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這所學校關於疫情的研究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關注!
beplay2网页登录浙江站訊(編輯 陳鎧奕)五一前夕,杭州所有小學生已經全麵開學。4月29日,在杭州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小學開展了一場特殊的“開學第一課”,學生們圍繞聯合國大會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17個目標,結合當下的全球疫情進行了一項實踐體驗活動。沒想到,這一活動近日還收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回信與肯定 。
小研究裏體現大視野
今年這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每個人都身處其中,也給所有人詮釋了什麼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學校教育如何從此次全球公共衛生事件中培養學生大局觀、全球視野,如何從疫情經曆出發,激發同學們深入反思問題以及與人類行動的關聯?杭州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小學的老師們有了一個看起來非常宏大的視角——可持續發展教育。
早在2015年,聯合國大會就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其中的17項涉及全球挑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對人類的生存至關重要。但是如何讓學生們參與這樣的大的議題,一直困擾著學校,而疫情成為了一個良好的契機。
今年4月初,杭師附小的老師們帶隊組成小組,通過線上教學,分班級對疫情相關聯的可持續發展議題展開研究,小到“良好的洗手習慣可以防控病毒”,大到“消毒水對環境的影響”、“ 5G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最終,同學們以小報、繪畫、辯論或調查報告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杭師附小校長俞富根說道:“這次我們是在新冠疫情這樣一個背景下,讓孩子們來研究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17個項目,那麼切口很小,他就可以立足自身立足周邊,疫情很大,他也可以關照到全世界,所以小孩子就可以通過小的研究放眼全世界。”

“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研究成果展板展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教育主管 Robert Elam Parua 專門為本次活動回信,他在信中提到:此次疫情造成的全國性停課影響了全球近90%的學生,大多數孩子都在遠程學習,支持和激勵孩子是他們成功的關鍵。他們希望看到學生重返校園時有著強烈學習的動力,而學校老師和家長們的努力確實可以彌補疫情所帶來的危機。
原文如下:
Dear Sir,
My Brief Message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On Behalf of UNESCO I welcome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back to school. COVID-19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impact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As you all know, Most governments or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temporarily close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an attempt to contain the spread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ccording to UNESCO these nationwide closures have impacted over 90% of the world’s student population. Several other countries have implemented localized closures impacting millions of additional learners. As schools have closed due to COVID-19, the majority of children were learning remotely in the past few months. Supporting and motivating children during remote learning was key to their success. Parents and teacher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o provide children with psychosocial support, care, encouragement and feedback. Motivating your children during remote learning is central to their success. Motivation means ensuring they are interested, involved and confident in their learning. Teachers and Parent you have an important role to play by providing your children with encouragement and feedback.
UNESCO wants to see students must be motivated to learn when they return to school and they have a lot of school working to catch up and I'm sure with the support of your teachers and parents will ensure that you will make up for what you have lost during the COVID-19 crisis. UNESCO is supporting countries in their efforts to mitigate the immediate impact of school closures, particularly for more vulnerable and disadvantaged communities, and to facilitate the continuity of education for all through remote learning. Education transforms lives and is at the heart of UNESCO’s mission to build peace, eradicate poverty and dri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ESCO believes that education is a human right for all throughout life and that access must be matched by quality.
分班研究成果,見證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
在現場活動中,杭師大附小的各班學生展示了他們的成果。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教育杭州專業區域中心(RCE杭州)也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專題點評。RCE杭州主任、浙江外國語學院教育學院院長吳衛東稱讚道:“中國心、國際眼、全球腦”,為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和能力對未來公民,杭師大附小在行動!



下麵,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杭師附小結合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所做的與疫情有關的研究展板吧。在每一個主題下,我們都可以看到學生們的真實參與。
SDG 1(無貧窮)

在2015年,世界上有10%的人口(7.34億人)每天的生活費不足1. 9美元。世界銀行提供的數據顯示,這相比1990年的近36%(19億人)有所下降。在國內和國際上的團結是消除各地貧困的關鍵,社交網絡對於提供第一時間幫助至關重要。
SDG2(零饑餓)

在新冠疫情期間,不僅工廠停滯不前、大多數商店關門,農業也受到影響。這意味著收成無法被采摘,可能會導致糧食短缺——特別是在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因此,現在最重要的是不浪費糧食,把握好糧食鏈的價值。
SDG3(良好的健康與福祉)

良好的健康和福祉從洗手等日常小事做起。新冠疫情直觀地展示了這些小事如何能帶來改變,以及我們每個人如何幫助保護他人。
SDG4(優質教育)

