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寧夏中考改革方案解讀
東莞中考改革方案解讀
陽泉中考改革方案解讀
盤錦中考改革方案解讀
讓兒童在“工作項目”中嗨起來
2018-07-11
中國教師報
關注掌上高考

  課程是幼兒園內涵發展的核心動力,園本課程的構建決定了幼兒園是否可以高品質、有特色地發展。隨著教育綜合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地幼兒園都聚焦於園本課程開發上,紛紛嚐試建構適合幼兒園實際、反映幼兒園特色的園本課程。在這股熱潮中,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光華實驗幼兒園深入分析園所特點,立足兒童成長需要,力求構建有個性、有目標、有創新的特色課程。

  基於兒童本位,開啟遊戲特色課程構建

  構建園本課程初期,我們一直在思考:學前教育的價值是什麼?構建園本課程的目的是什麼?園本課程對兒童成長的價值在哪裏?什麼樣的園本課程更有利於幼兒全麵發展?回答這些問題,需要精心規劃,做好課程頂層設計:尋根溯源,從園所實際出發,明確課程定位;立足當前,從現實需求出發,亮出課程特色;麵向未來,從長遠發展出發,讓園本課程走得更遠。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讓教育人更加理性地思考課程建設的方向:未來社會需要“全麵發展的人”,自主發展、社會參與等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從幼兒時期開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

  基於此,我們凝練了“讓兒童在遊戲中綻放生命,讓生命在遊戲中嗨起來”的課程理念,確立了“讓每一個兒童在遊戲中玩出智慧、玩出天性、玩出創意、玩出自信,成為‘自由而有序,自主而敏學、自信而通達’的全麵發展又富有個性的孩子”的育人目標,讓園本課程建設有章可循。

  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任務,學前教育階段就是玩,玩就是遊戲。對於兒童來說,沒有什麼活動比遊戲更有趣、更重要,我們便鎖定遊戲特色課程為建構園本課程的方向。

  關於遊戲的實踐非常多,並且不乏高大上的遊戲設計,但是人們對當前幼兒園的遊戲現狀並不滿意,甚至有兒童說“老師的遊戲結束了,我們玩自己的遊戲吧”。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兒童本位的課程觀念——不是兒童在遊戲,而是兒童被動遊戲。具體表現為:從成人角度設計課程,忽視兒童本身的需要和興趣;活動中教師的控製有餘,兒童的自主不足;兒童更多是在應付教師設計的遊戲,等等。

  問題驅動改革。我們以幼兒園遊戲設計中存在的問題為思考原點,向外延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專家的指導下,我們開啟了一場“基於兒童本位”遊戲課程的創新實踐與探索研究,並達成共識——遊戲就是讓兒童的生命嗨起來。

  我們對“嗨”的理解不是表麵的熱熱鬧鬧,而是兒童投入到活動並沉浸其中,不被打擾,可以是安靜的也可以是熱鬧的。衡量兒童是否“嗨”要看兒童生命在活動中是否“能動”地發展,是否舒展、靈動,兒童是否真正是活動的主體,在與活動對象交互中是否有生命的痕跡。對遊戲的這一認知讓我們在後續探索中更加明確課程開發準則,不會在紛繁中迷失方向。

  關注生命活動,探尋遊戲課程新樣式

  放眼學前教育領域,遊戲課程層出不窮,什麼樣的遊戲才能讓兒童生命嗨起來?項目社團活動課程讓我們找到了讓兒童生命嗨起來的新路徑,發現了幼兒園遊戲課程的新樣式。

  項目社團活動課程就是把兒童感興趣的生活事項變成一個個“工作項目”,兒童在自由、自主的環境中遊戲和學習,實現自主管理、共商活動內容、共建學習經驗。

  我們遵循“三個關注”原則確定課程內容:關注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遊戲一定是對生活中兒童感興趣事項的再現和還原;關注需求,遊戲內容一定是符合兒童個體學習與發展需求的,與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相符合;關注經驗,關注幼兒已有經驗,同時注重幼兒發展所需要的關鍵經驗和品質。

  根據兒童的興趣、需求和經驗,我們開設了米菲小診所、維尼木工社、兜兜美食店、童夢戲劇社、YOYO樂購、肖恩工程部、樂淘藝術坊、羊羊美咖屋、樂愛花花社、太陽警局等10個社團,每個社團都麵向全園招募社長和社員,打破班級界限,開展混齡遊戲,幼兒可以隨心選擇社團。

