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浙江站訊 (編輯 陳顯婷 通訊員 周佳麗)12月1日,經過一年多的籌劃與建設,“敦煌樂舞——常書鴻、李承仙絲綢之路樂舞藝術展廳”在浙江音樂學院隆重開館。敦煌學、音樂學、舞蹈學、美術學等各領域學者、學院師生代表參加開館儀式。
“敦煌樂舞——常書鴻、李承仙絲綢之路藝術展廳”主題集中,特點鮮明,文物珍貴,獨一無二。既有敦煌石窟壁畫,雕塑中的樂舞內容,也有敦煌卷子中的曲子、變文、樂譜、舞譜等,還展出了常書鴻、李承仙二位先生使用過的皮箱、畫具、筆記本、獎狀、照片等相關珍貴文物。
上千年前,敦煌曾是中西方文化交彙的中心,絲綢之路的繁華曾在這裏呈現。在“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的帶動下,絲路文化藝術交流持續升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音樂舞蹈藝術積澱深厚、多姿多彩,自古以來就是聯係沿線各國、各族人民情感、增進相互理解、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在敦煌一千多年繁榮昌盛的曆史長流中,為世人留下了絢麗多彩的古代民族文化,閃耀著瑰麗的藝術光華。敦煌石窟的壁畫、經卷、雕塑、文書、寫本等曆史文物,廣含著我國古代民族藝術的精髓,也充分彰顯了我國曆代勞動人民非凡的智慧和傑出的創造力,是一份彌足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產。特別是敦煌壁畫中千姿百態的音樂、舞蹈,名目繁多的樂器,卷子中的樂譜、舞譜、曲子詞、變文,更是為研究中國古代音樂舞蹈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開辟了新的領域。
浙江音樂學院作為一所新成立的獨立建製的音樂學院,自成立以來,就十分重視傳統音樂與舞蹈藝術的研究、保護、傳承與創新工作。為推進敦煌樂舞的研究,學院成立了敦煌樂舞研究中心,組建了“絲綢之路樂舞藝術研究”創新團隊,重點圍繞敦煌樂舞藝術,開展相關研究工作。
在敦煌藝術的保護和研究領域,常書鴻、李承仙二位先生作為我國著名的繪畫藝術大師,為保護敦煌石窟這一人類寶貴文化遺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常書鴻之子常嘉煌先生的關心支持下,浙江音樂學院重點建設了“敦煌樂舞——常書鴻、李承仙絲綢之路樂舞藝術展廳”,旨在紀念常書鴻、李承仙二位先生以及他們為敦煌藝術作出的傑出成就。同時,也為進一步豐富學院辦學內涵打造新亮點,提升學院文化品格建設新地標,從而推動學院音樂舞蹈學學科建設,開辟舞台表演新領域,為國內外所有有誌於敦煌樂舞研究的專家、學者提供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共同研究的公共載體,共同推動敦煌樂舞藝術發展。
隨後,學院還舉行了絲綢之路樂舞藝術高端學術論壇。論壇上,著名畫家常嘉煌等10多位藝術專家圍繞敦煌藝術發展進行了深入研討與交流,涉及敦煌音樂、舞蹈、曲子詞、變文、美術等多個學術領域,內容豐富、學術性強,對推動敦煌藝術的研究、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