,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

      1941年,日軍突襲珍珠港,協和護校第一任華人校長——聶毓禪,為了保護當時最寶貴,也是亞洲最高水平、世界領先水準的護理教育,帶領護校師生,曆時7周,途經3000裏,突破日軍重重封鎖,來到成都重建了協和護校。

      當時,隨著難民、軍人、傷員、病人紛紛湧入這一地區,對護理服務的需求變得非常急迫。協和工作人員和學生夜以繼日地工作。即使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聶毓禪仍然堅持教育要維持著國際領先的北京協和水準。

      這一批人在抗戰時期維持了中國護理教育的質量,並在艱難的情況下培育了護理人家國情懷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在抗戰勝利後護理學院遷回協和時,每個人都被視為傳奇。

      “北京協和醫學院護士學校從創辦開始起,不但是高端,而且真正是務實的,是真正著眼於對社會的責任,這個責任既在醫院和診所裏麵,也在社會上,更在社區裏,這就是協和的辦學宗旨和培養目標定位。”王辰院士說。

      事實上,在應對公共衛生事件時,如新冠肺炎、非典、禽流感以及各種自然災害如地震、泥石流、海嘯等,到處都能看到協和護理人員的身影。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從協和護理走出的眾多白衣天使,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家國守望、醫護協同”的成功實踐。

      “如果說醫療決定一家醫院的高度,那麼,護理則決定這家醫院的厚度和溫度。”王辰說。百年來,協和護理先後培養了7位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及大批領軍人才。百年來,協和護理秉承著“勤慎警護”的精神,始終堅守生命至上的信念,無私奉獻,自始至終守望家國、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

    改革創新中攀登一流

      在今年國際護士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護士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肯定了護士在此次疫情中發揮的突出作用,特別強調護理工作是衛生健康事業重要組成部分,要把加強護士隊伍建設作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

      “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化,健康中國建設的加快推進,人民群眾對高質量健康服務需求的日益增長,都對我們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曾益新院士認為,經曆了新冠肺炎疫情,社會更加關注醫務工作者隊伍建設,對醫學教育也引發了更加深刻的反思。

      剛剛過去的9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中特別提出加大護理專業人才供給,同時在教育中注重救死扶傷的道術、心中有愛的仁術、知識紮實的學術、本領過硬的技術、方法科學的藝術這五“術”方麵的培養。

      而事實上,這與長期以來協和醫學院護理學院秉承百年的“勤慎警護”校訓不謀而合。長期以來,學校廣泛開設涵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的課程設置,踐行重視臨床與社會實踐的教學理念,培養了聶毓禪、周美玉等一大批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受係統人文和科學訓練的護理界領軍人物,為建立護理學學術與技術體係,促進我國護理學科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教育和學科發展貢獻。

      2019年,北京協和醫學院在國內率先開辦了“卓越護理人才貫通培養改革試驗班”。“卓越班”著力貫通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培養,以6年的學習時間取得碩士學位。設立此班,旨在為護理學界培養一批領軍人才。王辰院士指出,目前,在護理學界急需培養一批領軍人物。

      “任何一個學科沒有一批有思想、有遠見的人,沒有勇擔使命的領導者是不行的。”王辰說。護理學界尤其要有領軍人物。同時,要設計好多層次的護理教育,規劃好護理的職業發展。中國護理學界的進步和發展要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進程,承擔起社會、民族、國家乃至人類對護理的期望,意義深遠。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推薦高校

      推薦學校

        中職院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