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建築大學:將校園“防疫”正能量 融入思政大課堂
早上五點多,大多數人還在熟睡,山東建築大學西門的保安趙大叔,早已開始與值夜班的同事進行交接班,做好上崗的準備工作。疫情防控期間,他和幾個同事對進校門的車輛和行人嚴格測量體溫、詢問情況、查驗核酸檢測證明……這幾個步驟要重複到晚上六點半。“嚴密守護學校大門是我們應盡的職責,12個小時不間斷的工作不算啥,隻要能把病毒攔截在校門外,一切都是值得的。”趙大叔說。
趙大叔用默默無聞的行動傳遞校園“防疫”正能量,也是學校全員育人的縮影。核酸檢測現場的工作人員、校園餐廳的師傅、宿舍的樓長等都是育人體係中的一員,他們和校領導、黨政幹部、專任教師、輔導員等一道,將校園“防疫”正能量打造成思政大課堂,對建大學子啟智潤心,鑄魂育人。

758名教師,同講疫情防控主題公開課
3月20日晚7:30,山東建築大學758名本科生班主任和研究生導師在“雲”端給25715名學生講了一堂疫情防控主題公開課。這堂特殊的公開課,讓疫情防控的生動實踐變成了鮮活思政課堂,為理性抗疫注入“強心針”。
課後,大家紛紛表示,這既是一堂疫情防控公開課、動員課,也是一堂思政課。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全校上下沒有一個“局外人”,更沒有一個“旁觀者”,要靠大家眾誌成城、科學應對、群防群控、攜手同心,共同打贏這場艱巨的疫情防控阻擊戰!
交通工程學院學生吳新彪表示:“通過班主任的講解,使我對目前全國和全省的疫情防控形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更加理解了學校和學院作出的疫情防控規定背後的良苦用心。我報名參加了學院的疫情防控誌願者,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學校、學院的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疫情防控,既是一場阻擊戰也是一堂思政課
疫情防控期間,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李婉秋就開始思考,“麵對特殊時期、特殊情境,怎樣通過上好思政課,將思政教育滴灌到學生心坎上。”她發現素材就在身邊:春寒料峭下在校門口認真站崗執勤的保衛人員和教師誌願者;活躍在校園裏的青年誌願者們;兢兢業業、不辭辛苦的輔導員和後勤人員們;服從安排、顧全大局的每一個“建大人”……
李婉秋將身邊人的抗“疫”故事與抗“疫”精神變為第一手教材,讓精彩的戰“疫”故事從現實走進思政課堂,通過思政課教學主渠道引領學生在戰“疫”中成長。她的思政課讓愛國主義精神厚植於青年學子心底,從而把這種精神的濡養轉化為實踐的內生動力。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黨員、焊接專業張連宇說:“山東疫情暴發以來,學校為保障全體師生的生命健康所作的一切努力,我都看在眼裏,核酸檢測工作人員被霧氣籠罩著的麵罩、深夜還亮著燈的團委辦公室,這一切都讓我非常感動!我毫不猶豫地報名了誌願服務,因為我相信我的學校、我的老師”。
一抹 “迷彩綠”,展現建大學子的責任與擔當
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山東建築大學既講好思政課的有字之書,又講好戰“疫”的無字之書。在與疫情較量的各條戰線上,學校青年學生勇做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我們在思考如何教育學生的時候,青年學生用自己的行動感動著我們。”學校負責預備役大學生自律委員會工作的學生工作部孫波老師有感而發:“自山東多地陸續出現新冠肺炎疫情,預備役大學生自律委員會成員迅速自發成立戰‘疫’小組,在請戰書上按下鮮紅的手印,主動請纓要全力協助學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早上7:30到晚上6點,預備役大學生自律委員會的同學身著綠色迷彩服,風雨無阻地配合著門口保安及教職工誌願者,成為校門口特別的風景線。“教師黨員誌願者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黨員就是一麵旗幟’的使命擔當,用無聲的行動教會了我什麼是敬業和奉獻。”熱能工程學院學生劉文濤說。

青年學生用一抹讓人心安的“迷彩綠”,築起抗擊疫情的銅牆鐵壁,展現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商學院學生楊凱是預備役大學生自律委員會的成員,也是一名退伍軍人:“很榮幸能參加學校疫情防控執勤任務。‘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在需要我們的時刻,能站出來、頂得上,這是我們青年學生的義務和使命。能參與學校抗疫工作,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為學校分擔壓力,我感到無比光榮。”
疫情防控是最鮮活的育人教材。山東建築大學將校園“防疫”正能量融入思政大課堂,奏響“全員育人”交響曲,激發出全校上下立德樹人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增強師生眾誌成城抗擊疫情和擔當作為成才報國的信心和決心。(山東建築大學 何文玲)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