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訊(實習記者 王勃瑛 通訊員 程振偉)“這是我們發動學院學生,多方采集,反複核實,整理成冊的學黨史素材庫。”杭電管理學院學工辦主任何照清指著一個共有75頁、封麵寫著“黨史事跡彙編”的冊子說道,“雖然同學們身在學校,但花了很多心血。”

“父親時維謙,1938年參加革命,在老家任小區隊長,1947年在阜縣楊集戰鬥中不幸被捕,被槍殺,英勇就義。終年27歲。當時我隻4歲,我和母親正在門樓下乘涼,突然東平樓村的時克紅來報喪,說維謙在楊集傷了(犧牲)了,我雖小,但已懂得什麼意思,也隨著母親哭起來……”
在《我的革命烈士姥姥爺時維謙》一文中,宋建汶同學複述了自己在山東菏澤的姥姥爺的英勇事跡。“之前隱約聽媽媽說過,她的爺爺是革命烈士,這次我下決心,一定要詳細了解他的故事。”

“楊奎春,男,1922年4月8日出生,係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三莊鎮台莊村人,中共黨員,民兵戰鬥英雄,農村退休幹部。抗戰期間,楊奎春賣三個老林的上百年的柏樹買槍打鬼子,得到區中隊和台莊村民各支族的支持,買了60支65、79式長槍,與鬼子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有一次在邱前南嶺打偷襲戰,他率領9名民兵,打死鬼子3人,打傷4人,獲得縣大隊的獎勵。解放後,楊奎春曾舍身救人,五次進大淹子,救出落水兒童楊為育。帶領支村部一班人發展經濟,先後建300畝果園,40畝茶園,滿山板栗上萬株,為增強集體經濟辦起了付業和油坊、麵粉加工、彈棉花等,購買50馬力拖拉機3台跑起運輸,付業資產上百萬,使台莊經濟蒸蒸日上。1984年他光榮辦理農村書記退休。”
在《我的太姥爺抗日英雄楊奎春》一文中,韓子陽同學追述了自己太姥爺這位老黨員不平凡的一生。
“太姥爺還在時,他零零散散跟媽媽講了一些自己過去幹革命、打鬼子、搞建設的事,這次借學黨史契機,我特地打了好幾個電話問了家中好些親戚,終於把太姥爺光輝一生的碎片事跡拚齊了,太姥爺並非什麼知名革命人物,但他的幹革命、搞建設事跡是我們國家偉大黨史的一部分,我覺得我的太姥爺也很了不起,我要把他的事跡自豪的講給身邊同學們聽。”韓子陽說。
還有的同學,通過朋友收集到民間真實發生過的平凡革命英雄的事跡。管理學院高亦心同學在《臨沂軍醫韓老伯》中寫道,青島科技大學的表哥說,去年他們拜訪了臨沂一位參加過多場戰役的老人,這位老人姓韓,已經90歲高齡了,他是當年孟良崮戰役中我軍一的名軍醫,主要任務是搶救受傷的士兵,這份工作讓他親身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性。說著說著韓爺爺眼角已經有了淚水,談到戰友的犧牲韓爺爺臉上滿是難過不舍。想起革命先烈的犧牲,這份平靜的生活已經讓他感到很滿意了。
“韓老伯的名字,他讓我們不要寫出來,因為他覺得相比那些犧牲的戰友,自己做的實在不算什麼。可在我的眼中,這些平凡的革命人物,他們的事跡也不能被淡忘,我們要盡其所能收集起來講述出去,不辜負曆史。”高亦心說。
“同學們從自己身邊開始,收集與家族、家鄉有關的革命、建設事跡,有一些是第一次見諸文字形式並公開社會,這樣打撈一些老黨員、先進人物們快要沉沒的先進事跡,幾乎就是跟時間流逝賽跑,然後將這些真實事跡彙編成冊,用講故事、拍視頻等方式傳播給年輕人,讓更多人知道。”杭電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陳新說,“這樣的方式很適合00後大學生,讓他們感受到學黨史很接地氣、很親切。暑期,我們還將派出黨史事跡口述收集小分隊前往革命老區。”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