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長安詩社“本原詩歌”研討會在西安外事學院舉行
2024-01-16 10:31:00
西安外事學院

  1月13日,長安詩社“本原詩歌”研討會在西安外事學院舉行。30餘名詩人、作家就“本原詩歌”這一理念的內涵特質意義進行了深入研討,探索新詩發展路徑。

  陝西省作協副主席、《延河》雜誌社社長閻安,西安外事學院校長黃藤,終南令社社長、詩人呂剛,《詩人文摘》主編、詩人之道,《延河》編輯李畑熠,詩人張念貽、李偉、李輝、張惠妹、戴鵬飛、張旭升、王悅、孔卯、霍豔萍,作家李鳳陽、陳剛軍等省內外三十多位詩人、作家應邀參會。詩人康雄虎,詩人、評論家宋寧剛,詩人、作家王剛主持會議。

  民族複興離不開文化的複興,新詩如何迸發魅力與時代共舞?長安詩社及《長安詩刊》創建人、西安外事學院校長黃藤在倡導新詩發展中,提出“本原詩歌”的理念。他從中國詩歌所走過的一路曆程中回溯尋本,直至《詩經》,尋找詩歌最本原的特質與要素構成,倡導新詩回歸思想性、形式美、意境美。即詩歌必須蘊含思想,保持高雅格調,必須堅持韻律,保持音樂性,必須追求意境,保持藝術性。以此更好地與讀者達到共鳴,造就好作品,賦能詩歌發展。

  秉承“本原詩歌”理念,長安詩社以《長安詩刊》為平台,聚合一批立誌高遠的詩人,創作了大量具有“本原詩歌”鮮明特質的詩歌,引領詩歌新風尚。2023年4月,長安詩社舉辦“重返《詩經》現場——新詩創新與發展的構想座談會”,黃藤在會上作主題發言,全麵闡述“本原詩歌”理念。12月,純文學期刊《延河》以《尋找本來意義上的詩歌——在西安外事學院“重返<詩經>現場”討論會上的發言》為題全文刊發主題發言,重磅薦讀。

  本次研討會,與會人員圍繞“本原詩歌”理念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與探討。閻安認為要尋找本來意義上的詩歌,這就必須回到詩歌這個文體的初心,即詩歌的文體屬性到底是什麼。他認為從根本上來說,詩歌的文體屬性就是推動語言發展、賦予語言以靈魂,給予語言重建能力,是一種語言的極致建製。他強調詩歌對文學文化至關重要,如果我們當代詩歌坐不到當代文學的第一排,我們的文學也將無望世界文學第一排;呂剛認為詩歌要表現的東西其實就是思想與情感,它需要講一點形式,講語言的簡潔,這很重要;之道認為詩人應該都是能獨立思考的人,真正的詩歌應該是有普遍意義、有公共價值的獨立生命體驗;王剛認為圍繞“本原詩歌”這一主張,應該更進一步進行理論的闡發和詩歌的探索,為新詩的中國式表達找到新路徑;康雄虎認為“本原詩歌”的理念蘊含大道至簡的中國哲學,持之影響必遠;張念貽認為“本原詩歌”理念在技術變革和智能快速發展的當今時代,對重新尋找詩歌的價值、審視人的情感與感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李畑熠認為複興詩歌詩學的影響力,就必須找到能夠完整地打量時代的眼光和心靈的詩人,也隻有這樣的詩人群體才能發展本來意義上的詩歌。所有與會詩人就新詩的創作和體悟進行了交流。

  早在2018年,西安外事學院就成立了世界本原文化研究院,立足於對華夏文化和希臘文化、希伯來文化、印度文化這四大人類最早的“本原文化”的研究,研討中華文化的世界性使命,探究如何在中外文化交融中光大中華文化新的高度和光輝。黃藤表示:“中國文化所有領域,幾乎都有詩的痕跡,文學藝術都具有詩化特征。新詩是中國詩歌的現代形態,推動新詩發展對文化複興意義重大。”他同時強調,“本原文化、本原詩歌的概念很大,其思想和學術體係的建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它們的目的絕不是複古守舊,而是要開新興今。”

  相關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UAk5TILWKTnExTaWm87t2A

尋找本來意義上的詩歌

——在西安外事學院“重返《詩經》現場”討論會上的發言

黃藤

(本文發表於《延河》2023年12期延河講壇一欄)

  今天我們聚在一起,討論一個有可能出力不討好的話題,就是現代漢語詩歌的發展問題。我們提到了“本原詩歌”“本原詩學”的說法,我先聲明,這都是思考問題的一種維度,不一定那麼嚴謹和科學。我覺得能公開討論就很好,就非常重要。我想用這樣的語言來概括:今天下午是一個既平常也不平常的座談會。對於《長安詩刊》來講,它可能具有裏程碑的意義。《長安詩刊》是在兩三年以前創辦的,創辦之際各地都在舉行新詩百年活動。當時,大家都有兩個共同的疑問:那就是新詩到底要走向哪裏?新詩最終將會以何種麵貌和這個時代共舞共榮?當時大家討論得非常熱烈,也都發表了各自的看法。在這種背景下,《長安詩刊》誕生了,創辦的目的從一開始就非常明確,尋找和聚集我們時代的好詩人、好詩歌,每一位詩人自覺地用自己孱弱的肩膀共扛起新詩發展的責任,以此作為詩社和詩刊存在的意義。

 一、本原詩歌之緣起

  我記得,當時有兩個基本的定位:一個是出一本詩刊,讓它成為一個葳蕤的詩歌花園,盡可能的兼容並包,盡可能的百花齊放,盡可能的讓各種風格不同的詩篇有其生存之地。第二個就是我們這些觀念裏有“本原詩歌”衝動的人,在這個詩歌花園裏,一定要讓自己的詩歌,像珍稀植物一樣,來點爭奇鬥豔的東西。或者說,我們對我們自己的詩歌寫作,寄予了厚望,希望它能夠成為這個花園裏最為顯耀的標誌性植物。兩三年過去了,我覺得有一些成績。我們出了幾本精裝的詩刊,當時大家一致認為,紙媒已經弱化了其閱讀功能,其主要功能是用來收藏的。也就是說,我們每一位詩人,在書架上,收藏一本印著自己的詩或者有自己欣賞的詩的刊物,紀念意義遠遠大於閱讀意義。因為互聯網的發展,真正的閱讀往往發生在網絡上,它以更快捷、更方便的方式在大眾與知識精英之間進行。紙媒當然也有閱讀功能,但這個閱讀功能比起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那種近乎對聖物的崇拜,顯然日漸弱化了。所以我們把詩刊盡可能做得精美,做得漂亮,做得大家願意把它存放在書架上,就像收藏一件流傳於世的藝術品一樣,這是我們當時的想法。

  經過這幾年的努力,這方麵還是有成績的,我們有很多詩人在詩刊上發表了詩歌,我們也出了幾本集子。《長安詩刊》在詩歌界也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大家對它有所了解,至少知道還有這麼一本詩刊,知道西安還有一群人在做一件與詩歌有關的事。這個目標我覺得已經達到了,我們也在這個過程中做過一些嚐試和努力,就是我們希望尋找本來意義上的現代漢語詩歌的努力,不少人已意識到了,我們培植出的詩歌花園,長出的不同的植物,開出的不同的花,或者說代表我們自己的花,很多同仁都看到了。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