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在北沙書院,一切圍繞孩子轉
2017-12-14 15:41:00
beplay2网页登录浙江站

  beplay2网页登录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前幾天,趁著呂建生校長邀請,記者到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學(下簡稱下沙二小)轉了轉。這一趟,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做“別有洞天”。

  下沙二小地處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北,校史悠久,可追溯至1952年,因位於錢塘江三門之變中的北門沙塗,亦喚作“北沙”,被外界稱為教育文化公園。66年來,下沙二小隨著時代不斷變遷,一直未變的是造福一方百姓的責任。“當年,這裏的孩子都是當地鹽民、漁民子弟,一代又一代人在這裏嚐到讀書的味道。”

  2011年8月,呂建生來到下沙二小,“現在想想當年剛來的情景,還曆曆在目。”呂校長說,那時候,整個校園打眼一看,光是牆壁,就有5種以上的顏色。從那時起,一個想法就已經產生了,那就是“變”。“學生底子弱,學校發展滯後”是學校麵臨的最大難題,但呂校長認為,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是可以通過一些途徑去改變的。 

  “北沙書院”原來別有洞天

  沒來下沙二小之前,聽說這裏古木香樟成林、“飛禽走獸”成群,幾步一小景,十幾步一大景,儼然一處書生求學的好地方。來了之後發現,沒有任何一句形容詞能夠準確地形容滿眼看到的景象。 

  尚未走進校園,記者就被古色古香的磚瓦牆吸引了,磚瓦牆高低相間,錯落有致,一派徽風浙韻。再抬眼一看,“北沙書院”四個大字映入眼簾,一股江南俊氣油然而生。走進校門,更像是走進了一個小世界。校門的正對麵矗立著一尊孔子雕像,其後是一顆百年銀杏樹,這便是“杏壇拜英”,寓意有教無類,教必有方。

  走在校園裏,幾步間便能看到一處“景區”,東方慧園景區、大地歡歌景區、星火趣園景區……九大“景區”中,有諸如龍缸臥馬、藥木華表、數陣兵圖、晨鍾喜鼓、海達坊影、錢塘詩路碑林、琴心劍膽藏劍閣等數十處“景點”,寓意深刻,妙趣橫生。宋元窗瓦、明清門樓、民初木門等無一不體現著學校對傳統文化的獨到運用。這些極具文化特色的雕塑、建築等景觀是孩子們學習生活的一部分,上學的每一天仿佛都是一場“走心”的旅行。

  這裏不僅有獨一無二的景致,還有一大群知書達理的孩子。呂校長將下沙二小取名“北沙書院”,讓來自全國二十九個省份,200多個地區的孩子在杭州遇上一個“夢裏詩故鄉,讀書好地方”。他希望,在“厚樸、遠誌、清明、含笑”校訓的引領下,所有孩子都能夠在這裏找到心靈的棲息地。

  為什麼要將書院文化注入到學校當中?呂校長認為,一個環境、一種文化對孩子的成長影響非常大。他希望營造一種清新雅致的校園氛圍,讓每個孩子都能置身其中,找到童年成長的樂趣。“童年不可複製,我一定要讓這些孩子在這六年時光裏,留下最深刻的記憶。”

  在呂校長看來,學校為孩子要做好“四培”,即培養習慣,培植風氣,培育氛圍,培護態度。而氛圍是決定一個學校境界的重要因素,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習慣、審美情趣等。

  “錢塘江流域有著數千年的曆史文化,學校將傳統文化作為氛圍營造的基調非常適合。”未來,呂校長還將繼續深挖“錢塘江”流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會逐步把錢塘江流域52個縣多個品種的花木種到學校來,並將錢塘江流域諸多曆史名人讀書和成長的故事,納入日常教學,讓孩子們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度過童年。

  一磚一瓦陪孩子講好“北沙”故事

  “粉牆黛瓦下藏著幾百年前的青磚瓦缸,宋時窗漏映照著一堆古磨老臼明井圈,元代石馬守著清去背影裏老木門的咯吱咯吱……”在半湖居士呂校長的筆下,下沙二小散發著古意江南的芬芳。在學校的這6年時間裏,他都在努力到處‘淘’校園家具,從宋、元、明、清到民國時期,從龍缸、臥馬、石磨到北沙問學鍾,每一磚一瓦,每一門一牆,每一草一木,都有不一樣的故事。

  “有故事,才會有精彩。”呂校長說,有什麼樣的故事就會有什麼樣的學校,有什麼樣的學校就會講出什麼樣的故事,走出什麼樣的人。他認為,學校應該讓孩子們不斷做夢,並不歇圓夢。因此,呂校長鼓勵孩子們多寫故事、多講故事。下沙二小專門開設了哲學課程,其中一個環節就是讓學生自己寫寓言故事。整個校園4000多棵珍稀樹木,厚樸、杜仲等數百種藥材以及幾十處景觀都是孩子們講好“北沙”故事的靈感源泉。

