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 通訊員 蔡柳燕)杭州市周浦中學秉承“立德樹人、提質強校”的辦學初心和理念,立足教師發展、全麵質量、課堂教學,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教師團隊建設、專業成長為切入點,以主題研修、專項比賽、教育教學展示為形式,搭建學術平台、豐富學術內涵、營造學術氛圍,引領廣大教師走向研究、提升專業素養。

10分鍾重難點教學視頻評比
教學重點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及由內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稱之為學科教學的核心知識。教學難點是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難點不一定是重點,也有些內容既是難點又是重點。本次學術節聚焦課堂教學重難點,讓教師錄製限時10分鍾視頻,想出各種有效辦法進行教學重難點突破,17個備課組參與視頻錄製,7個優秀案例,成效明顯。
命題比賽
為進一步提高骨幹教師的命題能力,促進青年教師更好、更快發展,引導教師從命題者的角度去研究問題,更為有效地訓練學生審題的思路和規範答題的方法。本次命題比賽得到全體考試學科教師的大力支持,學科教師借助21世紀教育網在線組卷功能進行組卷。命題活動著眼於關鍵,拓寬了教師視野、啟發教師思考、促進研究、增長了評價能力。參加本次比賽的老師都能夠認真學起來,好好研起來,努力幹起來,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在成長中示範,帶動一批人,督促一批人,培養出一批既有理論支撐,又有實踐探索的優秀的試題命製能手。
解題比賽
全體語數英科社5個學科共40位教師參與本次解題能力比賽。解題能力比賽試卷由教研組長利用21世紀教育網在線選中考題直接生成答卷、問卷和答案。教導處規範考試程序、認真組織監考、批卷。賽後參賽教師表示:通過做題比賽有效促進了自己對教材和中考的進一步理解,進一步幫助自己從“教教材”變為“用教材”,從“知考綱”變為“用考綱”,從“講考題”變為“悟考題”。同時幫助自己轉變角色,換位思考,切身體驗應考的心理狀態,為今後教學備考、指導學生都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教師對解題能力比賽試卷進行點評
楊晨林老師對語文試卷點評:1.題型完備,且和平時考題接軌;2.古詩文群文閱讀,詩文互為印證,是一大亮點;3.題量太大,45分鍾不易答細致;每題分值有待商榷。
張奇老師對數學試卷點評:這份卷子主要由中考題和競賽題組成,對教師來說,難度適當,對教師了解中考難度有很大意義。不足:題量太多,讀題,想題,寫題都要時間。
周玉老師對英語試卷點評:該套試題從題型和題材上基本延續了中考題的出題風格,試卷的難度不大,但區分度仍明顯,拿高分不易。通過這次考試,教師也對中考考點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江淩老師對科學試卷點評:1.試卷命製標準,題目選題全麵,設計科學學科全領域;2.試卷有梯度,較多題目都涉及教師的模糊區域;3.試卷題量偏大,可以考慮設置必做題和選做題。
盧紅澤老師對社會試卷點評:試卷亮點:1.情景真實典型。20個試題中,有真實情景的達11題,尤其是非選擇題5題材料是真實情景,而且情景典型、重大;2.緊扣課程標準。所有的試題命製都在曆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標準範圍內;3.體現綜合思維。所有試題考查的內容都是多個主幹知識的有機綜合。設問也是從不同的角度有遞度地進行。試卷改進之處:1.題量偏大。應有所取舍;2.分值不準。
課堂教學展示
同課異構《6.5線段的長短比較》
區學科帶頭人——查琳老師
數學是聯結“生活”與“知識”的通道,作為新課改下的教師要會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生活實例,“活”用教材,尋找生動有價值的學習資源,使生活與數學融為一體,使教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一種現實,爭取使每位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使每位同學都在數學學習中得到收獲。
