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辦公廳等七部門日前下發《關於教育支持社會服務產業發展提高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質量的意見》指出,原則上每個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開設家政服務、養老服務、托育服務相關專業。
《通知》指出,完善學科專業布局。健全專業隨產業發展的動態調整機製,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目錄,及時增設相關領域本專科專業。以麵向社區居民的家政服務、養老服務、中醫藥健康服務、托育托幼等緊缺領域為重點,對接管理、經營、服務、供應鏈等崗位需求,合理確定中職、高職、本科、研究生等不同類型、層次學曆教育相關專業和職業培訓的人才培養目標、規格。在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等項目實施過程中,向家政、養老、育幼等相關領域專業傾斜。
《通知》提出,重點擴大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模。鼓勵引導有條件的職業院校積極增設護理(老年護理方向、中醫護理方向)、家政服務與管理、老年服務與管理、智能養老服務、健康管理、中醫養生保健、中醫營養與食療、助產、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幼兒保育、學前教育、康複治療技術、中醫康複技術、康複輔助器具技術、康養休閑旅遊服務、健身指導與管理等社會服務產業相關專業點。鼓勵院校根據醫養結合、安寧療護、心理慰藉、家庭理財、收納管理、服飾搭配和衣物管理、室內適老化設計、社區服務網點規劃設計等產業發展新崗位、新需求,靈活設置專業方向。每個省份要有若幹所職業院校開設家政服務、養老服務類專業,引導圍繞社會服務產業鏈打造特色專業群。擴大中高職貫通培養招生專業和規模。引導應用型本科高校、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院校開設相關專業,加快培養高端家政服務人才,養老機構、家政機構、大型康養綜合體經營管理等急需人才。
《通知》強調,加快培養適應新業態、新模式需要的複合型創新人才。鼓勵引導普通本科高校主動適應社會服務產業發展需要,設置家政學、中醫康複學、中醫養生學、老年醫學、康複治療學、心理學、護理學和社會工作等相關專業。原則上每個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開設家政服務、養老服務、托育服務相關專業。鼓勵普通本科高校電子信息類、機械類、材料類等專業,高職院校電子信息大類、裝備製造大類等專業增設相關課程,加快培養家庭服務機器人、健康監測、家用智能監控等健康養老、家政服務領域智能設施設備的研發製造人才,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虛擬現實(VR)技術、智能硬件、新材料等在社會服務業深度應用。在普通本科高校金融學類、高職院校財經商貿大類專業中增設相關課程,不斷滿足養老金融創新急需人才。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校探索輔修專業或雙學士學位等培養模式,加快培養社會服務產業相關領域管理和培訓人才。
《通知》還要求開展“1+X”證書製度試點。積極招募、推動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聯合社會服務產業優質企業、職業院校共同研製家政服務、養老服務、母嬰照護等緊缺領域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證書,開發教材和學習資源。支持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曆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緊缺領域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提高就業創業本領,促進高質量就業。在家政服務、養老服務、托育服務等領域率先開展“1+X”證書製度試點,同步探索建設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