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訊(通訊員 金軍 陳芳 編輯 葉晨曦)5月31日上午,一場“把綠色獻給祖國”為主題的活動在教科所附小的校園裏隆重舉行。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當《我和我的祖國》歌聲響徹校園之時,教科所附小對祖國的綠色獻禮活動也徐徐拉開帷幕。上城區區委常委南星街道書記宣寅、南星街道副主任應翔、上城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金瑩、南星街道組織員朱俊麗、上城區義務教育科阮潔參加。南星街道還給孩子們帶來了小毛巾作為六一節禮物,生態校園,從少用紙巾,多用毛巾做起。
接著,六(2)班石芸菲同學向大家宣讀“我為祖國獻綠色”六一生態展演活動倡議書。附小的生態建設已初顯成效,真希望我們繼續努力踐行著,共同打造“校園會呼吸、資源自循環、師生共成長、萬物能創造”的生態校園。
在主持人的指引下,帶著好奇,同學們開啟了各年級生態展演的解鎖之旅--
走過生態長廊,來到一年級教室外的菜地。看一年級的小可愛們亦或是穿著瓜果蔬菜服飾,“長”在田地裏,亦或是換上小動物服飾,在田間穿梭,他們來了場植物與動物間的精彩對話。被孩子們萌翻了的阮潔阿姨忍不住和“小菠蘿”交流了一番。
二年級和六年級則是通過現場運土的活動再現半年前打造B樓屋頂花園時所貢獻的智慧與勞動場景。愚公移山般的運土工作,培養了附小娃愛勞動、肯動腦的良好習慣,也為生態建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去往三樓報告廳的路上,孩子們所設計的各樣展品吸引著大家的目光,件件是精品,樣樣皆上乘。
在三樓報告廳裏,孩子們進行了情境劇的表演:壯壯、美美、小博、慢慢、樂樂麵對一塊貧瘠的土地,一起群策群力,努力開墾。他們從《秘密花園》裏得到啟發,建造“蚯蚓塔”,放入廚餘垃圾,這樣蚯蚓就在蚯蚓塔裏安心地負責鬆土的工作啦!孩子們以講述故事的形式再現了本學期以來學校肥沃土地,推動資源自循環的工作場景。
與此同時,美術組的同學們在屋頂花園開展寫生的活動,四年級組在海螺廣場上演生態時裝秀,好戲輪番上台著,孩子們在校園裏歡樂地奔跑,圍觀著。
當各項表演節目落下帷幕時,操場裏成了掀起另一場高潮的主陣地——紅領巾環保義賣活動上線啦!各班級在指定地點擺放攤位,讓舊物循環起來,重新提現它們的價值。
本次活動引來了各界媒體的關注,陳滔副校長以及石芸菲、許以墨、馬誼欣等同學接受了記者的采訪。陳校長介紹說,學校這一年以來積極響應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政策,以勞動教育為切入口積極打造城市生態文明校園,這一特色和我們上城區教育局所打造的美好教育中,美好環境和美好學生不謀而合。希望通過“把綠色獻給祖國”的活動,呼籲所有的學校都能成為一個環境會呼吸、資源自循環、自然共成長、萬物能創造的生態文明校園。
六一生態展演活動,是學校打造生態文明校園過程中的一些階段性成果,是教科所附小學子與“綠色”的約定——“把綠色獻給祖國”。
後續,學校將分各年級段開展低段學生田園牧歌活動、中段學生打造微型八卦新村工程以及高段資源自循環主題研究項目,期待附小再創綠色生態成果,也讓我們一起付諸於實踐,參與綠色生態環保行動中來!
我為祖國獻綠色——生態展演活動倡議書
敬愛的師長、親愛的小夥伴們:
在我們生命的某一刻,突然意識到我們就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時,我們的內心是否湧動過一絲感動?當我們身處天藍、地綠、水清的環境中時,是否在想:要是一直這樣,該多美好?
是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發展的基礎,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藍天碧水綠地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和付出。
2019年世界環境日由中國主辦,全球聚焦“空氣汙染”主題,主場活動設在我們生活的美麗城市——杭州。
我們學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建設“會呼吸、自循環、共成長、能創造”生態文明校園。
在我們的節日來臨之際,全體少先隊員發出倡議——我們的節日,祖國的未來!我為祖國獻綠色!
在此,真誠邀請大家一起響應並行動:
1. 不用或少用一次性餐具,出門帶水杯、手帕和就餐用的筷子或勺子;
2. 不用或少用一次性塑料製品,減少塑料對大自然的汙染;
3. 將垃圾分為幹垃圾和濕垃圾:濕垃圾用來做堆肥、做環保酵素;幹垃圾再細化分類,讓廢物得到循環利用;
4. 繼承勤勞節儉的傳統美德,一日三餐健康飽腹即可,減少浪費;
5. 經常用公共交通工具綠色低碳出行,減少汽車尾氣排放;
6. 多植綠,用自然農法種植,保護每一寸土地。
7.珍惜每一滴水,節省每一度電,用好每一張紙。
“我為祖國獻綠色,我是行動者”!
響應人:
2019年5月31日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