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浙江站訊(記者 陳顯婷 實習記者 趙小倩 通訊員 邵歡歡)“老師好!”前幾天,杭州市南肖埠小學的毛老師剛走進班級,立馬就有個學生跟他打招呼。僅這短短三個字,讓他高興了好半天。
為什麼在其他老師看來很是平常的一句話,會讓毛老師如此興奮呢?在南肖埠小學裏,有一個平凡而又“特殊”的孩子,他叫小辰,是個隨班就讀的學生。他患有先天性自閉症,現在每天上午跟著班上其他37個孩子一起正常上課,下午則到學校安排的專門教室裏進行特殊輔導。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有社會交往、語言溝通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性、重複性行為等症狀。由於先天問題,小辰與人交往有障礙,在普通人看來很簡單短的一句話,他要說出來,都需要花費非常多的時間。這就是為什麼小辰的一句“老師好”,會讓毛老師如此欣慰了。
今天,就讓我們來聽聽發生在南肖埠小學裏的暖心故事。
用愛與包容溫暖“特殊”孩子
隨班就讀是特殊教育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指殘障兒童少年在普通學校的普遍班級接受教育的一種安置形式,這種形式有利於殘障兒童就近入學,有利於他們與普通兒童接觸、融合,從而幫助他們適應生活、適應社會打下基礎。
現如今,不少特殊孩子經常受到歧視,會遭受來自普通孩子的諷刺、挖苦和孤立等,致使他們更加自卑和孤僻,甚至加重自身病狀。但在南肖埠小學的校園裏,不斷蔓延的隻有愛與包容。
“我們希望普通平凡甚至特殊的孩子,都能夠在學校的幫助下走好腳下的每一步,”據毛老師介紹,在“步凡文化”的影響下,學校推崇全納教育,保障每個孩子的入學權利和受教育權利,即使是天資較弱的特殊孩子,也同樣會受到正常對待和引導。
“特殊學校專業性強,設備也完善,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利於特殊孩子成長。但隨班就讀能夠讓特殊孩子融入到普通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中,能夠讓他們與普通孩子互相容融入和理解,”毛老師說,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一起接受普通教育,有利於他們今後自立、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同時,也有利於普通孩子成長為懂得關心和幫助他人的人。
由於特教老師很難進入普通學校,所以,南肖埠小學的老師們會有意識地“補習”相關知識,再對小辰進行教育和輔導。不僅如此,為了確保專業性,學校時常還會邀請江幹區特教中心的專業人士來查看特殊孩子的情況,並給老師點對點指導。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南肖埠小學裏,隨班就讀的特殊孩子有3人,分布在5年級和6年級。對於特殊孩子來說,學習隻是很小的方麵,最主要是的目的是幫助他們適應生活,為未來步入社會做鋪墊。所以,一般在正常課程安排外,小辰還會在學校特批的空教室進行專業的特殊學習。
按照規定,學校要為每一個隨班就讀的特殊孩子準備一本小冊子。南肖埠小學陳老師向記者展示了封麵上寫有“特殊需要學生個人成長檔案”的輔導冊,很厚重的一本。記者翻看發現,裏麵的內容不僅細致,還非常豐富。就以小辰為例,成長檔案裏麵記錄和保存了小辰殘障檢測鑒定、研判分析、個別教育計劃、輔導記錄、學業考查和能力發展等各方麵的文字、照片等資料。小辰所在班級的所有老師都要定時填寫。
值得注意的是,這本個人成長檔案由學校專人負責管理和保管,並嚴格保密,隻用於學生升學、轉學等教育教學工作,畢業時要上交特殊教育指導中心統一保管。
陳老師說:“每個老師都要對特殊孩子有‘特殊’照顧和關注,同時要定時填寫輔導冊,這對老師來說,其實是額外的工作,但老師們都很用心。”特殊孩子隨班就讀對於任課老師是個極大的挑戰,特別是班主任,如何將這一樣一種教育資源善用起來,更是需要動不少腦筋。
正如毛老師所說的,對待特殊孩子,老師們要輸出相當大的愛心和努力,這其實是超越了教師職責本身的,很多時候是自發行為。“這太需要老師的愛心和情懷了。”
因材施教營造無障礙校園環境
每個孩子都像樹葉一樣千差萬別,每個孩子的心理也各有不同。“要專門為他們設一把尺子,專門為他們開一個口子。”毛老師說。對於小辰這樣的特殊孩子,南肖埠小學的老師們因材施教,根據特性采用特別的教育和輔導方式。
“他上課一般不吵不鬧,對課堂沒有造成什麼影響。”班主任李京說,以前的小辰認知和理解能力較差,且缺乏語言和社交能力,他會突然間在課堂上像袋鼠一樣不停地跳動。如今,小辰的進步很明顯,能夠安靜看書、學習,也已掌握了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