來自聯合國的數據顯示,在2018年,有近6000萬兒童無法上小學。在疫情期間,中國所有的小學都關閉了——這影響了約7900萬兒童,其中大部分兒童仍享有在家繼續接受教育的特權。在疫情之後,在線課程可能會更受矚目,並變得更加頻繁。然而,這些都需要國家(互聯網能力)和家庭(計算機)的投資,以及能夠使用這些平台和程序的教師。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中國,我們都應該為擁有這些可能性感到高興,因為它們同時也在培養年輕人的信息技術技能。
SDG5(性別平等)

全球失學女童的人數正在增加:預計將有1700萬的女孩將永遠無法獲得受教育機會。然而,世界上大多數護士和小學教師都是女性。我們應該支持女孩的教育,以鼓勵更多勇敢的婦女——在許多情況下,她們一直在第一線與病毒作鬥爭。
SDG 6(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

水是我們最寶貴的自然資源之一,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根本。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應該像學生們那樣,仔細研究影響水質的原因。比如說,除消毒液外,不使用的家庭用藥和其他家庭清潔液對水質的影響。
SDG7(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

討論我們共同的未來是更好地了解世界、發展新的創新的關鍵!目前的風險是,世界範圍內的經濟衰退將導致對於新能源開發的局限。這將導致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增加,從而對地球和居住在地球上的生物產生不利影響。
SDG8(體麵工作和經濟增長)

體麵的工作條件是全世界所有工人的權利。在疫情期間,許多公司和經營者們不得不在經濟現實(關閉意味著不生產、不賺錢)和可能通過密切接觸對勞動力造成危害之間做出選擇。對於如何達成這一良性平衡,沒有簡單的答案。
SDG 9(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

通過新產業或新的思維模式促進創新。5G和人工智能等新的基礎設施可以讓我們在困難的時候更接近彼此,但同時也會讓傳統的工作崗位流失。 這就是為什麼終身學習和 "創造性思考"十分重要的原因。
SDG10(減少不平等)

減少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主要是建立在自願參與的基礎上。例如,在德國,超過40%的14歲以上的人都自願參加誌願者工作,而且大多是無償的。在現在這樣的危機中,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
SDG11(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世界上68%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區。這些地區可以引領整個社會的可持續革命。我們有責任讓我們的城市成為創新的先鋒,並以身作則,展示我們如何引領世界向更可持續的未來轉移。
SDG12(負責任消費和生產)

在新冠疫情這樣的特殊時期,無現金支付可以拯救生命,因為它可以在無接觸的情況下完成。此外,無現金支付還提供了安全和合規性。在歐洲,無現金支付並不像在中國那麼普遍。部分原因是由於傳統(人們喜歡現金),也因為隱私問題。當涉及到全球生產和消費時,我們需要無現金支付方式,以保持供應鏈的連接。
SDG13(氣候行動)

氣候變化,這意味著地球溫度的上升,將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挑戰之一。麵對這一問題,家庭隔離將無濟於事。關於氣候變化的爭論與對於新冠病毒的爭論類似:並非所有方麵都是已知的。是的,會有一些勝利者和一些失敗者。但總體來說,提高溫度不會防止未來病毒的爆發。因此,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我們所知道的事情上,並利用我們所掌握的手段來對抗病毒。
SDG14(水下生物)


就目前所知,水下生物尚未擺脫新冠病毒的影響。實際上,水下生物可能是這場危機的贏家之一:許多工業化港口,如意大利威尼斯等地,都有海豚來過。由於病毒的影響,過度捕撈也已經停止了。
SDG15(陸地生物)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未來幾年內,由於氣候變化等人為造成的變化,將有超過100萬種物種消失。超過1.5%的鳥類物種已經消失了。為了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野生動物應該得到更有力的保護。同時,所有的人類都需要捫心自問:我們真的需要從自然界中攝取一切嗎?
SDG16(和平、正義和強大機構)

人類需要學會在未來幾個月甚至幾年內與新冠病毒共存。然而,在等待可能的疫苗時,不可能讓每個人都處於隔離狀態。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國家都在開發基於移動解決方案的計劃,如應用程序。通過追蹤和識別感染鏈,我們可以防止感染鏈的進一步擴散,並恢複到一種新常態。
SDG 17(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

新冠病毒顯示出世界是多麼的互聯互通。在很短的時間內,病毒就傳播到了所有主要的大洲——比鳥兒飛得還快。這一全球互聯性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創造了巨大的財富。現在,我們需要看一看我們如何克服這種互聯互通的弊端——病毒的傳播,進一步建設一個更強大的國際社會。疫情過後,在許多場合,將需要這種國際社會和合作:例如,應對氣候變化。
看了學生們的研究彙報展板
是不是也想和小編一樣
為孩子們點讚
疫情是我們共同的敵人
但也是一次難得的契機
希望這次疫情給孩子們留下的不隻是停課的記憶
更是一次特殊的成長經曆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