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play2網頁登錄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 張玲 編輯 白菁潔)職業教育發展到今天,已經迎來了最好的時期。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教育為大批有專業理想的學生提供了一個晉升和發展平台。
杭城有多所備受老百姓青睞的中職學校,杭州市建設職業學校(下簡稱建職)作為其中一所,辦學特色可以說是相當明顯了。建職是一所公辦的建設類專門化學校,在62年的辦學曆史中,有34年的職業教育辦學經曆,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建築方麵的專業人才。
走進這所學校,撲麵而來的是一種輕鬆明快的氣息。身著紅白相間校服的學生們,晨間誦讀國學經典、課上認真聽講、課間歡快嬉戲、熱心參與社團活動、見到師長恭敬有禮……總言之,這裏的學生是快樂的。“我們的理念就是讓學生在校園裏幸福地生活,讓他們認同學校、認同自己的專業,從而樂觀麵對未來,樹立人生目標。”建職的現任校長陸斌說。
自1991年畢業後,陸斌就在建職默默耕耘,至今已27年。2014年走上校長崗位後,他實施了一係列改革和舉措。如今的建職,不論是專業規模還是辦學水平,均處於杭州市建築類學校的領先地位,在浙江省乃至全國範圍內都具有較大影響力和知名度。這些年,陸斌和學校之間發生了哪些故事?
著力實施“抬頭教育”
讓職校學生找到亮點、尋回自信
在陸斌看來,職業教育隻是一個教育類別,而不是一個教育層次。從教27年來,他見證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曆程,“曾經的中職學校,定位是要‘管住學生’,現在完全不同了。這幾年,於職業教育利好的相關政策不斷推出,大量經費投入,使職業教育的大環境正在變好,我們的責任也更重了。”
確實如此,當今時代,職業教育正是大發展時期,也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職業教育人有責任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出謀劃策。“我真心希望每一位來到建職的學生,通過三年時間,尋回自信。”陸斌說,“在前九年的義務教育階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孩子可能是失敗的,但職高三年,我們希望他們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敢於‘抬頭’,並將這種自信延伸到其他方麵。”
通過三年完成蛻變的學生,建職有很多,陸斌舉了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十幾年前,學校有個叫樓岩的學生,他曾創作了一部以職高生活經曆為題材的劇本,劇本裏幾個人物的原型就是自己和班上的同學。正如這劇本的名字《浴火重生》,故事主要講的是幾個職高生人生蛻變的過程。換句話說,就是怎樣由問題學生逐步找到自己人生的正確方向。
陸斌說,在建職的三年校園生活裏,樓岩活躍在攝影、詩歌朗誦、牆繪、文藝彙演等眾多活動中,也通過努力獲得了各種各樣的榮譽,2006年,還被評為浙江省首屆“職教學子”。“通過這個劇本,樓岩想表達的是‘職高生並不是別人眼中的差生,不比重高生差,甚至更加精彩’。這也正是建職給他帶來的最大變化。”
建職學子之所以能這樣陽光向上,得益於學校豐富多彩的課程。據介紹,學校每年都會組織多種活動,激發全校學生的參與熱情。比如每年花大力氣舉辦的迎新活動,除了參加才藝表演的學生外,還有很多學生能夠自發地參與到活動的組織中,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此外,學校的10餘個學生社團,也能讓學生在學業成績之外找到自己的長處。有能力的學生,還可以自創社團,在老師的指導下,實行學生自治式管理。
陸斌認為,正是豐富的校園活動,讓學生們擁有了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社交、合作等綜合能力,自信心在一步步中建立起來。“我們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向上之心,一方麵的自信會引發‘蝴蝶效應’,使學生整個人變得自信陽光。”陸斌說,學校希望通過“抬頭教育”,讓原本會自暴自棄的學生,尋找到自身的亮點,重拾自信,重塑自我。
深掘建築業的傳統資源和優勢
學校走上專業化發展道路
