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前段時間,記者應王雷英校長之邀,到杭州天地實驗小學(下簡稱“天地”)走了一趟。王校長說,聊聊“戲劇療育”的話題。
看著王校長很神秘的模樣,記者帶著強烈的好奇心,走進了學校的小劇場——
接下去的一堂課,記者看到了不一樣的老師,非常不一樣的孩子,以及不一樣的課堂。
賦予孩子空間扮演多種“角色”
在場景演繹中體驗情感變化
眼前,這位被三十多個孩子圍著的老師叫王天陽,是天地一名專業的戲劇課老師。
2014年,王老師浙江傳媒學院表演係畢業,也是這一年,他走進天地,成為了一名專職的戲劇課老師。
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屬於這群三年級孩子的戲劇課開始了。
剛一上課,王老師就讓孩子們在舞台範圍內,跟隨音樂的節奏隨意移動,節奏加快,就要快速移動,節奏變慢,就要緩慢移動。同時,他要求孩子們保持走動的狀態但不能跑,不能和其他人有肢體上的接觸。
如果前麵說的這些算是有難度的,那麼聽王老師的口令,在移動中變成一個“雕塑”,靜止在舞台中間,似乎難度更大。
這樣的“熱身運動”做了兩三分鍾後,王老師開始讓孩子們根據不同的環境,演繹不同的行走方式,比如在沙漠中行走,在沼澤地裏行走,在溜冰場上行走,在狂風中行走,在微風中行走等。隻見孩子們很生動地演繹著不同環境下行走的狀態,有非常大幅度的肢體動作,也有細微的神態和表情。
這是在幹什麼?課後,記者采訪王老師得知,這是在讓孩子們練習空間感。
原來,這堂戲劇課要求孩子們對繪本《風喜歡和我玩》的內容進行演繹。這本繪本是美國繪本作家瑪麗·荷·艾斯所著,深受孩子和家長的喜愛。前期的“熱身環節”,是為了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有力量、生命的風。
隨著課程內容的推進,王老師讓孩子們五人一組,一起演繹氣球、圍裙、雨傘和風箏在風中的狀態。這下孩子們可開心極了,他們分工協作,一人旁白(拉風箏線),其餘四人分別扮演氣球、圍裙、雨傘和風箏。一時間,孩子們跟“無形”的風“玩”兒了起來。
昨天王老師的試講課上,孩子們正在表演
在王老師的引導下,隻見有的孩子們鼓起腮幫,用身體演繹被風吹飛的氣球;有的孩子將身體盡可能“扭曲”,扮演被風吹皺的圍裙;有的孩子高舉雙手,演繹被風吹散架的雨傘;還有的孩子手舞足蹈,繞著舞台“胡亂”移動,扮演最終被風吹上天的風箏。
表演完的孩子,坐在舞台上,輕鬆、自然,而且都露出了驕傲的表情。“這樣的角色扮演,其實是讓孩子們學會情感表達。讓他們置身於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學會找到應對那個環境的辦法。”王老師說。
倡導孩子“打開”身體來學習
深挖教育戲劇課程的育人功能
記者看到的這節課,其實是王老師上的一堂試講課。本周五,他將代表學校,為上城區學術周分論壇區域學習中心建設研討會上一節教育戲劇課。
音樂老師張瑛琦是王老師這節課的觀眾之一,在她看來,這個“風”可以看作是一個壓力源。“在某一種情景再現中,孩子們能夠感受到一種壓力,從而要想辦法去應對這種壓力。”在課堂上,孩子們會去理解風,比如風的是什麼性格、脾氣。
張老師補充說,“風把圍裙擰成麻花,吹落了所有他能吹下的晾衣架,把傘給弄壞了……”這樣的情景,能讓孩子們感受到生活中的負麵情緒和壓力,同時也能讓他們理解負麵情緒,嚐試找到合適的處理方法。
去年王老師的公開課現場
戲劇作為一種教育載體,並不是簡單地教孩子角色扮演,而是將情景設置、角色扮演、即興表演等戲劇元素融入教育環節。美國學者艾林納·蔡斯·約克就曾在20世紀初總結了戲劇對兒童發展的作用,其中就包含了創造性、敏感性、流暢性、靈活性、想像力、情緒穩定性、社會合作能力、道德態度、身體平衡協調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王校長也全程聽了王老師的課,她認為,如果簡單理解,戲劇課就是將物品或者角色情感化,讓孩子們通過表演來釋放一些情緒。“還原生活情境,還原角色場景,釋放心情感情,找到釋懷媒介,緩解心理壓力”,王校長說,這就是教育戲劇在育人功能上的體現。
