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這群杭師大錢江學院護理專業畢業的天使,用青春在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2020-03-16 16:43:00
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
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訊(記者 葉晨曦 通訊員 邵鴦鳳)在抗疫最前線,有一群錢江學院護理專業畢業的天使,他們正用青春在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醫務工作者們眾誌成城、萬眾一心,迅速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錢江學院護理分院已有十餘位校友先後前往武漢、荊門,他們當中,有工作十餘年的骨幹護士,有當兵歸來後的“男丁格爾”,也有工作才一兩年的95後,當接到“命令”時,都義無反顧赴鄂抗疫,奮戰在疫情阻擊最前線,她們大愛無疆,同心協力、守望相助,加入到眾誌成城的抗疫中,以實際行動踐行著白衣天使的責任與擔當!

楊幼芬:我必須做點什麼才能對得起當初在黨旗下的誓言!


  楊幼芬是錢江學院護理專業2009屆畢業生,現就職於寧波市婦女兒童醫院。2月9日淩晨,睡眼朦朧中她接到護理部主任的電話,沒等主任開口,她就迫不及待地問:“岑主任,是不是要我去武漢支援啊?”岑主任說:“是的,你考慮一下吧。”她說:“不用考慮,我早就做好了隨時去的準備。”放下電話,她看著熟睡中的兒子,思緒萬千,一夜未眠,因為天亮後,不知道該跟兒子怎麼說,不知道自己能否勝任重症病房的工作,心裏有忐忑,也有害怕,但她的意誌非常堅定!第二天深夜到達武漢,休整一天,她就投身到了戰鬥中去,一個晚上48張床位就收滿了。從剛開始的忙亂無章,到現在的步入正軌,醫療二隊取得了看得見的有形成果和看不見無形成果,她為是其中一員而感到驕傲!

  她說:“工作十幾年來,第一次讓我前所未有地為這份職業而感到光榮自豪!其實從疫情爆發之初,我就早早地向黨組織報名申請支援武漢。在電視上看到這麼多武漢人民遭受苦難,這麼多同行沒日沒夜的工作,我覺得必須做點什麼才能對得起自己當初在黨旗下發的誓言!

葉蕾:我“葉一針”的名聲怕是要毀了


  葉蕾是錢江學院護理專業2010屆畢業生,現就職於浙江醫院重症監護室。1月27日下午臨時接到通知,出發支援武漢!她作為一名ICU護士,在接到出發支援武漢的通知後,毅然剪掉了自己的長發,這樣可以更方便地穿防護服,防止交叉感染。她說:“ICU護士支援的是重症治療組,是最危險的地方,但我一定要去!有一天,有位60歲的阿姨哭著說, “不想活了,不要救了,就這麼死了吧。”葉蕾聽著,心裏五味雜陳。葉蕾關心地說:“我們這麼老遠來幫你們,我們也想家的,如果你不好起來,你們不好起來,我們一個都回不了家。”沒想到這句玩笑話,阿姨卻聽進去了,乖乖吃藥,沉沉入睡。

  在武漢天佑醫院,她牽掛著孩子,但最擔心的還是怕媽媽知道她去了武漢。她不想讓媽媽牽腸掛肚地擔心,特意隱瞞了前往武漢近一個月的事實。為了不讓媽媽起疑心,隻要得空,就用微信和媽媽發語音、發文字,但卻從不敢視頻通話。

  葉蕾曾獲浙江醫藥護理技能大賽第一名,紮針又穩又準,人稱“葉一針”,但穿上防護服,紮針難度大大增加了。“有時候護目鏡很容易沾上水霧,到後麵,隻能看見一個模糊的影子,非常妨礙視線。”可是,就在這種情況下,該給患者紮針還是得紮針,該給患者翻身,還是得翻身。葉蕾開玩笑說:“我‘葉一針’的名聲怕是要毀了。”日前,葉蕾獲得了由國家衛健委、人社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的“全國衛生健康係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徐佳:能多救一個就會增加一個希望!


  徐佳是錢江學院護理專業2010屆畢業生,現就職於淳安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武漢疫情爆發後,看到前線醫護“戰友們”的全力奮戰和奉獻精神,她毅然決定前往武漢支援。來武漢後,她支援接管的是重症(ICU)病房,大多數是年紀比較大,病情比較重的病人,她和戰友們抱著一個信念——盡己所能,全力救治,能多救一個就會增加一個希望。這些病人都非常信任浙江的團隊,常常雙手合十,說著感謝感謝。她說:“雖然在疾病和疫情麵前,人類真的很渺小,你不知道下一刻到底會發生什麼,但是我們也能感受到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在支持著所有醫護工作者們。在此次疫情中,我們失去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其實在我們看來,就是換了一個地方換了一身衣服在工作。相信在醫護“戰友們”的共同努力下,“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了,我們再堅持一下,一定會取得最後的勝利,戰友們,咱們加油!”

