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教育部財務司負責人就《教育部 國家統計局 財政部關於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 進一步完善教育經費統計體係的意見》答記者問
2023-11-07 13:28:00
教育部
作者:

  近期,教育部、國家統計局、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於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 進一步完善教育經費統計體係的意見》(教財〔2023〕5號,以下簡稱《意見》)。教育部財務司負責人就《意見》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經費統計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績和經驗?

  答: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6年《教育部 國家統計局 財政部關於加強和完善教育經費統計工作的意見》印發以來,在各級教育、統計、財政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教育經費統計數據分快報、公告、年鑒三次發布機製全麵建立,全國、省級教育經費執行情況兩級統計公告製度全麵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教育經費統計業務培訓體係和數據審核製度全麵建立,統計質量進一步提升。教育經費統計調查已經成為係統反映教育經濟信息的一項重要綜合性基礎性工作,教育經費統計監督已經成為推動落實教育投入責任的重要抓手,教育經費統計數據已經成為製定完善教育投入政策的重要支撐,在持續鞏固4%成果、推動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中發揮了信息谘詢、監測監督、決策支撐等重要作用。《意見》開篇就明確提出了“四個重要”:教育經費統計是重要工作、重要抓手、重要支撐,發揮著重要作用。這是對新時代十年教育經費統計工作實踐經驗的總結,也是對教育經費統計工作基本定位的進一步明確。

 問:這次《意見》的出台,主要基於怎樣的考慮?

  答:主要考慮有以下三個方麵:

  第一,全麵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經費統計工作的實踐經驗,通過文件的形式,把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經驗進一步製度化。新時代十年教育經費統計工作實踐經驗,對今後一個時期教育經費統計工作的啟示是:必須堅持優先投入、依法統計,堅持全麵調查、重點監測,堅持質量為本、重在應用,必須堅持以製度建設和能力建設為主線,將積累的實踐經驗轉化為製度成果,進一步完善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工作機製。

  第二,主動適應教育、財政、統計等領域改革發展新要求,通過建章立製,把教育經費統計工作進一步體係化。在教育領域,黨的二十大作出了“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係”“推進教育數字化”等戰略部署。在財政領域,預算管理製度和政府會計製度改革全麵深化,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深入推進,財政轉移支付體係進一步完善,大beplay體育手機財務製度、會計製度、國有資產管理製度不斷健全。在統計領域,黨中央先後做出“完善統計體製”“發揮統計監督職能作用”“推進統計現代化改革”等新部署。貫徹落實這些新部署新要求,既要一體化反映教育經費的投入、使用、管理情況,也要一體化建設教育經費統計的標準、指標、製度、質量、能力。

  第三,針對近年來國家統計督察、統計調研等發現的主要問題,通過加強頂層設計,把教育經費統計工作進一步規範化。國家統計局對教育部等單位開展了首輪國家統計督察,對教育統計提出了“加強頂層設計”“推進教育統計改革創新與發展”等具體建議。教育部也對所有省份陸續開展了統計調研,發現一些地方還存在統計行為不規範、統計力量和能力不足等問題。總之,麵對新時代新任務、新形勢新要求,教育經費統計體係還不能完全適應,職能作用發揮得還不夠充分,迫切需要進一步提升統計體係和統計能力現代化水平,更好地發揮教育經費統計職能作用。

  這次《意見》的出台,目的就是進一步明確工作定位、明確工作思路、明確工作任務,建章立製、構建體係,進一步推動做好新時代新征程教育經費統計工作。

 問:新時代新征程教育經費統計工作,要如何適應教育高質量發展要求?

  答:正如《意見》的文件名所體現的,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是進一步完善教育經費統計體係的基本要求,也是能否做好新時代新征程教育經費統計工作的衡量標準。

  第一,通過完善教育經費統計體係,要能夠全程保障統計調查高質量開展。《意見》係統考慮教育經費統計工作內外部聯係,正確處理投入政策與統計監測的關係、統計調查與財務核算的關係、數據生產與數據應用的關係,以統計標準為基礎、以統計指標為核心、以統計製度為保障、以統計質量為根本、以統計能力為支撐,推動統計生產方式、服務方式變革,構建高質量教育經費統計體係,不斷提升統計能力現代化水平,確保教育經費統計調查能夠高質量開展。