  項目社團活動中的“項目”即社團要做的事情、要完成的任務,任務讓參與社團的幼兒擁有共同的活動目標,每個人都有分工,可以相互陪伴、共同協作,喚起幼兒參與遊戲的意向。

  以木工坊為例,我們給幼兒一個任務——“給小鳥做個家”。在給小鳥做家的過程中,幼兒不斷生發問題、解決問題:比如木板厚了釘子釘不進去,換成薄木板,薄木板又太長,需要用鋸子鋸短;房子做好了,可是釘子露在外麵不安全,並且有點搖晃,需要再固定;房子固定了,家卻不溫暖,於是在房子裏墊上棉花……直到最後大家都滿意了,才把小鳥的家掛上樹。所有活動都是幼兒自己的意向,是幼兒自己不斷推進遊戲向縱深發展。

  任務完成總要產生結果,我們把這個“結果”叫“作品”,作品不隻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幼兒在每一次遊戲中的成長、進步、變化都可以稱為作品。同時,作品完成情況也為我們反思、調整社團活動提供了依據。

  項目社團活動課程綜合性很強,一個社團活動可以涉及多個領域,幼兒在玩社團遊戲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多種經驗和能力,是對過去經驗的綜合利用和新經驗的整合,所以項目社團活動的實施需要通過集體教學、日常生活、其他遊戲活動、家庭延伸、社會體驗五大板塊協同配合。

  開展項目社團活動課程後,幼兒的學習品質得到了提升,規則意識、合作意識、分享意識也得到較大提高,這些正是支持他們後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最可貴的優秀品質。

  開展觀察反思,給予遊戲課程有效支持

  項目社團活動課程最有效的支持策略是觀察反思。教師的觀察指向幼兒的活動,圍繞兒童的“生命律動”及其表現展開,通過兒童生命能動的表現獲取信息、發現現象,再根據這些現象解讀幼兒生命能動的表現及與此相聯係的發展痕跡,從中探尋活動價值,反思兒童需要什麼樣的活動,以便開展下一步實踐。

  為什麼要觀察兒童,怎樣觀察兒童、觀察兒童的什麼,能夠觀察到什麼?這是我們一直追問的問題。在近兩年的實踐中,我們在兒童生命成長活動中進行動態觀察,沒有觀察規則的限製,我們總會發現意外,而這些意外就是兒童生命成長的狀態。

  觀察不僅需要專業素養和專業理論指導,還需要“與幼兒的生命廝混在一起”的實踐經驗。對於我們而言,觀察沒有技巧,多看、多聽、多寫,反複看、反複聽、反複寫,沉浸到教育實踐中,積累多了自然學會觀察。

  會觀察也要會解讀觀察到的現象,解讀的過程是對記錄賦予意義的過程,同時也是建構的過程。如何解讀兒童的行、兒童的心?這也是我們曾麵臨的難題。解讀幼兒行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做到:理論支撐,教師要學習並掌握一定兒童發展理論,了解兒童發展的特征、目標與方向,了解不同理論流派看待這些特征的不同視角和方式,從而透析幼兒行為背後的意義;策略尋求,教師不僅要分析“為什麼”,更要尋求策略,談下一步“怎麼辦”;行為落實,解讀“行”是為了調整“為”,教師一定要調整自己的教育目標和教育策略,通過環境創設、材料提供、技術支持等回應策略助推幼兒的學習與遊戲,教師的“為”猶如一個支架,不留痕跡地推動遊戲的發展。

  解讀最好的表現形式就是寫“觀察故事”,我們廣泛並持續深入地開展對項目社團遊戲中兒童的觀察,撰寫了大量的觀察故事,這些精彩的故事源於教師們沉浸在孩子的遊戲中,靜靜傾聽、默默關注、緊緊追隨、適時指導。

  作為項目社團活動課程的主要實施者,教師專業素養也在這一過程中發生變化。教師自發以學習共同體的形式隨時隨地開展教研,並且堅持在教研活動中用“觀察故事”與同伴分享兒童在遊戲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從生命能動的角度思考如何生成兒童的教育活動,如何支持兒童的生命活動持續深入地開展,逐步形成了“觀察—表達(寫故事)—交流(講故事)—反思—嚐試支持—再觀察”的園本教研新模式,促進了專業理念、專業能力、專業知識等多方麵發展。這也觸發了我園對教師自主發展共同體構建的研究。

  項目社團活動課程讓兒童的生命嗨起來,也讓教師和幼兒園發展起來。我們將繼續追尋教育真諦,從兒童的視角出發,為兒童提供適宜生長的課程,走出一條遊戲質量決定教育質量的幼兒園發展道路,用遊戲支持兒童生命的綻放。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