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洋氣!我可以給麵罩上不同的顏色,以後我也要學這門技術!”“花絲鑲嵌做出來的東西真漂亮,我要用來搭配自己的漢服”……近日,在慈溪宗漢街道幼兒園的活動室內,幼兒園的孩子們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大朋友”,他們不僅見識到了精美的花絲鑲嵌飾品,還參與體驗了別開生麵的的花絲鑲嵌製作活動。
“我們希望將藝術新質生產力用於傳統文化宣傳與推廣,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原來,這群“大朋友”是來自寧波財經學院毅禾暑期社會實踐團的大學生們,該項目團隊負責人胡卜文介紹,為了將技藝複雜的金絲鑲嵌技能更好地展示教學給幼兒園的小朋友,他們不僅在活動前期專程拜訪了花絲鑲嵌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迎輝,向他較為係統地學習了掐、填、攢、焊、堆、壘、織、編等工序,了解了花絲鑲嵌的基本工藝流程及材質、配色特點,還為了更好地將基本要點給幼兒園低年齡段的孩子們講清楚、道明白,而精心設計製作了花絲鑲嵌的演示動畫和渲染圖,“借助三維建模軟件和相關AI技術,我們不僅可以將一些孩子們難以做成的步驟演示出來,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更安全、更直觀,可以讓孩子們獲得可知可感的花絲鑲嵌製作體驗。”
勾畫底稿、描摹輪廓、磨搓絲線……在大學生們的一對一指導支持下,孩子們以小組合作形式設計製作起自己的專屬花絲鑲嵌作品,而得益於運用幻燈片、動畫和仿真軟件的演示,不少孩子最終都收獲了一件獨一無二的作品。
“有互動、有演示,還能在屏幕前讓孩子們自由配色,大學生們把非遺宣講打造的很City!”“剛開始還擔心小朋友不感興趣,製作起來不安全,沒想到大學生們既一對一指導,又運用軟件演示模擬,真是別出心裁!”……看著孩子們熱情高漲地回答問題、動手完成花絲鑲嵌作品,不少家長也對寧財院大學生們別具創意的非遺教學豎起了大拇指。
“雖然孩子們製作得並不精致,但通過兩天的實踐,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動手能力、創造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孩子們的求知欲也得到了極大的激發!”宗漢街道幼兒園的王老師表示,寧財院大學生們運用新技術講活了傳統非遺文化,不僅使孩子們得到了傳統文化熏陶,也為他們種下了求知向上的種子。
“讓孩子們近距離接觸到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技藝,在他們心中種下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尊重的種子。這種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正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該實踐團指導老師漆菁夫說,“這種將藝術與非遺傳承深度融合的嚐試,不僅豐富了大學生暑期實踐的內涵,更是對他們綜合能力的一次全麵鍛煉。通過此次實踐,大學生們不僅將課堂所學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操作中,更在過程中學會了如何與人溝通、協作,以及如何在麵對挑戰時保持創新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通訊員:王玨 徐凱陽)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