本節課的亮點有以下幾方麵:(1)本節課充分挖掘學生身邊的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身邊的數學材料引入課堂,將生活中解決問題經驗抽象類比為數學經驗的獲得。從而使原來枯燥無味的講解轉變為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幾何知識的理解。(2)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可操作性強。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中,將生活實踐和數學聯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本節課用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了相應的動畫,抓住學生的好動和喜歡動畫的特點,讓他們在邊看邊模仿的過程中,將數學知識收獲與應用,提高了學生的聽課興趣,製造了輕鬆娛樂的氛圍,使得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4)課堂教學設置關注單元整體,注重了知識之間,章節之間的聯係,為學生數學知識體係的形成鋪路奠基。讓學生經曆數學常用“觀察——猜想——歸納——驗證”方法,由實驗歸納向推理演繹階段過渡,在“用”中去體會,從“做”中去鞏固知識,注重實際問題解決的方法和步驟。突出幾何圖形研究的一般方法:一、幾何圖形研究常用特殊到一般地(從簡單到複雜)研究形式;二、經曆問題的發現與提出(為什麼要研究?為了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分析和解決過程(怎樣研究?尋求實際問題解決的途徑),完整地經曆一類圖形的整體研究過程;三、強化一般觀念統領下的係統結構邏輯。(從哪裏出發研究?沿著什麼路徑研究?用什麼方法研究?)(5)例題選排,均采用梯度設計,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同學們體會到了認知理論的漸進性原則,一次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評價方式多樣,練習及時測評與反饋,當堂檢測等涉及麵廣。
區學科帶頭人——陳小青老師
本節課以數學活動“兩位同學比身高”為起點,學生獲得經驗,在抽象出線段之後,類比得到線段比較的兩種方法:度量法和疊合法。該環節取材於生活,吸引學生注意力,聚焦於數學,圍繞數學內容展開教學。
教學過程中,陳老師先以圖形的直觀給出,再聯係到數量,給出文字的描述,最後再給出符號的表示,使圖形語言、文字語言和符號語言三者的優勢互補,數學味濃厚,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陳老師非常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學習方法的引導:一方麵強調數與形結合,把幾何意義與度量的數量關係結合起來;另一方麵是研究方法的滲透,為後續角的學習提供類比學習的方法。
在知識應用的環節,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比較、思考之後,得到“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一基本事實,體會經過實驗比較得到結論的方法是科學的方法,並會舉出一些實際應用以提高對此性質的實用價值的認識。
可以看出,這節課陳老師精心準備,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思路清晰,教學過程中語言簡練,書寫規範,問題引導,層層深入,是一節成功的幾何教學示範課,獲得了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
“同課異構”活動是思想的交流,是思維的碰撞,是知識的幫、帶,是技能的傳授。“同課異構”賽教活動的開展,展示出我校中青年數學老師的教學水平的飛躍,看到了老師們不斷成長的力量,更看到了老師們精心上好每一堂課的決心和行動。
青年教師對課堂教學感悟
周玉老師
12月16日,我在704班開展了一節指向聽說的公開課,這也是校學術節的活動之一,學校組織了老師並邀請家長聽課,對我來說是有些刺激且新奇的體驗,雖有不足,但也收獲了很多。
本節課的上課內容為2e,我設置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進一步熟悉how much is/are……的用法。
2.學生能夠學會使用恰當的聽說技巧表達情感。
3.學生能夠在不同的場景使用不同的表達。
基於以上的教學目標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學流程:
Step 1:導入
使用與聖誕節相關的歌曲進行導入,在歡快的氛圍下詢問聖誕節的日期,通過依舊帶新讓學生感知到聖誕節即將來臨,並且引出I want to buy sth for Christmas day.
