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技賦能育人才 琢玉成器展風采
2023年9月,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珠寶玉石鑒定”賽項在北京舉辦,泰山職業技術學院代表山東隊參賽,成功拿下團體二等獎,實現曆史新突破。近年來,泰山職業技術學院以“首飾設計與工藝”省級技能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建設項目為基石,成功創新構建了一種“大師引領、師徒傳承、校企協同”的玉雕人才培養模式,確立了“琢玉潤藝、鑒寶傳理、敏行懋德”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搭建了“內外協同、虛實相濟、工學融合”的玉雕技藝技能傳承創新育人平台,為玉雕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有力的模式和路徑。
“大師引領 技藝傳承”:創新協同育人理念
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充分發揮大師在工藝傳承和人才培養中的帶動作用,結合玉雕人才培養的係統性、傳承性、動態性和多主體性特征,創新提出“大師引領、技藝傳承”協同育人理念,聚焦“大師引領、師徒傳承、校企協同”的“循環進階式”現代學徒製玉雕人才培養模式。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引領下,學校、企業、學生多方協同,按照“玉器造型藝術、數碼雕刻設計、珠寶鑒定營銷”崗位能力要求,遵從“崗位認知-崗位選擇-崗位培養-崗位成才”遞進規律,通過學校-工作室、工作室-企業、企業-學校的多輪循環,采用校內外雙導師製,進行“專業基礎與素質、學徒崗位、工學交替、在崗培養”四階段“精準進階式”學徒培養。同時,為保障現代學徒製改革成效和可持續發展,學院創新了由“工藝美術學會-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工作室”組成的三級協同管理體製,工藝美術學會負責協調企業資源,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負責指導專業建設,工作室負責教學實訓、技術研發與生產。
“三模塊、四階段、五融合”:開展特色實踐教學
泰山職業技術學院成功探索實施“三模塊、四階段、五融合”現代學徒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結合現代學徒製的特征,以及學院首飾設計與工藝專業教學改革探索的經驗,通過“三模塊”(玉器造型藝術、數碼雕刻設計、珠寶鑒定營銷)、 “四階段”( 崗位認知、崗位選擇、崗位培養、崗位成才)和“五融合”( 產教融合、校企融合、廠校融合、雙師融合、工學融合),為學院首飾設計與工藝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有力保障,尤其是在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分崗培養、雙師共管、學訓一體、訓教結合”的工作室實踐教學特色。這一特色根據珠寶首飾行業崗位職業能力分析,結合廣泛的調研和企業專家的研討,對崗位群進行梳理分類,並確定了玉器造型藝術、數碼雕刻設計、珠寶鑒定營銷崗位;合作企業派經驗豐富的師傅與校內專任教師共同進行管理;學徒在工作室除了學習公共基礎課、專業技術技能課外,大部分時間按照企業師傅的要求進行實操訓練,形成學訓一體化模式;實行雙導師製,企業師傅負責學徒崗位能力核心課程和崗位實操訓練,校內專任教師負責技術技能課程及理論課程。根據教學要求科學合理的安排技能實踐與基礎理論課程,使訓教有機結合。
“互動共享 煥發新生”:拓寬合作交流空間
玉雕屬於特種行業,人才培養的周期長、涉麵廣,既對從業者的個人意願、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文化素養等方麵有較高地要求,也要求社會麵要營造一個寬容、向上的人才環境,這離不開政府、行業、企業、個人的共同參與,才能形成係統性、長期性的人才培養體係。泰山職業技術學院持續加強玉雕人才職業教育交流對話、推動務實合作、開展師生交流、促進產教融合,助推區域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一方麵建立校際、校企合作聯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通過建立校際、校企合作聯盟,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師資互動、學生交流,為玉雕人才培養提供更多合作機會和發展空間。另一方麵不斷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玉雕人才培養的國際影響力。學院積極與國際知名院校、企業開展玉雕技藝交流與合作,引進國際先進教育理念,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玉雕人才,推動玉雕技藝國際化發展,成為“中英現代學徒製教育合作發展聯盟”理事單位。
數年來,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共培養玉雕人才350人,培訓玉雕從業人員1520人,受益企業800多家,其中培養了馬元昊等“山東省工藝美術行業技術能手”5人,邱毅等企業部門經理10人。雙證書獲取率100%,創業率達5.3%,1+X證書通過率98%,上百名畢業生在多家全國珠寶玉石業知名企業從事核心保密崗位工作,有效推動了玉雕產業的發展,古老技藝煥發新的生機。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