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浙商文化》教師團隊用行動回答“何為師者”
beplay2网页登录浙江站訊 (記者 通訊員 俞涔 陳君 趙亞男)進入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大一新生都會上《浙商文化》這門課程。作為全校性公共基礎課,這門課程的“受眾”遍及所有學院,也讓關於這門課程的隨機訪問真實有趣。被問及課程的收獲時,旅遊烹飪學院19級畢業生放出自己大一上課時本色出演“浙商”的短劇;經濟管理學院20級同學拿出一張自己繪製的商文化思維導圖;電子商務學院21級同學則直接奉上了一直收藏著的《浙商文化教程》電子版教材。


這門“魅力無限”的課程,在2021年5月成功入選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示範課程,教師團隊獲評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在第38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記者走近浙商職院這支教學團隊,看他們如何用這門課程回答了“何為師者”這個問題。


師者,課程體係設計師
繪好“路線圖”,確定“任務書”,列出“時間表”,是有效實施課程思政的基本路徑。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浙商文化》之“綱”在文化,教學團隊在課程體係設計過程中,將中華傳統文化、浙江地域文化、商業產業文化和學校特色文化等各類文化要素有機融合,強化特色文化育人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體係的深度融通,形成“浙江特色·校本品牌·思政融合”商文化育人體係,通過多維度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理解商業倫理、經商之道、商人的處世哲學,培養“有德行、懂管理、會經營”的商科技術技能人才。

師者,價值塑造主力軍
2003年9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誌指出,浙商的文化基因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浙商文化》教學團隊始終秉持“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原則,聚焦商業文化素質教育,立足“三教”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融合思政教育,重視教育中的價值引導和德育培養,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優化內容,整合資源,把握趨勢,豐富形式,將商文化的精神內涵融入通識教育、“雙創”教育、專業教育中,打造“浙商文化”“中華商文化”等具有示範效應的商業文化素質教育特色課程,實現優質商業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全覆蓋。
師者,浙商文化傳承人
浙商文化源遠流長,《浙商文化》團隊從“古、今、人、文、魂”五個維度對我國數千年的商業發展進程進行了梳理,將中國商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優秀基因融入育人體係,培養學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以自強不息為核心的寶貴品格。在係統梳理商業演進脈絡的基礎上,《浙商文化》教學團隊挖掘、分析、凝練優秀商業文化精華,合理構建商業文化素質教育體係,通過多維度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踐行商業倫理、經商之道、處世哲學。如“浙商文化”課程圍繞“七商”,即“商史—商路—商幫—商號—商魂—商創—商戰”內容,幫助學生構建商業文化圖景,明晰新時代優秀商業工作者應該具備的特質與素養。
師者,文化育人實踐家。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麵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是關鍵。要推動廣大教師進一步強化育人意識,找準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確保課程思政建設落地落實、見功見效”。《浙商文化》在課程設計之初,即明確要開展“五維度四階段”的商科特色文化育人實踐活動。五維度指的是:一是以“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用改革創新的時代文化感召人;二是以“興業報國”為旗幟,用擔當的紅色文化鼓舞人;三是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用勤毅的職業文化塑造人;四是以“仁和誠樸”為基點,用優秀的傳統文化浸潤人;五是以“地域人文”為養分,用凝練的地域文化熏陶人。四階段指“塑行、強能、致用、鑄魂”的文化育人遞進式推進路徑。


《浙商文化》教學活動設計豐富多彩,遠不止幾位受訪同學印象深刻的幾種方式。教學團隊通過每周商業播報拓展商業知識,提升學生對信息的篩選、整合、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商人故事講授引導學生對奮鬥、創新、轉型、擔當等素養的理解;攝影作品畫展通過鏡頭描繪,啟發”幸福生活來源”的思考;學長連線增強學生對職業崗位素養的了解;商業文化明信片(由上一屆學長的作業製作而成)作為激勵手段派發給優秀學生,同時體現文化傳承;“繪出心中的商”活動提升學生對商文化的梳理、凝練、呈現能力;“全媒派·商業文化短視頻達人秀”將學生轉變為商文化的踐行者。
(責任編輯 餘新花 趙洪河)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