Step 2: presentation
1.呈現新詞環節,通過使用希沃的蒙層擦圖功能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學生能夠進一步熟悉生詞,並且關注到 20 yuan for two pairs 這一用法。
2.限時1分鍾讓學生完成“What do you want to buy for Christmas day?” 通過投影的方式呈現學生寫的單詞,既能達到複習舊知的作用,也能為聽力活動做鋪墊。
Step 3: practice
1. 通過guessing the price這一環節,幫助學生鞏固How much is/are___/It is/ they are___.這一句型。
2.學生進行pair work。教師通過打分讓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回答。
Step 4: pre-listening
展示圖片讓學生猜測圖片兩個人的關係,培養學生的預測能力,並且能減輕聽力的難度。
Step 5: while-listening
1.學生進行預測之後,讓學生通過聽力填寫表格,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學會用聽力技巧答題。
2.獲取關鍵信息之後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語音語調,同時引出相關聽力技巧:(1) Loudly and clearly (2) Proper tones (3) Body languages。
3.Role play it: 邀請三到四組學生進行表演,並引導其他學生根據聽力技巧打分。
4.Summary:總結不同的表達,salesman和customer的不同表達。
Step 6: Post-listening
1.聖誕節和藝體節即將來臨,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回答下列問題:“What do you want to buy for those festivals? Let's go to JinJie Street to buy it.
2.通過checklist引導學生進行及時的評價。
楊晨林老師
這學期我在全校教師及部分家長前執教了七年級上冊統編版語文教材的課文《女媧造人》。其反思如下。
一、初遇坎坷,積極應對改變
因跨年級開課,我接受挑戰。在向借班的陳老師了解她班學情後,又請教陳老師和師傅吳老師後,吸收她們想法並結合自己想法決定上《女媧造人》這篇課文。
二、發現問題,探尋解決路徑
改變目標課文後,我對教學設計進行了反複修改,課上下來仍存在幾個問題:1.對學生的預設把握不夠準確。2.對七年級學生的不放心,設置了不少由老師主導的問題。3.課堂上課的定位可能設置過高。
三、多麵切入,難題迎刃而解
麵對這樣3個自我拷問,我反複閱讀統編教材(尤其是單元導語、閱讀提示)及新課標要求,有了一些新思路,再去請教前輩們,決定從3個角度修改教案,盡量解決這些問題。
1.《女媧造人》位於統編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這個單元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想象豐富的作品,單元導語對想象這個寫作手法也有所提及。另外,單元導語還提到了快速閱讀的方法,而教材前幾個單元也學習了批注式閱讀方法。因此在前幾個單元的基礎上,可以2條線並進,一條從內容和寫作手法入手,指向想象,另一條則在快速閱讀後做批注。
2.我對學生的不放心來自於對學情的了解不完整。因此,在正式上課前,我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讓學生直接說出自己對這篇課文最困惑的問題,這樣,也可稍解燃眉之急,大致知道學生的思考方向。
3.每堂課的設計都有一個及以上具體的目標,讓學生有所思、有所動、有所得。
這堂課的開展,有了我預見的學生活動和小組探討的積極,尤其是小組活動,學生都能手上寫寫(記錄),嘴上講講(討論),提前提出的明確小組分工也落到了實處。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到位了,對批注類型及其方法的掌握也不錯。經過上課展示,我的教學理念也成熟了一些,在各位老師的幫助下,我有了一些進步。反複實踐與演練,並加以反思,這樣的課比起閉門造車更加有成就感。
家長開放日,擴大教育場
本次學術節家長開放日活動以“家校攜手、快樂成長”為主題,學校通過家校活動,彰顯學校的教育理念,展示學校師生的風采,創設和諧育人的氛圍,進而促使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規範性、科學性、實效性。

通過學術節各項活動的開展,學校營造了很好的學術氛圍,老師的思想得到了啟迪,同時也促進了教師之間的合作,激發了教師鑽研教學研究的動力。感謝所有教師的認真參與,感謝初一年級家長熱心參與。學術節活動是學校發展的試金石、練兵場,學校會沿著學術研究的路徑積極尋找十四五發展的突破口。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