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訊 (記者 占塵雪 通訊員 陳子恒)“我覺得我們村還是很洋氣的,特別是周末,來喝咖啡的人很多,所以我特意加上了咖啡標誌。”杭州市周浦小學四(1)班的學生陳璽竹自豪地說道。日前,杭州市周浦小學的四年級以美麗鄉村為題材開展了PBL項目製美術課程。
項目化學習作為一種課程教學改革的優秀迭代方案,已經在浙江省特別是杭州市西湖區內開始推進與實踐。此次課程中,杭州市周浦小學美術教師陳子恒鼓勵同學們走進西湖區雙浦鎮的美麗鄉村考察地方特色,並由孩子們親手設計、製作與改進美麗鄉村地標作品,培養學生創新創造能力和團隊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以立德樹人為目標,通過審美感知與文化理解,培育學生熱愛鄉土的情感。
下楊村手工地標作品
下楊村實地考察
深挖鄉土文化素材,將美育播撒課堂
西湖區雙浦地區自古以來水土肥沃,物產豐富,為江南的魚米之鄉,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美麗村落,許多村落都擁有自己的獨立鄉村形象地標。在上這堂課以前,杭州市周浦小學的陳子恒老師率先考察了周邊具有標誌性的村落,並根據班裏學生們的居住情況將他們分為7個小隊,每個小隊在家長們的帶領下,於周末前往周邊的美麗鄉村進行仔細探訪,並向身邊的家長、村民了解村名、地標背後的故事以及相關的文化傳承,例如杭江村自古以來就有“耕讀杭江”的傳統美德。
隨後,隊員們根據自己的想法與理解畫了改善的草圖、撰寫了調查研究報告。
杭江村實地考察
桑園地村、杭江村調查報告
桑園地實地考察
在進行了充分的調查研究後,孩子們重回美術課堂,在陳子恒老師的講解與示範引導下,每個小隊的孩子們了解了地標的組成部分、形式上的內在美與外在美及設計製作步驟,思考了如何讓自己村的地標模型更加美觀。並運用老師提供與自己收集的材料進行動手製作。最後,一件件精美、別具特色的地標模型呈現在了課堂之上。
張淩暄介紹道:“我們利用壓縮泡沫、彩泥、PC管、卡紙為主要材料,一紙一剪、一筆一畫將地標建築用手工作品完美呈現。”
“村頭古樸的地標展示出了村裏的寧靜祥和。我們幾個在媽媽團的幫助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湊齊了材料,搭起了神似的地標模型,石牆、門檻、裝飾一一對應,簡直就是等比例縮小版。模型上那朵小蓮花就是出自我的手筆,畫的時候腦海中浮現出村裏美麗的荷塘,。” 朱一欣同學說。
課堂作品展示
邀請每位“小村長”介紹本村地標作品
地標作品獲肯定,增強社會責任感
通過這次美術公開課,孩子們都成為了“小小設計師”,從實地探訪,到臨摹地標,改造草圖,製作地標,加上自己的創意,每個過程都是不一樣的美術課體驗,孩子們也在這個過程中重新了認識了自己熟悉的土地,更加地熱愛自己生活的地方。
四(5)班的學生葛思怡說到:“美術陳老師的公開課讓我更加了解家鄉各個村的地標特點和人文曆史。正如習主席說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後我們一定要愛護環境,保護生態,讓我們家鄉變得更加美麗。”
學生作品展示
學生討論製作地標模型
不僅如此,陳老師還讓孩子們帶著自己小隊的作品來到當地村委詢問村幹部的意見。這些作品也受到了村幹部們的一致好評。陳璽竹同學說:“他們對我們作品十分肯定,認為我們做的非常好看,給到我們很大鼓勵。”
“我是真的沒想到孩子們做的還原度那麼高,這個標識牌不僅僅是為了好看,它也是一個鄉村人文特色的縮影,承載著鄉村的文化內涵,希望更多的人能被它吸引到,繼而走進我們村莊裏來。”下楊村黨總支餘華琴表示。村幹部們也希望下次在設計地標的時候,能邀請孩子們一起參與討論,再次製作模型。
孩子們采訪下楊村美麗鄉村幹部
孩子們采訪桑園地村幹部
城鄉共研新地標,雙浦風光美名揚
此次活動除了在杭州市周浦小學開展以外,此前,陳老師還將這堂課帶到了周浦小學的緊密型教育共同體——杭州市競舟小學執教,讓城裏的孩子們也感受到了雙浦鄉的美麗鄉村特色,並在周浦小學孩子們作品的基礎上繼續深度改進,讓地標更加地完善和飽滿。
據了解,這樣的課堂還直播連線了遠在3000多公裏外新疆阿克蘇地區的1400多名師生,他們與競舟小學的孩子們一起共同聆聽了《美麗鄉村新地標》這堂課,從課堂中認識到杭州市西湖區除了西湖以外,還有雙浦這片美麗的土地。
新疆阿克蘇地區師生線上聆聽《美麗鄉村新地標》
杭州市競舟小學學生參與地標製作
陳子恒老師表示,此次項目製學習活動的開展非常的順利。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能推廣雙浦地區優秀的鄉土文化與傳統文化,還能通過校內外與線上線下的展示來增強孩子們的參與感與自豪感,讓鄉村美育更好地播撒進我們的城鄉課堂。
(責任編輯 餘新花 趙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