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00後大學生複刻千年前宋人重陽飲宴
2021-10-15 11:07:00
寧波財經學院

自古,重陽節就有登高、佩茱萸、賞菊等風俗活動。近年來隨著宋風盛行重陽節習俗——重陽飲宴,再度進入人們視線。前陣子收視火爆的電視劇《清平樂》將宋朝宴席展現在熒屏中,昨日,寧波財經學院的一群00後大學生們,從古食譜中複刻了這一席宋朝的美食。




蟹釀橙、甘菊冷淘、五香糕、胡蘿卜鮓……菜品精巧細致,這些色香味俱全的菜品均出自寧波財經學院人文學院清源書屋團隊之手,這些展現秋天姿色,精巧細致的菜品不禁令人垂涎。

“宋朝經濟發達使得宋朝百姓對物質生活有著更高要求,作為人生存之根本,宋朝人對吃有著極大追求。”團隊指導林雷傑老師介紹說,“宋朝菜品上至宮廷禦宴,下至平民餐桌,包含熱葷、素菜、冷盤、羹湯、粥麵、糕餅、飲料、果子八類餐點,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每一個季節有著不一樣的食材,做不同的菜肴




為什麼要複刻宋宴?

宋朝人崇雅,追求日常生活的文人化和精致化。他們把詩酒相得、談文論畫、宴飲品茗的日常交誼視為生活基礎,文會雅宴則是這種生活的集中體現,更是東方美學的極致。

然而,要複刻這樣一席宋宴,卻不容易。

古書中記載的食譜並不是像現代菜譜這樣完整直觀,圖文並茂。複刻古人的菜品不僅要將古籍中的文言文準確翻譯出來,更是需要一定的廚藝功底加深理解,這樣才大致滿足了準備環節的需求。

製作宋菜的一個難點在於對調味品的調控。各朝各代的計量單位都有著細微差別,想要在現代複刻宋宴需要在古籍文獻裏細細摸索,區別古籍裏“勺”“兩”等不同單位,敲定計量,數據精細到克。而這些全靠反複嚐試,直到接近菜品的本味。

比如一道點心五香糕,菜譜原文是上白糯米和粳米二、六分,芡實乾一分,人參、白術、茯苓、砂仁總一分。磨極細,篩過,白砂糖滾湯拌勻,上甑。經過團隊的一次次嚐試後,這才知曉菜譜是怎樣的,“糯米、稻米各為二、六分,雞頭米占一分,人參、白術、茯苓、砂仁加起來一分各自研磨精細,過篩,白糖開水攪拌成半凝固狀,放置在特定模具內上鍋蒸熟,大致二十分鍾即可出鍋。

“我們隻能靠著書中的記載和自己腦補去想象這個菜的最終呈現的形態。”就讀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鍾伊同學說,這種情況是最折磨人的,往往需要數次試驗才能有把握,付出許多心血,堅持到底才能將這些菜品完美地擺複刻出來。

宋宴講求時令也注重儀式感。蟹釀橙就是一道極具功夫和創意的時令菜。取黃熟大橙子,切去頂蓋挖出果肉,製成中空的橙甕;螃蟹剔出肉膏,裝入橙甕裏,一般每隻橙甕能容納兩到三隻蟹;澆入一勺橙汁、黃酒、醋及少許水,蓋上頂蓋,入鍋蒸過,上桌以醋、鹽調味。因為螃蟹和橙子的稀缺,此菜在宋朝是隻有達官貴族才享受得起的。明清時期因為口味變化,蟹釀橙淡出人們視角,直到宋風再度盛行,這道在南宋杭州便揚名的菜品又出現在人們眼前。林雷傑說。

團隊的成員基本都是該校文化產業管理的在校學生,但是在做菜方麵他們卻顯得身手嫻熟。對宋代宴席進行複刻工作,除了有興趣愛好這一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複刻宋宴,讓大眾了解古人的飲食習慣,也希望對傳播中華優秀文化起到一定作用。鍾伊說。

“我們團隊自2017年起便開始進行宋代文化相關的工作,與學生的興趣結合成立工作室。讓更多誌同道合的年輕人與我們一起享受文化是我們的初心,希望宋宴能被更多人認識和關注。”林雷傑說。





據了解,寧波財經學院人文學院清源書屋團隊主要從事傳統文化體驗式服務,文化創意產品,文人空間設計,書畫裝裱,古籍修複以及傳統文化宣傳振興等領域的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先後舉辦了“秋收冬藏”——文房小展;“書路千年”——師生古籍修複展;“古韻新生”——古字畫修複作品展;月湖端午香事等活動。被多家媒體采訪,受到圈內人士一眾好評。(通訊員:陳珂攝影:賀元凱 林雷傑)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