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華陀再世,崇洋都被醫治……”昨日,寧波財經學院操場上響起了最近火爆全網的《本草綱目》的旋律,一群年輕人正在跳“毽子操”,這是該校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寧波賽區)預錄用賽會誌願者們正在上體能課,很多人的額頭已經滲出了汗水,而這隻是這隻是他們“體能訓練科目”的開胃小菜,對於寧財院的489名亞運會預錄用賽會誌願者而言,他們要學習的遠不止這些。
跨越疫情阻隔
亞運會預錄用賽會誌願者三地聯訓
走進學校的舞蹈教室,氣氛與室外陰冷的天氣形成了明顯的對比,口號聲、腳步聲、講解聲不絕於耳,教室內數十名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寧波賽區)預錄用賽會誌願者(以下簡稱亞運會預錄用賽會誌願者)正在進行著禮儀和形體訓練。
“現在根據疫情防控規定現場隻有10名誌願者,其他的誌願者可以采用線上的方式進行培訓,總共參與培訓的人數有30人。”正在調試直播設備的一名學生幹部介紹,由於學校的亞運會預錄用賽會誌願者分布在三個不同的校區,所以他們主要是通過直播的方式來進行三校區聯動訓練。
“受到突發的疫情影響,我們暫時無法將所有的亞運會預錄用賽會誌願者都集中起來,為保證培訓進度,才選擇了線上線下、三地聯訓的方式”在場協調的段書怡老師告訴我們,線上線下的分配格局也是結合現實情況精心安排的:現階段在現場接受培訓的亞運會預錄用賽會誌願者主要是形體、禮儀基礎較為薄弱的,因此專門將他們集中起來一對一指導;而隔著屏幕聽課的主要是象山校區的誌願者,他們大多來自該校的表演專業,本身就有相當的舞台功底,所以隻需要了解要領,規範細節就可以了。
“兩班倒”、“到處跑”
他們管著在甬高校中最多的亞運誌願者
負責亞運會預錄用賽會誌願者培訓工作的孫珺老師到學校“上班”,經常是午後或傍晚的休息時間了,她往往需要忙完了在海曙團區委的掛職工作,才能急匆匆的趕回學校協調培訓工作。
“現在我是把時間掰成兩半用,過上了‘兩班倒’的生活”孫珺說,因為亞運會預錄用賽會誌願者培訓的條塊工作內容多、任務細、涉及廣,很難通過線上辦公、電話形式交辦,因此抽空回學校開會協調、當麵指導也是少不了的。
“我們被選拔為亞組委預錄用賽會誌願者總共有489人,是全寧波高校最多的。”孫珺說,“現在我們已經根據培訓計劃,針對性的開展了14次培訓,累計培訓了1548人次,同時針對預錄用的30名禮儀、旗手開展一對一專業禮儀指導6次。為了保證下一步的選拔,我們近期還會抽調更多資源投入到培訓中去”。
目前,寧財院杭州亞運會預錄用賽會誌願者培訓的老師主要由寧波財經學院亞運會賽會誌願者培訓師、專業教師和校外專家等組成,由於承訓誌願者數量多、所跨區域廣,整體工作還是比較忙碌的。
“我校是寧波唯一一所在亞運會象山賽區有校區的高校,所以我們也經常需要幾個校區間來回奔走”段書怡補充到,“因2022年全國沙灘排球大滿貫賽即將開始,學校團委書記張海峰老師已經在象山賽區場館專門駐點協調,相關負責老師也隨時待命,全力保障好誌願服務工作。”
一對一服務培訓
這是誌願者背後的誌願者
在亞運會預錄用賽會誌願者的培訓現場,還有這樣一群“紅馬甲”——他們,就是負責一對一服務亞運會預錄用賽會誌願者的培訓保障誌願者。
從負責誌願者管理的童心磊口中,我們得知: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裏,寧財院已經有近100名誌願者參與到了幕後保障。籌備場地、調試訓練設備、搬運物資、通知訓練……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他們還自發組成了“亞運會預錄用賽會誌願者保障服務團”,在校團委指導下協助開展各類相關工作。
“因為從亞運會賽會誌願者麵試選拔開始,我們很多人就參與了場地借用和設備調試等工作,所以相對而言我們辦事效率會更高,服務也會更專業”誌願者繆曉萱自豪地說,“我們都希望為亞運會貢獻一份力量!現在我們服務亞運會的預錄用賽會誌願者培訓,他們下半年就可以更好地服務他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這一樣值得驕傲!”
據了解,近年來寧波財經學院在誌願服務領域一直走在省內高校前列,在2021年第十四屆全運會中,寧財院還為象山賽區帆船比賽提供了有力的誌願者保障,獲得組委會致信感謝。
“學校一直將誌願服務工作作為育人工作的重要環節、學生全麵發展的重要平台,引導青年在誌願服務中發現自我、奉獻自我”寧波財經學院團委書記張海峰說,學校對亞運會賽會誌願者選拔、培訓工作一直十分重視,曾專門召開會議討論研究了相關問題,出台了相應的培訓教學、激勵保障等方案,努力做到了亞運會預錄用賽會誌願者學習、培訓兩不誤。(通訊員:徐凱陽 攝影:徐凱陽 鄭茜支 視頻:徐凱陽)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