“社會不僅需要研究型人才,也需要技能型人才,這就是職業教育的價值所在。”陸斌說。一直以來,中職教育培養的都是各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衣食住行都離不開他們,乃至於撐起了我們有質量的生活。建職培養的人才,就跟當下人們十分關注的住房問題息息相關。
建職是杭州市唯一一家建設類專門化公辦中職學校,有著34年的建築專業辦學經驗。學校自1984年開始開設蔬菜植保和電工專業,正式涉足職業教育,1985年開設建築專業並發展至今,1992年改名為江幹區職業高級中學,1997年之後,全校在校生均為職高生。雖然當時學校定位是職高,但由於職業教育發展的大環境並不好,當時仍以學生高考為主要目的,高一、高二專業課程以理論為主,缺乏實踐性,高三起全力衝刺高考。
教物理出身的陸斌,在1995年開始接觸職業教育,可以說,他見證了職業教育一路發展的曲折。“其實當年的職校有一定的青睞度,但由於整個教育環境和政策不完善、整個社會對職業教育認識不全麵等原因,以至於2000年後,職校走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下坡路。”陸斌說,結合學校的現有基礎和對職業教育辦學規律的的分析研究,學校領導班子認為,若是繼續走綜合性職高的發展路線,出路十分渺茫,沒有任何優勢。由於地處江幹區這個建築業十分發達、對建築人才需求旺盛的區域,走專業化發展道路或許更適合以建築專業“起家”的建職。
為尋求突破與發展,在江幹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學校開始大力度調整專業結構,著力探索專門化發展道路。2013年之後,除了建築類專業,其餘專業全部停止招生。“當時砍掉熱門的財會和計算機專業,很擔心會影響招生,但是不破不立,咬牙也要這麼做。”說起學校的專業化發展,陸斌感觸良多。2013年-2014年,學校加大了宣傳力度,意想不到的是,招生工作圓滿完成。2014年,陸斌接過校長的接力棒,學校正式掛牌為“杭州市建設職業學校”,繼續朝著精準專業化的道路前進。
“兩條腿”走路培養專業人才
深入試點“五年一貫的現代學徒製”
目前,學校開設了五大優勢十分明顯的建築類專業——建築工程施工、建築裝飾、工程造價、土建工程檢測、樓宇智能化設備安裝與運行,其中建築工程施工專業和建築裝飾專業被評為浙江省級示範專業。這五大專業每年的招生情況都十分火爆,就拿2018年來說,在民辦高中擴張、職高報考人數總體減少的情況下,建職提前批招生人數依然有所上升。這個局麵著實令人欣喜。
在隨後的專業化發展進程中,陸斌做了非常多的思考與假設,因為他必須保證建職學子的專業理想和升學理想得到實現。建職是杭州市中職建築專業大組長學校、浙江省中職建築專業副理事長學校,具備了進行現代學徒製試點的軟硬件條件。因此,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陸斌決定“兩條腿”走路——深入實踐校企合作和中、高職合作兩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這兩種模式通過“五年一貫的現代學徒製”得到了完美體現。
2014年,建職和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在樓宇智能化設備安裝與運行專業試行五年一貫製。如今,學校已與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等多所高職院校合作,實施聯合招生,形成了五年一貫製建設類專業職業教育體係。“中、高職學校共同製訂課程計劃和課程體係,師資力量共享,係統化培養藍領技能人才。”陸斌說,這樣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出路非常好,就業麵廣,就業率達100%。
由於學校所在的江幹區建築業發達,區域經濟與學校專業優勢匹配度高,建職借此機遇與杭州灣建築集團、西子奧的斯電梯、杭州傑立建設集團、浙江南鴻裝飾、華潤新鴻基等十餘家企業合作,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訂單式人才培養,進一步推行現代學徒製。學生與企業師傅結對,教師與企業師傅共同傳授專業技能,培養人才,為畢業生提供良好的實習和就業保障。
