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暑期“托管”先行者,助力鄉村教育未來 浙江外國語學院“蒲公英”赴金華浦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 通訊員 樓添翼 林琳 杜穎)
近期,暑期托管班已成為熱點話題。教育部近日印發了《關於支持探索開展暑期托管服務的通知》,鼓勵支持地方開展暑期托管服務。
浙江外國語學院教育學院多年來持續組織青年學生深入鄉村教育一線,深入貫徹青年習近平矢誌不渝的理想信念,依托與浦江縣杭坪鎮中心小學共建的實踐基地,以每年舉辦的傳統文化主題夏令營為平台,開展拓展課程,助力鄉村教育;采訪鄉村教師,培養紮根鄉村的教育情懷;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用教育“青春夢”托起“中國夢”。
2021年,浙江外國語學院教育學院15名學子,作為第十屆“蒲公英”社會實踐小隊成員,奔赴第十年“蒲公英”之約,並在杭坪鎮中心小學開展為期六天的“傳統文化夏令營”助教活動以及紅色文化教研實踐。

圖一:團隊合照
本次夏令營活動豐富,設置了浦江傳統文化體驗課程、紅色拓展性課程、農業基地實踐、紅軍毅行等沉浸式體驗課程。
在浦江傳統文化課堂上,邀請到浦江道情傳承人傅興德用浦江方言將傳統故事娓娓道來,讓孩子們在浦江方言特有的韻味中體悟蘊於彈唱間的浦江風土人情;剪紙傳承人樓基洪手持金剪、口述妙招,在刀痕交錯中,對稱熱帶魚、桃花、牡丹、“立”春等各式彩色剪紙栩栩如生,帶領孩子們感受浦江剪紙的神奇魅力。


圖二、圖三:浦江傳統剪紙體驗
恰逢黨的百年華誕,在紅色拓展性課程中,實踐隊員以“紅色衍紙寄初心,致敬建黨百周年”為主題帶來了一節別開生麵的衍紙手工藝課,讓營員們在具體的實操過程中,體悟紅色力量。

圖四:紅色衍紙課程
學習不僅局限於課堂,實踐隊員們還與小營員們一同前往當地的農業基地,在實地參觀中了解農業發展的巨大差異與革新;實踐隊員和營員們一起學習搓草繩,體悟革命先輩在艱苦環境下的頑強奮鬥精神。小營員們一隻腳踩著繩子的尾端,兩隻手使勁地揉搓草繩,在一次次的錯誤實踐和模仿學習後,終於編織出一根根長達幾米的草繩。

圖五:草繩體驗
“這次夏令營很有意思,我在這裏學會了疊衣服、搓草繩、製作觀音豆腐、做米篩爬,還會剪桃花、剪熱帶魚、做折紙翻翻樂、繡布袋……每一節課我都很喜歡,學會了回家還可以教弟弟。下一次我還要來!”在一個小營員這樣感慨後,小朋友們都連聲附和。
“在建黨百年之際,我們奔赴金華浦江,開展此次“蒲公英”紅色文化教育實踐。在這短短五天裏,我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魅力與家國情懷的使命。在那一張小小的剪紙裏,在孩子們專注的神情中,我看見了教師矢誌不渝的責任與擔當,看見了鄉村教育事業的光輝與希望,看見了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與血脈。”實踐隊員小學教育專業傅雨潔分享道。
作為組織者,杭坪鎮中心小學校長樓基洪表示,“體驗教育對於孩子來說太欠缺了。夏令營作為孩子暑期的一份‘試驗田’,給孩子們帶來不一樣的暑期收獲,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份別樣的體驗!”

圖六:人物專訪——杭坪鎮中心小學校長、浦江剪紙非遺傳承人樓基洪

圖七:學生上課場景
青年學生為主體,實踐基地為平台,實踐隊員們合理安排服務內容,發揮師範生專業優勢,利用當地特色資源,讓參與托管的學生在實踐中自我探索和學習,凝聚多方力量,努力做暑期“托管”先行者,助力鄉村教育未來。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