為減輕小辰的學習壓力,數學、道德與法製等內容較為複雜的課程,學校不對他做硬性的學習要求,但語文、音樂、科學實驗等課程要正常跟進學習,這對於他向好發展非常有利。
另外,小辰的日常學習內容是十分“彈性”的,作業布置分層進行,評價體係也是多元的。學習上表現好的時候,老師們毫不保留地表揚和鼓勵;在未完成作業時,老師們不會特意提醒或批評,讓他始終在和諧的氛圍中健康、自信的成長,“我們盡最大可能創造適合他的、無障礙的校園環境。”毛老師說。
在與小辰班上的同學們見麵的第一天,毛老師就在黑板上寫下了6個字——“一個都不能少”。在他看來,班級體就像一列火車,無論哪節車廂停了都要給予幫助,最後再一起向前行駛。
就在前不久,班級裏為小辰成立了一個陪護小隊,專門“陪聊”。同學們自主報名,排好值班表,輪到值班的同學,要在課餘時間陪小辰聊天、談心。不僅如此,同學們還要寫有愛的陪護日記,將陪小辰的一天用文字記錄下來,讓老師和即將“陪聊”的同學們更好地掌握小辰日常的細微變化,加深溝通和了解。
小辰在輕鬆活潑的班級氛圍中有了明顯的變化。同班同學小希說:“小辰會和我在微信上聊天,主動問我作業上的問題。”“我們還一起去過蹦床世界,經常一起出遊。”另一位同學小易說道。從同學口中,記者還了解到,小辰是一個多才多藝的男孩,他會彈鋼琴、會唱歌,還經常和小夥伴們講起他與阿力(小狗)的有趣故事。
放假在家時,小辰經常說,想回學校上學,不難看出,校園生活對他的影響確實非常大。“小辰其他書都不喜歡看,就喜歡看班級專刊,特別是看到同學的名字時很開心,因為都是他熟悉的人。”所謂的班級專刊是毛老師提議創建的一本寫作交流刊物,裏麵收錄了同學們的優秀文章。“雖然小辰現在的寫作能力和思維邏輯較弱,但以後他的文章肯定有機會登在刊物上。”毛老師說。
“逆風前行”為孩子保駕護航
為了一個特殊孩子的成長,一個家庭和一雙父母要花費的心血可謂是巨大的。據小辰爸爸說,小辰在三歲時被發現有些“特殊”,從那以後,他便到專業機構訓練。一年級時,小辰融入了普通校園,這五年來,充滿了艱辛和驚喜。
養一個普通孩子父母都要花費極大心思,對於特殊孩子的父母而言,他們可以說是在“逆風前行”。小辰的父母始終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的積極態度,帶著愛和嗬護撫養孩子幸福成長。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一次家長會中,說到家校共育的問題時,毛老師以小辰父母為例做了分享,引導家長們提高對孩子成長和教育的關心。當時低著頭的小辰爸爸聽到後立馬抬起了頭,全程目光緊跟著毛老師。會後,小辰爸爸還主動加了毛老師的微信,在不打擾他上課的前提下,經常與他溝通孩子的變化、進步等情況。“當我看到他抬頭的那一瞬間,我完全能夠感覺到他作為一個父親的驕傲。”毛老師說。
剛入學時,小辰父母壓力很大,怕孩子不適應,也怕對學校和同學造成困擾。因此,他們前期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校陪讀。在小辰慢慢適應後,父母開始尋找合適的專業特教老師進行一對一陪伴教學,一找就是一年多。為了更好地為小辰做康複訓練,小辰爸爸就向學校申請了一間空教室,上午的課上完後,專業特教老師就會為小辰進行特殊輔導。
“他從三年級開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和學校的氛圍、老師的配合有很大關係,”小辰爸爸說,之前專門帶小辰去做了注意力測評,結果最多隻能集中1-2分鍾,而且平常交流時也完全不聽外界的聲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三年級之後,孩子會主動溝通交流、向老師問好,校外時間還會邀請同學到家裏做客,這些進步和改變讓我們和老師都為之欣喜。”
說到這幾年南肖埠小學對小辰的接納、付出和配合,小辰爸爸滿心都是感激。在他看來,孩子的變化都是學校老師和同學潛移默化影響的結果。“等到上初中時,不知道還能否遇到這麼好的學校和這麼負責的老師。”小辰爸爸感慨地說。
高爾基曾經說過:誰最愛孩子,孩子就愛他,隻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對於普通孩子來說如此,對於特殊孩子更是。小辰就是被愛包圍的孩子,他身邊有一群耐心的老師,有一群可愛的同學,還有一雙無限慈愛的父母,雖然他是“特殊”的,但他是幸福的。
相信像小辰一樣的特殊孩子,都是上天派到人間來的天使,一定會被歲月和人間溫柔以待。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除教師外,其他人均為化名)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