杜蓉冰:作為醫護人員,我隻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


  杜蓉冰是錢江學院護理分院2010屆畢業生,目前就職於麗水市中心醫院。接到任務後,她一夜未眠,到達武漢後,輾轉三個地方,最後落定武漢第四醫院。她努力克製著對孩子的思念之情,專心投入工作,她說:“來武漢,我並不是覺得自己是個英雄才來的,我覺得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我隻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並沒有別的。武漢疫情,被全國人民團結的精神震撼,中國舉全國之力幫其度難關,社會各界捐款捐物捐力,身為華夏兒女,我們能做的隻有請纓來武漢盡自己一點綿薄之力。武漢不要怕!相信我們的祖國,相信春暖花開的日子離我們不會太遠!中國,為自己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團結而偉大的民族感到驕傲!經過這件事,愛國情懷滿滿!下輩子還要做一個中國人!”

舒怡鴻:身穿白衣逆行的“新兵”


  舒怡鴻是錢江學院護理分院2017屆畢業生,現就職於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敬愛的黨組織,我是一名黨員,我先上!”舒怡鴻在大學時就入了黨,當得知疫情爆發時,雖然她還隻是工作也才兩年多的“新兵”,但她第一時間毅然報名請戰。來到武漢後,她接管的是同濟醫院光穀院區的重症病房,負責給患者做治療。“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她說,來到武漢後,她對這句話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很多時候,自己作為“新兵”並不能真正醫治重病患,但是一句關心、一句問候、一句鼓勵……真的會給病人帶來莫大的信心,這就是最好的心理慰藉。無論疫情有多麼嚴重,病毒多麼無情,每個人做好自己,陽光總在風雨後,春天總會到來。

陳思琪:我有責任盡到一名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的職責


  陳思琪是錢江學院護理專業2018屆畢業生,現就職於台州市立醫院重症醫學科。“作為一名護理工作人員,我有責任盡到一名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的職責,我自願報名加入支援武漢的隊伍,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疫情爆發後,她提交了她的“請戰書”,並在“請戰書”上按下了“紅指紋”,成為了台州市第二批出征馳援湖北的“勇士”。2月2日,陳思琪被分配到武漢市天佑醫院支援隊第五重症組。層層疊疊的防護服使人呼吸困難,缺氧帶來的頭痛讓她有些無法集中注意力,坐下來休息隻會讓這份不適放大,她努力讓自己動起來,轉移注意力,不斷適應缺氧狀態,晚上就用藥物助眠。她說,“隨著‘戰友’越來越多,我們對戰勝疫情也越來越有自信,醫護人員不會退縮,我相信我們的國家,也相信人民的力量會凝聚在一起,共同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山青海闊,你我共賞芳華。”

陳斌:武漢火線上的“男”丁格爾


  陳斌是錢江學院護理分院2018屆畢業生,目前就職於泰順縣人民醫院內科,是泰順縣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馳援武漢的“火線白衣戰士”,曾於2013-2015年在江蘇無錫服役,先後在急診及內科病區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是該院為數不多的“男”丁格爾。

  1月27日下午,陳斌得知醫院需要抽調1名護士作為浙江省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第二批隊員馳援武漢的消息,於是他第一時間找到護士長“競聘”出征,結果他以“男性、未婚、退伍軍人”三大優勢成功請戰。他說,“我想在綠色軍裝、白色護裝的基礎上再添一筆紅色。”在防控的最前線,因高強度的護理工作及嚴峻的疫情形式造成的心理壓力再所難免,但在隊友們的相互鼓勵下,他用自己的堅韌和擔當一一化解,全情投入到一線的戰“疫”。他的工作表現得到了隊友們及臨時黨支部同誌們的高度肯定,給予了他“講大局,識大體,敢於迎難而上;履行職責,不留遺漏;關愛患者,優質護理,是一位有愛心、耐心和責任心的青年骨幹”的評價。

賈娟娟:我會帶著所有人的期望平安歸來


  賈娟娟是錢江學院護理專業2018屆畢業生,現就職於浙醫一院消化內科。出發前,她剪短了頭發,像個小夥子一樣,帶著所有人的祝福、鼓勵、叮囑……踏上征程!來到武漢,剛開始的第一周沒進病房,隻是在酒店協助管理物資,協助同事們負責檢查穿戴防護裝備,雖然不是護理工作,但她感覺責任同樣重大,因為守護醫護的安全比她自己進病房更有壓力。後來,她進入病房工作,除了治療,她和同事們還要負責照顧病人的生活。病人常常會問:“我什麼時候可以回家呀,我怎麼才能回家呀?”這時,娟娟總是總是很耐心地安慰和鼓勵,她能理解病人的焦慮,心理護理在隔離病房尤其重要。工作雖然繁重辛苦,但娟娟卻說,病人們其實帶給他們很多感動,他們會在每一次得到幫助後由衷地說聲“謝謝”;還有可愛的老人會說“你們是好人呀”;在工作很忙的時候,病人會很理解地默默等著;淩晨他們眯眼犯困的時候,病人會說“沒關係,我不著急,你再休息會”……濃濃的人情味兒消散了一天的辛苦,她說:“生活不會每天都一帆風順,但每天都會有小美好在等著你!武漢,一座很美的城市,也曾經帶給我很多美好的回憶,希望能早日恢複往日的生機!”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