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醫學院成功舉辦“就選山東 ‘醫’往‘職’前”2024年春季校園雙選會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就業工作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助力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搭建學生與用人單位溝通的橋梁,實現人才供需精準對接,3月30日,濱州醫學院在大學生活動中心成功舉辦“就選山東 ‘醫’往‘職’前”2024年春季校園雙選會暨“美好‘衛’來 ‘健’康煙台”醫學人才築夢煙台招聘會。342家用人單位齊聚濱醫,提供近1.2萬個就業崗位,學校4346名畢業生參加雙選會,2300餘名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達成初步就業意向。

校地攜手搭台,人才供需精準對接
上午8時30分,“美好‘衛’來 ‘健’康煙台”—醫學人才築夢煙台招聘會在大學生活動中心二樓舉行開幕式。校黨委書記孫祥軍,煙台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煙台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包偉出席開幕式並分別致辭。校黨委委員、副院長王術光主持開幕式。在校校領導出席。煙台市衛生健康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趙全紅,煙台市衛健委委直單位分管人才工作領導及相關科室負責人,各區市衛生健康局、醫療衛生機構相關領導及科室負責人,學校各二級學院負責人參加開幕式。

校黨委書記孫祥軍致辭

煙台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煙台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包偉致辭

揭牌儀式現場

校黨委委員、副院長王術光主持
開幕式上,孫祥軍首先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對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學校發展的各級領導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謝,對蒞臨招聘會現場的用人單位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前來應聘的同學們表示美好的祝願。他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並指出,此次招聘會由學校和煙台市衛健委共同舉辦,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穩就業”“保就業”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旨在搭建“雙向選擇”的人才供需平台,推動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希望通過本次招聘會,政校企三方能夠加強信息交流,拓寬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深化產教融合,充分發揮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就業服務一體推進的集聚效應、倍增效應,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貢獻力量。
包偉在致辭中指出,此次招聘會是目前全市規模最大、覆蓋最廣的一次醫學人才交流盛會。煙台市衛生健康委與濱州醫學院持續深化校地合作,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業務拓展、服務患者等多個方麵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實踐,打造了煙威地區醫學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融合發展的新品牌,實現了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麵。在煙台市衛生健康事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衛生健康係統亟需一批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優秀青年才俊來施展才華,希望同學們“懷救苦之心、做蒼生大醫”,踴躍投身“健康煙台”建設,在護佑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崇高事業中展現青春活力,貢獻青春力量,實現青春夢想。
隨後,孫祥軍、包偉共同為“煙台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濱州醫學院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站”揭牌。部分招聘單位作現場推介。
雙選會開始後,畢業生手持簡曆,積極與用人單位工作人員溝通交流。同學們在了解招聘政策、崗位需求後,與心儀招聘單位進行洽談溝通。用人單位耐心解答同學們的問題,介紹自己單位的情況和用人政策。整個雙選會在規範有序的氛圍中進行。
孫祥軍、包偉一行在相關人員的陪同下,深入雙選會現場,與用人單位互動交流,了解各用人單位的發展方向、對人才的需求以及招聘崗位設置、招聘人數等情況,與參加招聘的同學交談交流,詢問他們的求職意願和求職情況,並鼓勵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積極實現高質量就業。