在此基礎上,建職一直探索與高校、企業的合作,在推行現代學徒製的過程中,整合了三方資源、優勢互補,為人才培養蓄力。學校與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在原來合作開辦五年一貫製班級的基礎上,牽手浙江南鴻裝飾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灣建築集團公司、浙江傑立建設有限公司,分別在建築裝飾和建築工程施工專業開展五年一貫現代學徒製試點。“這種新模式被我們稱為‘1+1+1中高職一體現代學徒製’,第一個‘1’指一所高職院校即建院,第二個‘1’指建職,第三個‘1’指企業。”陸斌說,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在現代學徒製的基礎上,增加了學曆配套,突破了三年製現代學徒製的瓶頸,在試點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理論+技能”的雙重培養,出來的學生既有符合企業需求的動手能力,又有繼續升學發展的學曆,符合長遠發展。
把行業尖端技術融入課程
與時俱進推廣高新技術
陸斌認為,學校辦學,必須要有長遠的眼光和人才培養的前端性。於是,為適應建築業的改革與發展,建職逐漸關注到了建築業高新技術的推廣。建築產業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術現已十分成熟,不少專業人士說,誰掌握了該項技術,誰就是建築行業的領跑者。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近年來,建職將推廣BIM技術作為工作的重點之一。“我們學校在4、5年前就開始接觸這項技術並進行籌備工作,2年前開始嚐試課程建設。”陸斌說。
通俗來說,BIM技術是一種“建築信息化模型”,在土建開始前,對工程圖紙信息數字化處理後呈現出較為詳細的預期建築三維模型,以清晰的內部結構三維圖,幫助施工人員提前分析、預判實際施工中可能碰到的問題。這項技術在國際上已經進入成熟階段,近幾年才被引進國內,據說當前BIM技術已不同程度地運用於杭州市較多的工程實踐,比如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遊泳館、杭州東站等。
在建職,BIM課程是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所有學生都要掌握入門操作。這在全省同類中職學校中,尚屬唯一。另外,學校還開設了興趣提高班,為對此項技術感興趣的學生提供專業指導。陸斌說:“我們的目標是絕大部分學生達到初級專業水平,能夠建模,部分學生達到專業中級水平,即應用到預決算、施工管理等領域。”
為廣泛開展BIM課程教學,學校還專門設立了2個專業教室,引進了BIM專業建設軟件,開啟信息化教學的新模式。同時,加快BIM實訓中心的建設,以增加老師和學生的實戰經驗。為建設專業的教師隊伍,學校請了BIM技術方麵的專家來給老師培訓,選派老師外出進修,現已有2位老師達到了中級專業水平。“建職是浙江省第一家引入BIM軟件的中職學校,對該項技術在學生中的推廣普及程度甚至超過不少高職院校。”陸斌自信地說。
如果說BIM技術是建職在建築業信息化改革上的探索,那麼裝配式建築技術就是建職緊跟的建築工業化革新。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發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機器生產那樣,成批成套地製造。隻要把預製好的房屋構件運到工地裝配起來就成了。這種建築,就稱為裝配式建築。
目前,建職已與浙江省建研科技公司合作開發了裝配式建築基礎課程,並開始試點教學,裝配式建築實訓中心也正在籌建中。今年6月,學校參與了浙江省第一屆院校裝配式建築仿真應用技能大賽,麵對來自高職及本科院校的強勁對手,建職師生團隊憑借精湛技能、有效協作,在26支比賽隊伍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總分第二名、團體一等獎的好成績。陸斌自豪地說:“我們是中職學校,可是打敗了眾多高校啊!”
“現如今,職業教育發展的時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使職教人的責任更重大了,我們不得不問問自己,職教到底是做什麼的。”陸斌認為,職業教育首先要服務好地域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專業人才;其次,在培養學生成為技能型人才的同時,要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為其未來的幸福奠基。“現在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未來能夠謀求好職業和好人生,這就是職教的最終目的。”陸斌堅信,在未來的不斷努力之下,建職一定能夠成為建築和裝飾業的“藍領搖籃”。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