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師說·遇見華理70年】莊英萍:我與華東理工大學的“雙向奔赴”
2022-11-16 21:51:00
beplay2網頁登錄
作者:

講述人介紹

莊英萍,女,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主任,“863”生物和醫藥領域工業生物技術主題專家,中國化工學會生物化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微生物學會副理事長。

長期從事發酵過程優化與放大研究,曾承擔“973”課題負責人,上海市科委基地建設項目上海生物過程工程專業服務平台再建設項目負責人,2021年獲批綠色生物製造重點研究計劃項目生物反應器與智能生物製造一項。在長期研究中,她和她的研究團隊圍繞工業生物過程的基礎研究、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和技術推廣開展了大量工作,在多尺度發酵過程參數相關分析理論方法基礎上,又形成了基於細胞生理特性和反應器流場特性相結合的工業生物過程優化與放大理論與方法及其相關的裝備,並在紅黴素、頭孢菌素C等數十個品種的工業發酵產品中成功應用;近年又提出了智能生物製造的新理念,並不斷實踐,為提升我國工業生物製造領域技術進步不斷做出貢獻。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近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輕工聯合會、教育部等二等獎三項;作為通訊作者在Trends in BiotechnologySCI雜誌發表30餘篇文章,獲授權發明專利30餘項。

青蔥歲月初遇華理

——樸素而充滿活力的校園生活

我是1980年考入上海化工學院(曾用過幾年的校名,後又改為華東化工學院)有機化工係的生化工程專業(在我進校之前本專業的名稱為抗生素製造工學),剛進校的我隻記得當時學校周邊都是農田,正大門前麵還能看到油菜花等農作物;當時需要買些東西往往要到梅隴鎮(學校隻有一個小賣部,隻賣一些學習和生活的基本用品);應該說印象最深的還是當時的50路,需經過老滬閔路上的火車軌道,從徐家彙到學校的時間往往是一個小時以上。

入校後沒有多久,我就很快適應了大學的生活,學習、運動(校籃球隊球員)是我主要完成的兩項工作,每天的學習和活動都非常充實,學習成績也都名列班級前茅。

大學時期籃球隊員照片

在本科學習過程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專業任課老師:屠天強、謝幸珠老師,我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嚴希康教授更是帶領我進入了科學研究的領域,讓我逐步喜歡上了科研的氛圍並體會到了成功後的喜悅。

寸積銖累嶄露頭角

——求實並受益良多的工作平台

本科畢業後我留校擔任了生工、生化1984級的學生輔導員,麵對剛入校的學生,自己也是剛剛成為老師,從最開始的束手無策到後來的如魚得水,這其中時任總支副書記的陳金根老師給予了我全麵的指導,使我在一個月內就融入到了學生工作中,與學生成為了好朋友,後續工作開展的也非常順暢。1986年因為工作需要我又調到了學生處負責學生獎懲與學生事務工作,在潘佩華處長的指導下,學會了更為全麵的綜合管理能力,和各個係的學生管理的副書記都成為了好朋友,過程中極大地提升了我在行政管理、文檔寫作、為人處世等各方麵的綜合能力。

碩士論文答辯照片

1992年,生物技術發展得如火如荼,我果斷地回到了當時的生工所,進入了全新的科學研究領域,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我也克服困難完成了在職生物化工的碩士、博士學位攻讀。

四十餘載華理時光

——積澱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來到華理42年,勤奮求實的精神一直鼓勵著我,又在眾多老師的指導下,自己不斷成長也取得了一些成績,略摘部分體會與大家共享。

1.立德樹人永遠是我們的第一責任

從最開始的輔導員工作,到曾經擔任過的學院副院長、學院黨委書記、再到學院院長,自己在各位前輩的帶領和教導下,一直把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第一責任:做輔導員的時候,前輩們身先士卒一直在學生宿舍體恤關心學生,讓我也養成了一有空就往學生宿舍跑的習慣,正是自己的積極付出,在一個月內所有120位同學的名字、家庭來源與情況都已銘記在心,學生遇到困難時也是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在後續的學生管理上也就得心應手了;到了學生處負責學生獎懲和學生事務管理,事務繁雜加班加點是常事,但我都保持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積極完成各項工作,特別是學生的獎學金評審與現金發放更是做得一絲不苟從未出過差錯;

學生處老師合照

回到學院後,在自己的努力下,成為了碩導、博導,我也是經常關心學生們,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解決他們的各種困難,給他們提供盡可能好的研究條件;作為國家金課《發酵工程》和研究生核心課程《生物反應器工程》的主講老師,每次上課都會認真備課,查閱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更新課件,將最新、前沿的技術與學生們共享,讓學生了解行業的發展方向;與此同時又通過將團隊形成的生物過程優化與放大理論、方法與裝備等係統知識與學生共享,最後又通過大量的工程實踐案例詮釋係統知識的實際應用,讓學生能夠既掌握係統知識又具備解決生物過程複雜問題的能力,為未來成為生物製造領域的領軍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2.名師的引導是我成長的不竭動力