“對於這種育人功能,我們稱之為‘戲劇療育’。孩子們通過對課上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感知,以及場景的還原,找到情緒釋放的媒介和出口。”在王校長看來,戲劇教育是一種綜合美育,是一項綜合藝術教育形式,它匹配了多元智能發展,包括語言、邏輯、自然探索、肢體、空間、音樂、人際關係、內省等要素。所以,她一直說:“在戲劇課堂上,孩子們要‘打開’身體來學習。”
王校長讓認為,心理健康一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需要關注的問題。而不論是生活上的負麵情緒還是學業帶來的焦慮,教育戲劇對孩子的心理壓力都有一定的放鬆和緩解作用。
這也正是2014年起,王校長主張開設戲劇課程,開展戲劇教育的最初想法。自當年9月天地開出第一門戲劇課後,“戲劇”這個看似高端的表演藝術,滲透到了學校的各學科和社團活動中,一堂堂生動的校本戲劇課,在孩子和老師的歡呼聲中,越上越有意思。
戲劇教育的下個6年就在眼前
一群人可以走做得更好、走得更遠
從2014年開出第一門戲劇課至今,天地的戲劇教育之路已經堅持了6年。在這六年裏,戲劇課的理念越來越先進,上課的老師越來越嫻熟,孩子也變得越來越快樂。不少家長都跟王校長說,孩子們非常喜歡學校的戲劇課。每每聽到這樣的話,王校長就會非常開心,因為這是對學校教育戲劇課程的認可。
杭州天地實驗小學校長 王雷英
目前,天地一二年級每周每班都有一節進課表的戲劇課,其他年級也都開設了戲劇社團,全校打通,混齡走班。記者在體驗過王老師的戲劇課後發現,這樣的課堂,孩子們的參與感很強,而且都很投入,能給人一種沉浸式體驗。
王老師說,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在給不同的孩子上戲劇課,他慢慢地發現,孩子們有了變化,“孩子們的內心變得強大了,也有了同理心。在課堂參與過程中,他們懂得了團隊合作,更願意互相幫助完成任務。”
為了能夠更好地開設戲劇課程,更好地發揮戲劇的育人功能,王校長帶著老師們,創編了一本戲劇課程教材。2017年,這本由天地編寫的《玩轉童話——教育戲劇創意教程》在上城區戲劇節上首發。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目前全國首本教育戲劇教程書。
《玩轉童話——教育戲劇創意教程》
據王校長介紹,這本教程是由學校10多位教師經過1年多時間創編的。參與創編的老師中,僅有一人是專業出身,其他都是語文、美術、音樂老師等。王校長說。“這是一本真正的跨學科打造的戲劇課教程。”王校長口中有專業出身的這位老師,就是學校的戲劇老師王天陽。
目前,全國有百來所學校正在進行或正在嚐試開設教育戲劇課程,“凡是正在嚐試開設教育戲劇課程的學校,基本都在參考這本教師用書。”不過,王校長坦言,能夠堅持做戲劇教育的學校真的不多。
記者了解到,這本教師參考書適用於小學階段各年級,根據孩子的的身心特點,編寫內容分為低、中、高三個年段,共包含十二個單元,收錄了十二個經典的中西方童話故事,以及由老師們改編的童話劇劇本。
做教育要用心、用情,從天地這群專心“搞”教育戲劇課的老師的身上就能看出來。早在2016年,在王校長的倡導下,天地就創立了“創意閱讀與教育戲劇”的工作室。經過多年的發展與豐富,如今工作室之下又衍生出了童話劇、課本劇、音樂劇和偶劇4個工作坊。
這個工作室,成了老師們探討戲劇教育的學習共同體。每年,王校長還會接待全國多批來校參觀和學習的教師團隊,而她也非常樂意“敞開校門”,分享心得,互相交流先進的戲劇教育理念。
王校長認為,教育本來就是個靜待花開的過程,而戲劇療育同樣需要小火慢燉,強化過程,靜待結果。她也十分期待,能有更多學校加入到戲劇教育的實踐當中,為老師的教學帶來更多、更深層次的變革,也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更豐富、更純淨的土壤。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