  在孩子們的筆下,很多故事頗有趣味。在北沙有個稀罕的寶貝,名叫北沙問學鍾,有個小偷覬覦良久想要將它偷走,但太重,無奈之下想出將鍾敲碎的點子。可是剛碰一下問學鍾就響了起來,小偷想著掩住耳朵就聽不見了,於是“掩耳盜鍾”的故事上演了。另一邊的龍缸、臥馬之間又發生了什麼故事?兩匹臥馬位於東方智慧園中,他們因比誰更聰明吵了起來,在一旁的孔子爺爺卻說,知識是永無止境的,活到老學到老,更不該為一件小事吵架。

  對於這兩匹臥馬,不少孩子還十分好奇,為什麼這兩匹馬不是站著而是臥著?還跑到呂校長身邊去問。呂校長說,這是有寓意的。眼下,北沙學子可能是平凡的,但未來,一定能夠騰躍天下,成為千裏馬。

  為了推進寓言教學,學校每年都會開展故事大王比賽、舉辦寓言節,美術老師教孩子們畫寓言,音樂老師教孩子們唱寓言,孩子們則可以扮演寓言中的角色。此外,近期學校還編寫出版了一本書——《北沙問學叢書之北沙遇上寓言》。叢書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用教育敘事的方式將學生的寓言故事、教師備課過程、師生成長等趣事一一記錄,是師生共同回味校園生活的好物。

  “嘟嚕嚕農耕園”把課堂搬到大地上、陽光下

  前兩天,記者恰好趕上“北沙書院”農耕趣味運動會。這天下午,校園裏簡直熱鬧極了。

  農耕趣味運動會除了一些達標項目外,還有眾多孩子們喜歡參與的趣味項目。比如一二年級的剝花生、匍匐前進、企鵝漫步;三四年級的指壓板運番薯、障礙夾豆接力、滾柚入筐;五六年級的甘蔗接力、同舟共濟送甘甜、北沙收獲季等。

  在指壓板運番薯環節,規定將100斤蕃薯全部運完且用時少者獲勝。很多孩子為了多運送點,想盡各種辦法拿番薯。懷裏抱著還不算,有些甚至用嘴巴咬著一個碩大的番薯迅速跑了起來;在北沙收獲季環節,五年級的孩子們用扁擔挑起15斤重的南瓜、柚子、番薯等,進行挑扁擔迎麵接力比賽,距離為15米,用時短的隊伍獲勝……這樣的項目還有很多,實在有趣。

  農耕趣味運動會上,作為道具的番薯、南瓜、甘蔗等,都是下沙二小“自產”的。原來,在不大的校園裏,呂校長開辟了有一方12畝的農耕園,這是孩子們視為樂園的地方。全校上下所有人將這裏喚作“嘟嚕嚕農耕園”,一年四季“風景”各不相同。

  農耕園的觀察區域裏會隨著季節種植五穀果疏,油料花卉,藥草藥木等。當下時節,農耕園裏有油菜、綠蘿卜、胡蘿卜,還有“待采”的草莓。各班級的“自留地”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規劃,耕種、施肥、管理、采收,每個環節都由班級裏的學生負責。孩子們非常起勁,有的趁著下課時間來看看,甚至假期裏都在擔心。農耕園還有四分之一是養殖科普觀察基地,這裏有上百隻雞鴨鵝鴿,還有數十隻孔雀、兔子、山羊和家豬,“飛禽走獸”成群結隊。

  呂校長把農耕園稱為“陽光下的課堂”,他經常到這裏來給孩子們講解各種植物的功效,指導孩子種植花草樹木,他希望,孩子能在勞動中成長和收獲。“這塊地剛開始都是碎石堆,把這裏改造成農耕園,一方麵利於環境建設,另一方麵為孩子們日常的課堂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呂校長說,在農耕園裏,孩子們可以觀察一顆種子從種下到開花結果的全過程,又能夠通過管理“自留地”體會到勞動的艱辛和收獲的喜悅。

  他還經常鼓勵老師們,利用好這片土地,將學科教學和德育教育放到農耕園來。有些老師們從中藥文化出發,設計了一個金銀花課程。首先讓孩子們知道金銀花的功效,再帶孩子們親手種植金銀花,管理、采收到做成藥材,每一個環節都由學生主導。語文課上,孩子們學有關金銀花的詩歌,美術課上,孩子們學畫金銀花,數學課上,孩子們算算金銀花作為藥材能賣多少錢,這樣,各學科就由金銀花串起來了。

  老師們花心思設計的課程,能夠讓孩子們進行體驗式學習,這對知識的理解十分有利。“我一直倡導,老師要愛孩子,要無限地接近孩子的心田,隻有心貼近了,才能彼此信任,互相關愛。”呂校長說,下沙二小不論是在校園文化建設上、課堂教學上、活動和課程設計上,都是圍繞孩子轉的,因為孩子的成長才是老師最大的快樂。

  如今,呂校長對學校的任何一處風景都如數家珍;未來,下沙文思小學(海達書院)建成使用,新老兩大書院將相伴成長。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