據介紹,今年學校2024屆畢業生共有4346人,其中研究生640人,本科3706人,涵蓋醫、理、工、管、教5大學科門類。本次招聘會,校地聯合搭橋,供需對接更精準,崗位覆蓋麵更廣。學校共審核通過342家用人單位參會,涉及各級醫院、眼科口腔等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疾控中心、藥企、公司、科研機構、教育行業等多個領域類別,提供崗位數1300多個,招聘人數1.2萬餘人,創曆史新高。招聘崗位覆蓋臨床醫學、護理學、口腔醫學、麻醉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技術、眼視光學、特殊教育、聽力語言與康複、針灸推拿學、生物技術、藥學等30個專業。
煙台市衛健係統82家醫院組團供崗,提供包括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醫學、護理學等各專業崗位數900多個。部分醫院、藥企拋出橄欖枝,薪酬待遇十分誘人,“編製+30萬補貼”“年薪20W+”“住房+生活補貼”等醒目的招才政策吸引不少同學谘詢。
“濱醫為我們輸送了很多優秀畢業生,學生的綜合素質非常高,臨床實踐技能過硬,我們十分滿意。希望通過這次招聘會,能夠選聘更多優秀臨床學生到醫院就職。”棗莊市立醫院副院長於春梅說。
2021級心內科專業碩士研究生姚嬈在煙台毓璜頂醫院進行規培,此次返校參加招聘會,她說:“明顯感受到用人單位對臨床實踐技能要求提高,對科研能力也有相應要求,這也給我和學弟學妹指明了今後努力的方向。”
“這次的雙選會藥企比較多,我的意向單位也不少,而且這些用人單位經過學校的審核,專業更對口、也更有保障。”藥學院研究生申如慧說。
招聘會也吸引了很多外省學生前來應聘,來自江漢大學的研究生徐勤輝,是我校2017級醫學檢驗技術本科生,“我喜歡煙台這座城市,特意從武漢回母校應聘,崗位針對性和貼近性都比較強,應聘成功率會比較高,我也有了心儀的單位。”

殘疾人畢業生與企業洽談
為了幫助殘障學子更好的就業,學校安排專門的負責老師協同學生與招收單位深入交流,詳細了解企業文化、用人需求、薪酬待遇、晉升前景等情況,投遞個人求職簡曆。
專業指導護航,塑造求職新優勢
令人矚目的是,今年招聘會現場增設了“簡曆門診”“麵試指導”“5min快速妝容”“創業指導”等展位,學校專門邀請煙台市人社局職業指導專家團,針對性提供係列就業指導現場,幫助現場同學明確職業規劃,增強雙向選擇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我們希望利用這個機會,能夠實戰性地為學生提供一些實用、接地氣的指導,幫助他們找到心儀的工作。”正在指導學生簡曆修改的專家劉靜超老師說。
現場也有不少在校生在旁觀摩學習,為今後專業學習和未來發展提早鋪路。
“我希望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去應聘,感謝學校的細心安排,讓我們以最佳的狀態迎接新的人生起點。”在5min快速妝容區,來自第一臨床學院的兒科學畢業生王可化好妝容後,神采奕奕地向招聘展台奔去。
紮根祖國大地,立誌“醫”夢獻青春
在“西部計劃”谘詢台,來自藥學院的本科畢業生易霞細致地詢問著相關事項,“作為一名醫學生,我十分珍惜大學學習時光,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刻苦學習,練就一身過硬的醫學本領,畢業後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為西部基層的醫療衛生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家住農村的她深知醫療不便的痛處,一入學就萌生了“進醫院或者部隊做貢獻”的想法,了解了西部計劃相關政策後,堅定了前往四川、重慶、雲南等地服務基層的信念。
據介紹,今年學校將有254名公費醫學生赴基層就業,已有100餘名畢業生達成赴西部地區就業意向,他們將走出校門,奔赴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傳承濱醫精神,踐行醫者仁心,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畢業生在基層崗位展位前谘詢
“一對一”“零距離”,細致服務贏讚譽
為方便各用人單位和應聘畢業生進行供需洽談,學校相關部門多方調研溝通,製定組織實施方案,采取誌願者與單位“一對一”精準貼心服務,為用人單位提供全方位後勤服務。設置醫療保障服務專區、政策谘詢、資助服務、心理驛站等服務方式,“零距離”為畢業生答疑解惑、提供幫助。同時,現場還設置了自助打印區、綜合服務台,為參會人員提供多元化服務。整個招聘現場按照模塊化展位布置,投接簡曆、洽談對接、簽署意向書,各個環節井然有序,有條不紊。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