  第二,通過完善教育經費統計體係,要能夠全麵反映教育投入高質量進展。在進一步明確教育經費統計調查對象和內容基礎上,《意見》堅持全麵調查,科學設計統計報表,增加能夠反映新形勢、新變化的指標;遵循教育事業發展規律、財政經濟發展規律、統計工作規律,科學設置衡量教育經濟活動總量、水平、速度、比例關係的監測分析指標;堅持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相結合,合理安排統計調查頻率和方式,及時調整完善統計調查對象分類屬性,加強統計調查方法綜合運用,確保教育經費統計能夠精準反映教育投入高質量發展情況。

  第三,通過完善教育經費統計體係,要能夠全力服務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意見》強調要加強動態監測,及時跟蹤教育經費預算執行情況,推動各地落實教育投入責任;堅持應用導向,按照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部署,加快推進教育經費統計數字化轉型,為更好發揮經費統計職能作用提供技術支撐;堅持政策導向,圍繞中央關於教育改革發展和教育投入重大決策部署,強化統計數據分析應用,為製定和完善教育投入政策提供決策支撐,確保能夠服務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問:《意見》從哪些方麵,對進一步完善教育經費統計體係提出了要求?

  答:《意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主動適應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要求、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從標準設計、指標設計、製度設計、質量控製、能力提升五個方麵,提出了15條具體措施。

  一是完善統計標準。規範統一的統計標準是統計數據準確性和可比性的技術保障,是統計現代化、科學化的基礎。《意見》重點明確了教育經費統計對象,進一步完善資金、資產、資源全覆蓋的統計調查內容,改進調查對象統計分類,從技術標準上確保統計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和可比性。

  二是完善統計指標。《意見》明確設置了基礎采集、監測分析兩類教育經費統計指標,並提出了規範性要求:基礎采集指標重在規範,強調要精簡過時的、利用率低的指標,增加反映新形勢、新變化的指標,全麵反映教育經費統計調查內容;監測分析指標重在完善,強調要加強教育投入產出分析,及時反映教育投入政策落實情況。

  三是完善統計製度。《意見》重點對教育經費統計調查、分析、發布製度進行完善。在統計調查製度方麵,強調完善教育經費統計動態監測工作機製,充分發揮監測監督作用;在統計分析製度方麵,堅持問題導向建立教育經費統計數據分析報告製度,堅持政策導向建立全國和省級教育經費發展報告製度;在統計發布製度方麵,重點是進一步完善省級統計公告製度,推動建立省以下統計公告製度。

  四是提高統計質量。《意見》從教育經費統計責任主體、工作環節全過程出發,重點明確質量控製責任主體,規範統計業務流程,加強數據采集和審核,建立數據核查和質量評估製度,目的是全麵提升教育經費統計數據質量,確保數據全麵完整、真實可信。

  五是提升統計能力。《意見》提出要加強數字技術支撐,建設數據采集、信息查詢、動態監測、決策分析一體化的全國教育經濟信息管理平台,加快實現教育經費統計數字化轉型,推進教育經費統計數據生產方式變革。強調要加強統計調查方法綜合運用和隊伍建設。

問:統計數據質量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線”,請問《意見》在進一步提高教育經費統計數據質量方麵具體有哪些舉措?

  答:為提高教育經費統計數據質量,《意見》按照《國家統計質量保證框架(2021年)》等要求,在完善統計標準、從源頭上保證數據質量的基礎上,還提出了“四個嚴格”要求。一要嚴格統計責任。要按照“統一部署、部門協同、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原則,健全數據質量控製體係,健全教育領域統計工作防範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責任製,堅決守住不作假賬、不出假數的底線。二要嚴格業務流程。要進一步明確教育經費統計工作的全流程各環節的工作任務、職責分工、質量要求和進度安排,保證教育經費統計工作順暢運行。三要嚴格數據審核。嚴格落實教育經費統計數據國家、省、市、縣四級審核製度,加大對彙總數據的審核力度,確保基礎數據準確可靠。四要嚴格質量評估。要通過開展統計數據核查和質量評估,確保數據全麵性、完整性、準確性、真實性。

 問:請問要如何貫徹落實好《意見》的要求?

  答:為確保各項要求有效落實,我們將會同國家統計局、財政部等部門重點做好四方麵工作。一是加強工作部署。近期,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統計局三部門將召開全國財政教育投入工作和教育經費統計工作推進會,對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財政教育投入工作和教育經費統計工作進行同步部署。二是加強業務培訓。教育部、財政部擬於近期組織開展三期全國教育經費統計培訓,加強政策解讀,提升統計業務能力。三是製定配套措施。貫徹落實《意見》有關製度建設要求,研究製定全國教育經費統計工作規程,研究建立教育經費統計數據核查和質量評估製度等。四是開展調研指導。我們將適時組織開展統計調研,了解各地貫徹落實《意見》情況,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完善政策。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