1992年我從機關回到生工所,當時我所在團隊的負責人就是張嗣良教授,當時他是維生素C發酵過程計算機控製國家項目的負責人,項目經費也是比較充裕,我跟隨張老師一直在發酵過程的優化放大研究中不斷進步:從最初的在發酵過程隻檢測DOpH到後續的全參數檢測,張老師在整個技術發展中帶領我們實現了多個突破:通過建立發酵過程尾氣檢測係統,建立了了解發酵過程細胞生理代謝特性的平台;又通過研製專門全參數檢測的高級發酵罐實現了細胞代謝特性了解的硬件裝置;隨後在技術體係上提出了微生物過程多尺度係統的理論,並出版專著;而後又提出了基於細胞微觀和宏觀生理代謝特性相結合的發酵過程優化原理和基於宏觀生理代謝特性和反應器流場特性相結合的過程放大技術,將係統生物學、反應器流場特性等多學科知識應用到發酵過程的優化與放大中;更為重要的是張老師帶領我們不斷地把相關的理論、方法、裝備應用到工業生物過程中去,在抗生素、氨基酸、有機酸、酶製劑等四十多個產品上應用,並取得顯著提高生產效率的成效,我也因此三次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回想起張老師第一次帶我到企業進行相關技術服務,通過清晰的思路與條理、靈活的運用自身多學科交叉的知識分析過程的在線曲線,得出過程優化的思路時從容自若的神態和表現我至今記憶猶新。現在,我自己到企業去,也感受到自己也學得了張老師的真傳!

團隊人員在安琪酵母

張嗣良教授好學的精神一直在帶領著我們團隊不斷向前:在多尺度係統基本成熟後,張老師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在大數據時代下,張老師最早提出了智能生物製造的概念,這是沿襲了我們早期一直重視過程的在線檢測思路,張老師又有很好的控製論的基礎,積極學習知識圖譜等新知識,將綜合交叉的知識融彙貫通;正是張老師的好學與博學,才使我們團隊能處在國內智能生物製造領域的領頭地位!

在我到生工學院工作後給予我重要指導的另一位老師就是俞俊棠教授。回到生工學院不久,因為當時學校改革,我就到了當時生工所的辦公室,俞俊棠先生是當時的所長和生物反應器重點實驗室的主任,當第一批國重室貸款購買的儀器到校時,俞先生都是親曆親為,將所有的儀器落實房間、委托專人調試好並都用起來,當時貝朗的500L發酵罐、在線紅外分析儀、在線尾氣分析儀等設備,為我們後續技術體係的形成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到1995年國重室迎來第一次評估,俞先生更是花費了巨大努力,在當時國家沒有任何運行經費支持的條件下,俞先生帶領國重室的骨幹努力開展生物過程工程和生物反應器的研究,凝練成果使國重室順利的通過了評估。俞先生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克服重重苦難,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尊重並學習的。

工程中心人員在嘉興南湖

3.與同學成為朋友才能真正做好老師

回顧自己在校38年的為師經曆,自己最深刻的體會就就是與同學成為好朋友才能成為真正的好老師,無論是在做輔導員、還是在學生處期間,直接的服務對象就是學生,所以我與眾多的學生都成為了好朋友,知道他們的所思所想,就可以有的放矢做好相關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當我自己重新回到研究所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時候,研究工作往往是和學生們共同完成的,所以學生們有何困難也會及時地和我溝通,使得相關的工作都很順暢;慢慢地自己也成為了導師,又成為了領導,也盡量關心每位同學,每學期都會讓他們彙報研究進展,對於遇到困難的同學都能及時幫他們解決;特別是作為學院領導,研究生和導師的矛盾時而會發生,我總是盡全力解決好這些問題,使好幾位原本要退學的同學最後都順利的拿到學位畢業,這些同學經常會寫信感謝我,這時我覺得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大學畢業30年後老師同學再相聚

在與華理共成長的38年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華理人勤奮求實的精神,無論是教學還是科研,華理人都是務實、高效的;感受到了老師們對學生們的愛,當困難來臨時,老師們總是奮不顧身的衝在前麵,如在今年3- 6月的校園疫情封控期間,老師們逆行成為誌願者,積極參與疫情防控相關工作,為確保學生的安全做出了貢獻,我當時作為一個樓長,也帶領學院的六位老師,每天服務於兩棟樓的一千多名學生之中,盡管每天的工作都很辛苦,但看到校園的疫情防控有所成效,內心還是很高興,忘卻了辛苦;與此同時,我們學院的劉琴老師帶領100多位同學成為最美逆行者,用專業守,成為助力上海市核酸檢測工作的重要力量,也為上海市的疫情防控做出了貢獻,這也真是用所學知識服務於社會的重要體現。我相信這段經曆將會永記在我心中!

我在華理38年的成長史中,看到了華理巨大的變化:一座座新大樓拔地而起,無論是學生宿舍還是科研大樓,都與38年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校在科研條件上的變化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尤其是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儀器設備、研究成果都有很大的提升。學校在進步,社會更是在不斷地發展,華理未來高質量發展,更需要年輕人們與時俱進,不斷挖掘你們的潛力,繼續心懷立德樹人理念,勇於創新,不斷前行!

祝福華理70年華誕!

願華理蒸蒸日上,再創輝煌!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beplay2網頁登錄 2022-10-17 10:46
beplay2網頁登錄 2022-10-17 10:44
beplay2網頁登錄 2022-10-10 17:49
beplay2網頁登錄 2022-09-21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