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 通訊員 錢佳芹)12月7日,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校長趙駸的在校工作與生活暫停了。因疫情影響,當天社區通知她須居家隔離。
今天上午十點,趙校長所在的小區通知她14天隔離期滿,預計下午解封,具體解封時間待市區防控辦下達指令後再正式通知。
“被通知要隔離時,我的心情很複雜,因為不知道要被隔離多久。但是望著這片藍天,我突然想到我能做的就是抓住身邊所有能讓我覺得幸福和安心的東西,也就是珍惜當下。”趙校長說,離開學校時,她不經意間用手機拍下了七年級教學樓的一角映在藍天中畫麵。
“我太想回學校了,回去見同事、學生,去上課。現在最想和學生一起去操場上跑步,想和同事們說聲辛苦了,因為隔離這幾天,我做不了什麼。”趙校長跟記者說起隔離結束後最想做的事,就連說話的語氣都變得輕鬆、愉悅了。
其實,居家隔離這段時間,趙校長並非她所說的“做不了什麼”,而是跟學校師生同頻共振,隻是她的陣地轉移到了線上。同時,在得知兩個班的學生被隔離後,她馬上召集領導班子開會,討論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如何開展線上教學等。
疫情來得突然,但這麼特殊的隔時光未嚐不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契機。因此,趙校長決定為這兩個班的學生專門上一課,由她來主講。她迅速收集了手機上現有的素材,整合內容,做成了一個ppt,主題是《在危機教育中探尋生命的意義》。
講課過程中,她給學生們分享了兩張照片背後的故事——
一張是當天淩晨兩點,她所在的小區地下車庫,兩位穿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正在微弱的燈光下忙碌。
“近期整個小區都被封控,居民進出需要查驗健康碼、行程碼,有的人嫌麻煩,寧可走小區的側門、後門。發現這一現象後,社區工作人員淩晨封閉了地下車庫的一個小門。”趙校長說,社區工作人員對她說,要是每個人都聽從社區的安排,他們就不用在這個時候加班加點了。
這時,課件上出現了一段文字——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阿爾貝特·史懷哲提出了敬畏生命的倫理思想:“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有賴於其他生命和整個世界的和諧。人類應該意識到,任何生命都有價值,我們和它們不可分割。”
趙校長說,一個公民德育的底線,是不給別人添麻煩,做好自己的事情,特別是在當下疫情期間的關鍵時刻。每個人都要在危機當中感受生命的小確幸,從而獲得力量。隻有從無數個小的力量中聚合更大能量,才能讓自己麵對挫折時無所畏懼。這些力量從哪裏來?就是從身邊和自己經曆的每一件小事當中獲得的。
另一張照片是趙校長兒子十年來的對比照。照片中,一個稚嫩的小男孩成長為了一個勇敢少年。
記者了解到,趙校長的兒子現在正在讀高一,是個體育生,熱愛打羽毛球。但在距離術科考試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她接到電話說兒子的跟腱撕裂受傷。“當時我的眼淚就嘩嘩地流下來,打了十年羽毛球都順順利利,沒想到會在這樣的升學關口經曆一場考驗。”趙校長把兒子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在之後的20多天裏,趙校長的兒子每天去醫院做康複訓練,晚上到家基本都是十點十一點,有時回家後還要繼續做恢複訓練。盡管非常辛苦,但結果是令人欣喜的——這個堅強的男子漢不僅順利通過了術考,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我希望我兒子的故事能引起同學們的共鳴,我更想告訴他們,當我們覺得天要塌下來的時候,隻需要咬牙再堅持一下,光明就來了。”趙校長說。
這樣一堂生動的“生命教育課”不僅讓學生感觸很深,也引起了不少家長的共鳴,他們紛紛為趙校長這堂精彩第一課點讚,很多學生也發表了自己的感想。
疫情當下,為何要為同學們上這樣一堂課?
趙校長告訴記者,作為一個被隔離的校長,她想跟這批被隔離的學生“同步”,“我們的境況是一樣的,我很能理解。同時,這樣的經曆也剛好是一個很好的教育資源。另外,從青少年成長的角度來說,他們需要經曆考驗,從中要學會麵對和解決問題。”
正如趙校長所言,新冠疫情就和所有危機一樣“危中有機”,隻要我們認真反思、積極應對,它就會成為促進全體師生形成新觀念,賦予學校發展新動能,推進孩子們自我效能新提升的一次機會。
(責任編輯 餘新花 趙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