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到一則新聞:近日在挪威西南海岸,人們發現了奇怪的一幕。一頭鯨接二連三地往陸地上撲,想在岸上擱淺,似乎是“一心求死”。最終,人們對它實施了“安樂死”。這頭鯨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異常行為?經過解剖,人們找到了這頭龐然大物如此痛苦的原因:在它的體內,有大約30個塑料袋!其中最長的袋子長達2.5米。挪威卑爾根大學動物學家泰耶說:“我覺得這頭鯨應該一直很痛苦,它把這些東西吃到肚子裏,不可能不難受。這些塑料袋就是它一次次試圖把自己擱淺的原因所在。” 塑料製品廣泛應用於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中。去年12月,聯合國發布了全球海洋垃圾汙染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目前海洋中存在的垃圾大多是食品包裝紙、瓶蓋、吸管、購物袋、飲料瓶、煙頭等,其中3/4屬於塑料垃圾。有研究推測,到2050年,海洋裏的塑料垃圾或許比魚還多。
現代社會既然離不開塑料,那麼該怎麼解決塑料垃圾問題呢?同學少年應怎樣對待這一問題?這讓我想起上學期期末夢想盛典上804班方晨瀟同學的發言。他所在的團隊經過研究得出結論,解決塑料垃圾問題的最好方案是:回收,再利用!這個事件讓我聯想到903班的陳奕帆同學。他在學習《水與生命》主題實踐課程時,開始關注抽水馬桶的節水問題。他發現家庭生活的廢水收集起來就可成為衝馬桶的用水。在爸爸的支持下,他經過反複試驗和改進,利用學到的壓力壓強知識,發明了真空式家庭節水裝置,並成功申請了專利!
寒假裏還有一則新聞在微信朋友圈中“瘋傳”:穀歌無人駕駛自行車發售。荷蘭是一個愛騎自行車的國家,但荷蘭每年有35萬次自行車傷害事故。為了讓自行車騎行更安全、更方便,穀歌發明了一款無人駕駛自行車。這款自行車可以自動分辨周邊環境,自行判斷行進方向,你可以遙控這款自行車到任何地方去接你。孩子們無需父母照看,騎著自行車按照設定的線路四處遊玩,上班族騎車可以不用看路,路上就可以辦公。
去年春季開學典禮上,我也講到了自行車。我讀初三的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輛自行車。那時候的住校生中,有自行車的沒幾個人。那輛自行車留給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因為有了它,我結束了靠兩條腿走路的交通時代,我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